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4年底,全村有545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有545戶通電,有487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87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1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15戶。該進村道路為柏油;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3.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975.22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全村擁有汽車24倆、農用運輸車3輛、拖拉機32輛、機車383輛;建有沼氣池農戶35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83戶。該村到2014年底,有3戶居住於磚混結構住房、有15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9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住房。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989.24畝(其中:水田975.22,旱地1014.02畝),人均耕地0.98畝,主要種植糧食、茶、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9084.1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156.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57畝,主要種植茶、核桃、板栗、橡膠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0.00畝,其中養殖面積0.00畝,其他面積286.00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14年
農村經濟總收入1077.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08.00萬元,占總收入的69.4%;畜牧業收入96.00萬元,占總收入的10%(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1007頭,肉牛129頭,肉羊56頭);林業收入110.00萬元,占總收入的12.8%;第二、三產業收入263.00萬元,占總收入的7.8%;
工資性收入25.00萬元,占總收入的1.5%。
農民人均純收入3069.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66人(占勞動力的3.9%),其中省內務工165人,省外務工1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茶葉、松脂,主要銷往本縣。2014年全村主產業銷售總收入157.00萬元,占
農村經濟總收入12.8%。該村
目前正在發展以富龍茶為主的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烤菸、松脂產業。該村到2014年底,有3戶居住於磚混結構住房、有15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9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45戶,共鄉村人口2268人,其中男性1204人,女性1064人。農業人口2072人,勞動力1444人。
該村以漢、彝、傣族為主(是傣、彝族混居地),其中傣族50人,彝族650人。到2014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28人;全村參加農村
社會養老保險1238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鎮衛生院,該村距離鎮衛生院42公里。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4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989畝,土地流轉面積0.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0.00元(人均0.00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
年末集體總收入3.00萬元,有固定資產43.65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主要是道路差,交通不便,村民的農產品難以運輸出去,農產品很難得到更高的經濟收益。電網沒有改造,電力不足,制約了經濟發展。產業單一,無支柱產業。。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強道路、電力、水利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以科技為指導,發展茶葉、橡膠、烤菸、養殖等產業,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新農村建設
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民、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目標,以發展糧食、松脂生產,以烤菸、茶葉、畜牧業養殖為主導產業,積極開發種植烤菸、蠶桑產業,以增加經濟收入,加強全村各小組村容村貌整治,著力拓寬社內道路、硬化路面、建公廁、排水溝、籃球場、陀螺場、文化室等公共設施建設,創建文明村寨。村民主要搞好土坯房改造、庭院建設等,逐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過上富裕安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