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亭記

寒亭記

這篇文章出自《元次山集》。這是一篇題記,作於766年(唐代宗永泰二年)夏天,當時作者任道州刺史。它的主題是記敘給寒亭取名的經過。全文構思精到,剪裁工巧,景由主敘,意從名出,文詞雅瞻,風格清朗,而主客神情若見,興寄似淺而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寒亭記
  • 出處:《元次山集
  • 類型:題記
  • 創作時間:766年
  • 創作年代:唐代中期
作品信息,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作品翻譯,

作品信息

作品名稱:寒亭記
寒亭記
出處:《元次山集
創作年代:唐代
作者:元結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寒亭記[1]
寒亭記
永泰丙午中[2],巡屬縣至江華[3]。縣大夫瞿令問咨曰[4]:“縣南水石相映,望之可愛。相傳不可登臨。俾求之[5]。得洞穴而入,棧險以通之[6],始得構茅亭於石上[7]。及亭成也,所以階檻憑空[8],下臨長江[9],軒楹雲端[10],上齊絕顛[11]。若旦暮景氣[12],煙靄異色[13],蒼蒼石墉[14],含映水木[15]。欲名斯亭[16],狀類不得[17],敢請名之[18],表示來世[19]。”於是休於亭上[20],為商之曰[21]:“今大暑登之[22],疑天時將寒[23]。炎蒸之地[24],而清涼可安。不合命之曰‘寒亭’歟[25]?”乃為寒亭作記,刻之亭背[26]。

作品注釋

[1]寒亭:在唐代道州江華縣,今湖南江華縣南。
[2]永泰:唐代宗的年號,共兩年。丙午:乾支紀年,即766年(永泰二年)。這年十一月,改年號為大曆。
[3]巡:視察。屬縣:指道州所轄的縣。作者在763年(代宗廣德元年)九月被任為道州刺史,於764年(廣德二年)五月到任。766年(永泰二年)奉命再任道州刺史。這年夏天,他視察道州所轄各縣,到了江華縣。
[4]縣大夫:尊稱縣令。瞿令問:當時江華縣令。作者《陽華岩銘序》稱他“藝兼篆籀”。咨:詢問。
[5]俾:通“便”。求之:謂尋找登臨山峰的道路。
[6]棧險:在危險的地方,修築棧道。
[7]構:建築。
[8]所以:因果連詞,承上文所述寒亭通道在山洞裡面。階檻:指寒亭的台階和欄桿。憑空:指山峰表面沒有道路通往寒亭。
[9]長江:長長的江水,指瀟水
[10]軒楹:指寒亭的屋脊和柱子。雲端:喻高與雲連。
[11]絕顛:最高峰頂。“顛”,一作“巔”,字通。
[12]景氣:天氣晴朗。“氣”,一作“風”。
[13]煙靄:指縈繞山頂的雲霧山氣。異色:異常美妙的色彩。
[14]蒼蒼:青綠濃郁。墉(yōng):高牆。石墉:指寒亭四周的圍牆。
[15]含映水木:謂寒亭在水光林色的輝映之中。
[16]欲名斯亭:要想給這個亭子取個名稱。
[17]狀類:形容的意思。
[18]敢:大膽地,對尊長表示謙卑的語氣。名之:給亭子取個名稱。
[19]表示來世:意謂把築亭的因由表達出來,告訴後代人。
[20]休於亭上:在寒亭上休息的時候;同時包含登臨游亭的意思。
[21]為商之:為了取亭名的事,與瞿令問商量。
[22]大暑: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是農曆六月的第二個節氣,夏末最熱的天氣。
[23]“疑天”句:意謂寒亭十分涼快,使人懷疑天氣的季節快入寒冬。“時”,季節。
[24]炎蒸之地:指江華屬於南方天氣炎熱地區。
[25]合:宜,應當。命:命名。
[26]亭背:寒亭的北牆。

作品賞析

如果作為遊記,則別有一種情趣。作者巡視到江華,是上司尊長,而他謙謙如客。瞿令問身任江華縣令,作為當地父母官,應是東道主,但對當州長官,不敢作主。所以瞿令問以諮詢請教的態度請作者為亭取名,而其實是得意地誇耀自己的一個發現、一項德政,顯示出一種博取青睞的神情。同時,這座獨立險峰石頂之上的亭子的奇麗風姿也得到盡致的描述。瞿令問的一段話,在表現上具有一舉兩得的功能,使文章簡潔而巧妙。然後,作者略去一同登臨游亭的記述,直截了當地就說在亭上與瞿令問商量取名。這是為了簡潔,更為了突出主題思想。作者以商量的口吻說了五句話,取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亭名。而最有意味的是,作者說明取名的理由時完全不顧瞿令問的諮詢意圖,既不涉風景勝概,亦不及瞿令問的才識政績,而只是強調亭的高寒,好處是“疑天時將寒”和“清涼可安”。作者仿佛隨意結合道州和此亭地理氣候,即興取名。面對瞿令問的諮詢,作者說的這幾句話等於給瞿令問迎頭潑了一瓢冷水,給他服了一味清涼劑,使他頭腦清醒。實質上,這就是該文的主題思想。宋代大詩人蘇軾的《水調歌頭》中說:“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正可為元結所取的這個亭名“寒”的意義作注。
寒亭記

作者簡介

元結(719—772),字次山,河南魯山(今河南魯山縣)人,唐代文學家,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者之一。753年(天寶十二年)舉進士。曾任山南西道節度參謀、水部員外郎、道州刺史等官職。他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職期間,曾兩度上書,請求蠲免百姓租稅,深受道州人民的愛戴。其詩文大部分都能反映政治現實和社會矛盾,文風質樸,清淡簡潔,純真自然。明人輯有《元次山集》。

作品翻譯

永泰二年夏天,作者巡視道州到了所轄的江華縣。身邊的江華縣令瞿令問詢問道:“縣南邊河水山巒相映成趣,看上去很可愛呀。據說這山峰無法登頂,(有人)便想辦法尋找登臨的道路。後來找到一個洞穴進入,在危險的地方修築了棧道來拾級而上,在山峰上建造亭子。亭子建好才發現,(由於通道在山洞裡面)台階和欄桿看上去懸空而立,下面緊臨長江,屋脊和柱子則高聳入雲,上面和山峰的最高點在一線上。如果天氣晴朗,縈繞山頂的雲霧山氣會呈現出異常美妙的色彩,四周的圍牆內外青綠濃郁,亭子在水光林色的輝映之中。想給這個亭子取個名稱,(卻)又找不到合適的詞,想請您給亭子取個名稱,把築亭的因由告訴後代人。”作者於是登臨游亭在上面休息,為了取亭名的事,與瞿令問商量道,“今天我們在大暑這個最熱的節氣登山,可亭內卻十分涼快,使人懷疑快入寒冬。我們本處天氣炎熱的南方,而這裡卻是一片清涼。命名為“寒亭”您意下如何?”於是為寒亭作了註解,刻在了亭的背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