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入選費城文學推廣計畫的首選書目。
被《洛杉磯時報》提名為年度最佳歷史書籍。
富蘭克林傳奇的一生及人格特質,使他成為美國人仰慕的對象!卡內基、拿破崙·希爾、曼狄諾一致推崇的成功楷模。
全新視角審視富蘭克林一生全貌,近距離了解美國獨立奠基人如何成就個人奮鬥典範!精裝雙封,典雅收藏。
基本介紹
- 書名:《富蘭克林大傳》
- 作者:詹姆斯•施洛德
- 譯者:周雲蘭
- ISBN:978-7-218-11774-4
- 類別:人物傳記
- 頁數:400頁
- 定價:68.00元
-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0月
- 裝幀:精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正文,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班傑明·富蘭克林精彩的一生,充分研究了一直被忽略的有關富蘭克林的史料,揭示了富蘭克林作為記者、科學家、政治家乃至探險家的故事。富蘭克林的一生中,他在倫敦、巴黎、費城留下了許多羅曼史,其私生活充滿戲劇性的部分也成了近年史學研究的新熱點。
本書被《洛杉磯時報》提名為年度最佳歷史書籍。2006年,本書還獲得了費城自由圖書獎,被選為費城文學推廣計畫的首選書目。在班傑明·富蘭克林300年誕辰慶典上,本書還被選為宣傳書籍。
作者簡介
詹姆斯·施洛德,為《福布斯》《商業周刊》《金融世界》《星期天電訊報》《每日電訊報》以及《旁觀者》在內的很多雜誌撰稿。他還是《艾倫·杜勒斯:間諜大師》的作者,此書被退役情報官員協會評為2000年最佳間諜類書籍。他還與人合著過一本熱銷的《汽車製造商約翰·德洛里安的傳記》。施洛德做過很長一段時間的雜誌記者。他和他的妻子賽西爾目前住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目錄
序章
第1章 性格與前程
第2章 希望與榮耀
第3章 美德的追求
第4章 崛起的市民
第5章 嶄露頭角
第6章 聯合或滅亡
第7章 首戰告捷
第8章 新的對手
第9章 學位與離別
第10章 拒絕與回歸
第11章 重返倫敦
第12章 開始革命
第13章 夢想破滅
第14章 戰爭邊緣
第15章 美國革命
第16章 自由宣言
第17章 戰時外交
第18章 贏得認可
第19章 晦暗時期
第20章 最終較量
第21章 爭取和平
第22章 葉落歸根
後記
注釋
參考文獻
正文
序章
1755 年春天,班傑明·富蘭克林來到馬里蘭殖民地的一個大莊園,拜訪他的政治盟友班傑明·塔斯克上校。當侍從領著他、他的兒子以及其他友人騎馬走到莊園附近時,發生了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在後期的一封信中,富蘭克林描述了當時的場景:
