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質量恆星短暫的一生中,一直很劇烈地燃燒核燃料,在核心極端高溫和超高密度的環境裡,透過融合的過程,把氫、氦等輕元素結合成碳、氧等較重的元素,而這種過程要到產生了鐵才會停下來。
基本介紹
簡介,實例,
簡介
產生
實例
在這張由錢卓拉觀測站所拍攝的假色X射線影像里,就呈現了一個直徑約有36光年,而且不停擴張的熾熱爆炸遺骸。這個位於南天半人馬座里的年輕超新星遺骸,正式的編號是G292.0+1.8,它是大約1600年前一顆大質量恆星爆炸後所遺留下來的。 影像中,明亮藍色絲狀雲氣的溫度約有數百萬度,它們含有極為豐富的氧、氖和鎂。錢卓拉影像中心左下方的點狀天體,可能是一顆脈衝星,也就是說,這個超新星爆炸事件除了拋出大量的元素外,塌陷的恆星核心也產生了一顆快速自轉的中子星。天文學家知道脈衝星是在超新星爆發後形成的,但是爆發前的恆星是什麼樣子,它們之間的關聯如何卻還不能認明。現在科學家可以根據這個巨大的,包含有氧、氖、鎂、矽和硫等大量元素的快膨脹的氣體殼來研究了。天文學家相信富有氧的超新星爆炸由一顆巨大恆星坍縮引起,並最終形成一顆中子星(脈衝星)。在這個過程中,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拋出上述元素。G292.0+1.8是銀河系已知三顆富有氧的超新星遺蹟之一,因為氧是生命所需要的重要元素,所以這些超新星受到天文學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