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育女校

富育女校

富育女校,位於北京市通州區玉帶河西街28號北京市通州區第二中學內,始建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

富育女校建築為西式風格建築,共有3座小樓,均為磚木二層結構。富育女校是北京地區洋樓的典型,是西方建築文化的載體,也是西方文化傳入通州的實物見證,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2001年7月12日,富育女校教士樓、百友樓舊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5日,包含富育女校在內的通州近代學校建築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富育女校
  • 地理位置:北京市通州區玉帶河西街28號北京市通州區第二中學內
  • 所處時代:清至民國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7-1611-5-004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文物價值,文物保護,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路線,

歷史沿革

清同治五年(1866年),美國基督教牧師富善創建安士學道院。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安士學道院被燒毀。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安士學道院重建。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安士學道院更名為富育女子學校。
民國十年(1921年),遵中華民國教育部規定,富育女子學校更名為富育女子中學。
民國十八年(1929年),富育女子中學百友樓始建。
民國三十年(1941年)12月,日偽政權強行接管富育女子中學,並更名為河北省立通縣女子初級中學。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河北省立通縣女子初級中學併入河北省立通縣女子師範學校。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河北省立通縣女子師範學校恢復為富育女子中學。
1951年7月,河北省文教廳接管富育女子中學,復名為河北省立通縣女子初級中學。
1956年,河北省立通縣女子初級中學更名為河北省通州女子初級中學。
1958年,河北省通州女子初級中學更名為北京市通州區女子中學。
1959年起,北京市通州區女子中學招收男生。
1960年2月,北京市通州區女子中學更名為北京市通縣第二中學。
1997年,北京市通縣第二中學更名為北京市通州區第二中學。

建築格局

富育女校建築為西式風格建築,共有3座小樓,均為磚木二層結構。
富育女校
教士樓

主要建築

  • 百友樓
百友樓建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是在校學生捐建的一所教學樓,與教士樓相對,是一座仿中式建築,東向兩層樓,面闊九間,進深三間。硬山筒瓦、調大脊;鴟吻成龍首形象,嵌砌正脊兩端;四條垂脊中間,各砌置一雙角龍頭飾件,性好望;垂脊脊端依次砌飾5隻走獸,均為龍子,統稱嘲風;排山滴水勾頭等瓦件紋飾皆為花卉。通天柱、雙步梁、飛檐、木製樓板樓梯、玻璃門窗、蘇式彩畫。台基表石下磚,山牆漢白玉壓線石浮雕二龍戲珠,南山前檐台基石橫刻楷書“民國十八年”。明間前出抱廈一間;另一層門額嵌砌漢白玉匾一方,寬219厘米,高58.5厘米,內橫刻陰文楷書“富育女學校”五字。台基下設地下室。內設四教室,每室三間,分在兩端;次間為教師辦公室。

文物價值

富育女校是北京地區洋樓的典型,是西方建築文化的載體,也是西方文化傳入通州的實物見證,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文物保護

2001年7月12日,富育女校教士樓、百友樓舊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3月5日,包含富育女校在內的通州近代學校建築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富育女校位於北京市通州區玉帶河西街28號北京市通州區第二中學內。
北京市通州區第二中學

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乘坐317、809、T102、T22、T43路公車,在後南倉站下車前往。
  • 駕車
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距離富育女校約8.4千米,駕車約19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