我們看到山下的河谷小道上,正在生成一個小型旋風,挾裹著沙土,氣勢洶洶。它看上去像個甜面圈不停地旋轉,順著山勢向我們逼近。隨著距離不斷拉近,旋風的體積越變越大。當它從我們身邊經過的時候,我看到它靠近地面的較小一端,不過就普通圓桶那么大。但是,距離地面的高度越高,它的體積越大。在離地四五十英尺的高處,它的直徑估計達到了二三十英尺。其他人都站在那裡看著它,但是我的好奇心更強一些,我騎著馬追到它旁邊,看著它將沿途地面的沙土都捲起來。我聯想到用子彈打穿水柱,水柱會破裂的現象。於是,我試著用鞭子來回地抽打這個旋風,想把它破壞掉,但是一點用都沒有。過了一會兒,旋風離開道路,進入樹林,並且持續變大變強。這回捲起的不只是沙土,還有覆蓋在地面上的厚厚一層落葉。樹葉和樹枝發出巨大的響聲,一些高大的樹木被吹彎後,迅速地來迴轉圈。非常奇怪的是,旋風移動的速度並不是很快,一個人徒步行走就可以跟得上它……我跟了它大概四分之三英里,直到被旋風折斷的枯枝在我身邊飛舞並落下,導致情況比較危險,我才停了下來……後來,我問塔斯克上校:“馬里蘭殖民地經常出現這樣的旋風嗎?”他愉快地回答道:“不,一點也不常見,這是我們專門用來招待富蘭克林先生的。”
從這件軼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富蘭克林的性格特質。他精力充沛、勇敢無畏、騎術精湛。在別人紛紛勒馬避讓時,他仍敢隻身靠近可怕的旋風。在他的一生中,他總是勇於探索別人畏而卻步的事物。不過,為了避免給人留下自命不凡的印象,富蘭克林的臉上始終掛著謙遜的微笑。有人因此錯誤地判斷富蘭克林不是一個嚴肅的人。然而,許多人都因為這樣的誤判後悔不已。富蘭克林雖然喜歡笑,但他一直都很嚴肅。在他認為十分重要的一些事情上,他甚至可以稱得上冷酷無情。換句話說,他可以取笑自己,但取笑他的人,則可能需要承擔一定風險。
1757年,距離塔斯克上校莊園旋風事件僅僅兩年後,賓夕法尼亞議會推選富蘭克林趕赴倫敦,執行一項特殊任務。那一年,富蘭克林51歲。那時的他人生已過泰半,在印刷業和出版業早已功成名就,正在退休榮養。據他說,他原本打算將他的餘生悉數投入科學研究和實驗。他在賓夕法尼亞有妻子、子女、舒適的家,以及令絕大多數人滿足現狀的巨額財富。但是,他極度渴望離開當前安逸的環境,他想到另一個更大的舞台去施展拳腳。接下來的幾年,他只能在家短暫停留。此次的倫敦之行,開啟了一段長達26年之久的冒險歷程。不過,正是因為這段冒險歷程,富蘭克林才能走遍歐洲的各個主要國家,並成為美國獨立事業的核心人物。
對於富蘭克林和賓夕法尼亞殖民地(已建立76年)來說,倫敦之行要執行的任務,值得他們冒險。富蘭克林抵達倫敦後,立即開始勸說自私而吝嗇的領主,也就是賓夕法尼亞創建者威廉·佩恩的後代子孫,希望他們能夠分擔賓夕法尼亞殖民地的戰爭費用。三年前,賓夕法尼亞殖民地的西部邊境爆發了一場可怕的戰爭,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法國—印第安人戰爭”。這場戰爭的起因是,法國軍隊於1753 年在俄亥俄河谷上游,以及大湖區沿岸北上至加拿大等地區,建立了許多軍事堡壘。法軍此舉有效地阻止了英屬殖民地(尤其是維吉尼亞殖民地和賓夕法尼亞殖民地)跨過阿巴拉契亞山脈向西擴張的步伐。令人恐懼的是,法軍派遣他們的印第安人盟軍深入殖民區,到處驅趕受到驚嚇的殖民者離開他們的家園。法軍大規模軍事活動的先鋒,甚至越過新英格蘭邊境,沿著莫霍克山谷進入紐約。法軍的意圖非常明顯:即使不能將可惡的英國人全部趕出北美洲,起碼也要確保英國人無法繼續西進。
富蘭克林知道,他必須說服佩恩家族同意為他們占有的大片土地繳稅。此事至關重要,直接決定了賓夕法尼亞殖民地能否保衛自己的人民;也直接決定了賓夕法尼亞殖民地能否支援英軍計畫實施的反攻行動。當時,在英格蘭,即使英國國王喬治二世,也身負著納稅的義務。然而,沒有任何一條規定明確表明,殖民地議會可以對那些持有北美土地專有憲章的領主們強行收稅。這種情況危及的不僅僅是殖民地的財政收入。17世紀80年代,英國政府為了吸引殖民者前往殖民地定居,向各殖民地提供了極為慷慨的自治保證。威廉·佩恩的後代,就一心想要依賴這些自治保證,拒絕為自己占有的土地納稅。賓夕法尼亞殖民地擁有最自由的殖民地憲章,而賓夕法尼亞居民,也一直小心翼翼地保護自己的權利。
