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足山第四紀地層是常山港河流沖積和堆積地貌的一部分,從剖面的階地地貌、岩性和岩相變化上可以基本看出常山港河流地貌的成因及地殼大致變化情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富足山第四紀地層剖面
- 地層單位:3個
剖面地層,發展歷史,
剖面地層
剖面共出現3個地層單位,從老到新依次為之江組、蓮花組和鄞江橋組。
之江組厚3-4.5m,位於二級階地上被人工挖土或開路揭露出來,直接蓋在基岩之上,頂被蓮花組覆蓋,屬掩埋階地。在北側的山坡腳,之江組是殘坡積成因的棕黃色含碎石粘土,已粘結,發育蠕蟲狀網紋。向南靠近常山港,變為河流成因的具有二元結構的含礫砂層和網紋粘土層。
蓮花組厚1-1.5m,也位於二級階地上,主要為棕黃色粘土,半粘結。蓮花組的成因比較特殊,這層粘土沒有緊密地與砂礫層共生構成二元結構,其層位可在網紋粘土之上,可在基岩之上,只有少數地點在礫石層之上。廣泛地分布於高程在350m、200m的夷平面和100m、85m的階地上。從上述特點看,這層粘土不是河流成因的,很可能是風成的。目前優質高產的胡柚都種植於該粘土層之上,顯示了常山胡柚與這層粘土的依賴關係。
鄞江橋組厚1-3.5m,主要分布在河穀穀底與一級階地上,是河流成因的具有二元結構的礫石層、亞砂土、亞粘土等,呈鬆散狀態。
發展歷史
2.6百萬年以來的第四紀,常山港已演化成曲流河,凹岸後退,凸岸前進,不斷地形成河漫灘。隨著地殼的間歇性上升,河谷下切,逐步把河漫灘抬起為階地,最老的地層抬得最高,最新的位於谷底。大約在1萬年以前,公園所在的浙西地區可能經歷了一定地史時間的沙塵暴氣候,堆積了蓮花組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