《寒冷氣候區低能耗公共建築空間設計理論與方法》是依託天津大學,由張頎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寒冷氣候區低能耗公共建築空間設計理論與方法
- 項目類別:重點項目
- 項目負責人:張頎
- 依託單位:天津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寒冷氣候區的公共建築運行能耗遠遠高於居住建築,是建築節能的重點。不合理的公共建築空間設計,導致環境舒適度的降低和建築運行能耗的增加。我國已相繼頒布各類公共建築設計規範和節能設計標準,然而在對這些規範標準的貫徹實施過程中,卻普遍存在著節能設計滯後於建築設計、節能技術與建築空間結合生硬等現象。本項目突破以“功能”和“形式”為主導的傳統建築設計思路,結合“能耗”要素,以寒冷氣候區公共建築空間與能耗和環境舒適度的相互影響機理之研究為基礎,以最佳化空間設計與節能設計的協調機制而激勵建築創新為目標,研究寒冷氣候區公共建築空間綜合設計方法、空間設計與節能技術的整合策略及數位化協同設計平台的建構。最終形成寒冷氣候區低能耗公共建築設計的新理論和新方法,為完善和修訂我國公共建築設計和節能相關規範標準提供科學依據,為我國低能耗公共建築設計實踐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持。
結題摘要
傳統的公共建築設計主要基於功能形式原則,缺乏生態和節能意識。建築創作的核心內容“空間”作為影響能耗的主要因素考慮不足,沒有形成系統的公共建築空間節能設計的理論與方法。本項目在以“功能”和“形式”為核心的傳統建築理論和設計方法體系中,融合“能耗”這一設計要素,針對我國寒冷氣候區,開展系統的公共建築空間節能設計的理論與方法研究。在寒冷氣候區既有公共建築空間能耗和環境舒適度、公共建築空間與能耗和環境舒適度的相互影響機理的兩項基礎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完成了四項核心研究內容:寒冷氣候區低能耗公共建築空間設計的理論體系研究、寒冷氣候區低能耗公共建築空間綜合設計方法研究、寒冷氣候區低能耗公共建築空間設計與技術整合策略研究、以及寒冷氣候區低能耗公共建築空間數位化協同設計平台研究。實現了以最佳化空間設計與節能設計的協調機制而激勵建築創新為目標的,寒冷氣候區公共建築空間綜合設計方法、空間設計與節能技術的整合策略、及數位化協同設計平台的建構。 課題研究已完成既定目標,實現了理論突破和方法創新。研究成果包括高質量的學術專著和學術論文,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以及創新人才培養等。低能耗公共建築空間設計的理論、方法和技術體系廣泛套用於設計實踐,節能效果顯著,並多次獲國家級設計獎項。本研究整合以功能形式為導向的建築空間設計方法和以“被動優先”為原則的建築節能設計策略,以寒冷氣候區公共建築空間參數與能耗和環境舒適度的相互影響機理之基礎研究為依據,構建低能耗公共建築空間設計理論和方法體系,是對現有設計理論和設計方法的拓展和提升,對建築學科的整體發展、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該研究具有系統性、前瞻性、可實施性,為我國達到節能減碳目標,實現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節能減排、提高社會生活質量起到關鍵作用,具有重要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