對於富蘭克林擔任倫敦特使一事,富蘭克林的敵人—他有很多敵人—感到極為憤怒。他們猜想,富蘭克林到了傳說中的大英帝國首都之後,一定會到處顯擺。英國的許多著名科學家早就敬仰富蘭克林的研究發明成果,他們肯定會對富蘭克林極盡奉承和討好。富蘭克林原本並不是唯一一個名揚海外的賓夕法尼亞人,但他現在顯然是最出名的賓夕法尼亞人。一些人依然記得富蘭克林17 歲那年,曾在當學徒期間私自出逃的事情;因此,他們始終認為富蘭克林是個無賴的市井之徒。辛苦工作的工匠群體理所當然地認為富蘭克林是他們中的一員。工匠群體的忠誠,奠定了富蘭克林的政治基礎,不僅可以幫他爭取選票,而且可以幫他贏得政治鬥爭的勝利。這讓許多堅信秩序高於一切的貴格會教徒將富蘭克林視為威脅。還有一些人則鄙視地認為,富蘭克林似乎妄圖爬得更高。和當時的其他人一樣,富蘭克林一直善於在他所監管的新興報紙和郵政系統內,為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安排肥缺。於是,有人指控富蘭克林挪用賓夕法尼亞殖民地的公款,為自己的加官晉爵鋪平道路。有人謠傳,富蘭克林為了當上皇家總督,把整個賓夕法尼亞殖民地出賣給殖民地領主。
在賓夕法尼亞殖民地,大多數的貴格會商人本身也是剛剛下船的第一代移民,但是他們卻懷疑新來的移民。在他們眼裡,富蘭克林仍然是一個波士頓人、一個局外人、一個工匠、一個從事過印刷這種骯髒工作的下等人。至於富蘭克林是那個時代最好的作家、美洲最暢銷報紙和世界知名年鑑的出版商,以及殖民地之間最重要的公共官員(如殖民地郵政副總長),這些事實在他們眼裡顯得無關緊要。富蘭克林不是貴格會教徒,因此,貴格會教徒就不確定他是否值得信賴。雖然富蘭克林加入了當地的長老會教堂,但他在出版物上公開發錶針對大多數宗教組織的質疑和抨擊,加劇了當權階層對富蘭克林的懷疑。
很早之前,富蘭克林就已經不在碼頭旁的小酒館裡與木匠和泥水匠痛飲。不過,他似乎太容易就得到了中產階級的體面地位。在貴格會教徒看來,他不夠謙虛。有些人依然記得富蘭克林曾經在大街上穿著皮裙,卷著袖子,推著裝滿紙張的小推車返回印刷店。因此,在他們的眼裡,富蘭克林真的不夠謙虛。富蘭克林現在的穿著打扮,符合他作為政府要員和殖民地議會委員的身份。但是,他不尊重殖民地的各個機構—宗教組織、法庭,尤其是私有領主—他們是維繫整個殖民地的支柱。富蘭克林在出版物上(18世紀令人不悅的一個發明),公開批評當權者。更糟糕的是,他還用尖刻的諷刺作品和滑稽作品取笑當權者。
令對手更加懊惱的是,富蘭克林擁有發生危機時絕對不可或缺的能力。他改善了許多市政設施,推動費城取代波士頓成為了北美最重要的城市,因此獲得無數讚譽。在戰爭初期的關鍵時期,他帶領當地民兵在邊境抵禦印第安人,成了一名戰鬥英雄。最重要的是,他發現了雷電和電流的共同點,贏得了巨大的國際聲譽。當然,對於雷電的發現,並不是所有人都稱讚富蘭克林—許多人認為,雷電是上帝發怒的明顯表現,富蘭克林捕捉雷電並讓其沿著電線流動的行為,是對上帝的極度不敬。
不過,富蘭克林的朋友比敵人更多。除了他的工匠夥伴們,他在小商人和工廠主這一新興中產階級中,也擁有堅實的民眾基礎。很重要的一點(同時也是殖民地領主的依附者們討厭的一點),北美殖民地區的許多達官貴人和富商巨賈,都十分崇拜和支持富蘭克林。早些時候,富蘭克林提出了北美各殖民地在關乎共同利益的事項上應該緊密團結、共御外敵的建議。對於富蘭克林的這個建議,他們十分贊同。此外,他們中的很多人當時正在從事天文導航、植物雜交等實驗研究。因此,他們十分佩服富蘭克林在科研領域的成就與貢獻。
所以,儘管反對者不少,但賓夕法尼亞議會還是以多數票通過了由富蘭克林代表賓夕法尼亞殖民地與佩恩家族談判的議案。為了給對手最後一擊,富蘭克林還讓他的兒子威廉·富蘭克林辭去賓夕法尼亞議會書記員的職務,陪他遠赴倫敦。眾所周知,威廉是富蘭克林的私生子。將威廉引薦給倫敦上流社會的舉動,為富蘭克林招來了許多批評。
富蘭克林以其一貫的謙遜態度向所有人保證,他想要徹底脫離政治生活,此次短暫的倫敦之行,將是他在政壇的最後一次露面。畢竟,在1748年出售印刷生意和新聞出版生意時,他就曾表示欲將“有生之年”用於平靜的科學研究。然而,如同他曾經做出的許多戰略性聲明一樣,富蘭克林的這個保證既有真話,也夾雜著一些謊言。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那個時代的絕大多數人都活不過50歲,女性的壽命甚至更短一些。就富蘭克林的那個年齡來說,很多人都已是風中殘燭。然而,富蘭克林的身體卻特別健壯。他旺盛的體力和精力已經成為朋友們的笑談,他幾乎不打算退休了。他在出售生意時訂立了利潤共享協定,這可以確保他在未來十年擁有充足的收入。因此,無論他口頭上怎么安排自己的有生之年,也無論他口頭上表示多么想脫離政治束縛,他的行為都背離了他的語言。無論政治舞台有多少挫折,富蘭克林都無法抵擋從政的誘惑。實際上,他從未試著抵擋這種誘惑。
對於富蘭克林而言,倫敦之行本身就值得付出任何代價。他付出的其中一個代價,就是遠離妻子黛博拉。他的妻子害怕海上長途旅行,拒絕陪他遠赴倫敦。賓夕法尼亞議會的資金一向緊張,卻慷慨地給了富蘭克林1500英鎊2用於支付執行此次任務的開支,這再次激怒了富蘭克林的對手。與其他老牌殖民地一樣,賓夕法尼亞殖民地已經在倫敦設立了兩位代表。許多殖民地代表都是殖民地議會的重要成員;絕大多數的殖民地代表主要負責獲得貿易許可證、土地權和債權等枯燥的瑣事,一年能獲得200英鎊左右的薪酬就算不錯了。
實際上,為了獲得重遊倫敦的機會,富蘭克林本來打算自己承擔所有花費。倫敦是他年輕時精進印刷技能並學會很多東西的地方。富蘭克林一生鐘愛旅行,旅行幫助他獲得了永無休止的求知慾,而永無休止的求知慾,則促使他的一生不斷進步。在旅行途中,任何事物都能吸引他的注意力,並引起他的興趣。連最常見的問題,他也要找出答案。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他找到了關於他自身的一些答案—他面臨的最大奧秘。
富蘭克林認為,旅行是保持健康必不可少的活動。旅程越長越艱險,帶來的好處就越多。儘管人們通常以為富蘭克林是終日久坐不動的作家,但實際上,他最高興的事卻是身處探險的路上或船上。他身材高大健碩,常年的印刷勞作和騎馬鍛鍊讓他的肌肉仍然十分結實。一頭褐色的頭髮,只有少許髮絲呈灰色。他的髮際線略微後移,露出寬大的額頭。他的身上才剛剛開始有了歲月流逝的痕跡。雖然他保持著清教徒般簡樸著裝的習慣(他在波士頓成長時期養成了這個習慣),但他依然喜愛精美的酒碗、高檔的馬德拉酒酒杯以及奢華的宴會桌。到了倫敦後,他可以盡情享受倫敦的美好生活。此時的他已經離開費城,再也沒人可以阻止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