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曉星,女,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富曉星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稱:副教授
- 工作單位: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論文著作,影視作品,研究項目,獲獎記錄,教學科研,
人物經歷
1996-2000,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學學士
2000-2003,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人類學碩士
2006-2010,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人類學博士
2003—,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
主要成就
論文著作
一.專著與教材
◎專著: 《空間、文化、表演:東北A市男同性戀群體的人類學觀察》,《光明日報》出版社,2012年6月。
《生活的咖啡線》(人類學紀錄片),北京社科智庫電子音像出版社,2017年9月。
◎譯著:《性: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那些你應該知道的事》(第一譯者),中國人民大學出版海恥員社,2014年1月。
◎教材:
1. 《婚姻、家庭與親屬制度》,載莊孔韶主編:《人類學概論》(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推薦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2. 《虎日》(人類學紀錄片),載莊孔韶主編:《人類學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音像出版社,2006。
3. 《少數民族與愛滋病》,載王隴德主編:《愛滋病學》(國家“十一·五”規劃重點圖書,國家出版總署確定的“三個一百”原創圖書之一),北京出版社,2009。
級規劃教材、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二.發表論文
- 《作為行動者的攝影機:影視人類學的後現代轉向》(獨著),載《民族研究》(CSSCI),2018年第5期。轉載至人大複印資料《影視藝術》,2018年第12期。
- 《“教育權利”vs.“大城市病”:流動兒童教育獲得的困境探究》(第一作者),載《社會學評論》戒榜說鍵,2017年第6期。轉載至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2018年第2期。
- 《政策衝突背景下的特大城市流動廈蒸棄兒童教育困境》(第一作者),載《中國社會科學》(內部文稿鍵捆紙),2017年第4期。
- 《iphone手機客戶端戒菸程式的內容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第一作者),載《中國預防醫學雜誌》(CSCD),2016年第11期。
- 《互為中心:志願者和服務對象的關係建構》 (獨著),載《青年研究》 (CSSCI),2015年第6期。
- 《“主位訴求”的志願服務的模式探究——以流動兒童為例》(第一作者),載《社會學研究》(CSSCI),2014年第4期。轉載至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工作》,2014年第10期。收錄至《2014中國兒童文化研究年度報告》。
- 《在隱性“婚”與制度婚的邊界遊走:中國男同性戀群體的婚姻形態分析》(第一作者),載《華南師範大學學報》(CSSCI),2013年茅乘戶朵第6期。
- 《城市、空間和同性戀:中國本土經驗以及區域差異》(第二作者),載《青年研究》(CSSCI),2013年第1期。
- HIV and Sexually Transmissible Infections among Money Boys in China: A Data Synthesis and Meta-Analysis(通訊作者),PLOS ONE(SCI), 2012-11-29.
- 《男男性服務群體的性、性網路、愛滋風險:以東北地區為例》(第一作者),載《人口研究》(CSSCI),2012年第4期。
- 《市場經濟、空間演變與性:東北男同性戀群體的人類學觀察(1980-2010)》(獨著),載《開放時代》(CSSCI),2012年第4期。
- 《疾病、文化抑或其他?——同性戀研究的人類學視角》(獨著),載《社會科學》(CSSCI),2012年第2期,轉載至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2012年第5期。
- 《男同性戀群體的城市空間分布及文化生產:以瀋陽市為例》(第一作者),載《工程研究——跨學科視野中的工程》(CJCR和CSCD),2010年第1期。
- 《中國近年來參加世界愛滋病大會情況分析及相關建議》(第一作者),載《中國愛滋病性病》,2009年第5期。
- 《建築業農民工群體愛滋病預防干預策略的人類學觀察——以北京市為例》(獨著),載《中央民族大學學報》(CSSCI),2009年第1期。
- 《禁毒執法對降低危害工作影響的快速評估》(第三作者),載《醫學與社會》,2008年第4期。
- 《北京轎危市建築業農民工組織流動特徵》(獨著),載《北京社會科學》(CSSCI),2008年第3期。
- 《人類學視野中的臨終關懷》(第一作者),載《社會科學》(CSSCI),2007年第9期。轉載至人大復乘拔糠印資料《社會學》,2008年第3期。
- 《女性商業性性服務者的組織特徵、流動規律及愛滋病防治對策研究》(獨著),載《人口研究》(CSSCI),2006年第6期。轉載至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2007年第1期。
- 《小涼山彝族“虎日”民間戒毒行動和人類學的套用實踐》(第三作者),載《廣西民族學院學報》(CSSCI),2005年第2期,轉載至《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5年4月。轉載至人大複印資料《文化研究》,2005年第12期。
- 譯文《從參與觀察到觀察參與》,載《滿族研究》,2002年第2期。
- 《人類學視野下的語言學》(獨著),載《學術論壇》(CSSCI),2002年第5期。
影視作品
人類學影視作品
1. 《“水果”的故事:本土志願服務模式經驗探究》,國家社科基金,2019年。
- 《爺爺:一個滿族家族的變遷》,“雙一流”項目學科建設基金,2017年。
- 《生活的咖啡線》,985項目學科建設基金,2015年。
- 《廣西憑祥愛滋病持續性關懷項目經驗示範》,美國國際發展署,2010年。
- 《流鶯——女性性工作者的組織與流動》,美國開放基金會,2006年。
- 《HAPAC預防和干預經驗的文化闡釋:女性性工作者、男男性接觸者和HIV/AIDS病人》,中英性病愛滋病防治合作項目,2004-2006年。
- 《回聲——中國愛滋病防治及其社會態度》,與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合作拍攝、培訓項目,2003-2005年。
- 《虎日——小涼山民間戒毒實踐》,中英性病愛滋病防治合作項目,2002-2004年。
研究項目
● 獨立主持:
1. 影視人類學的理論反思與套用實踐研究,2018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重點項目(項目編號18ASH014),2018-2023年。
2. 北京流動兒童的教育與需求研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2015-2016年。
3. “社工介入”促進北大荒知青病患康復項目,騰訊公益基金會&為華基金會,2015年。
4. 影視人類學理念和實踐創新研究:以分享式紀錄片為例,中國人民大學“985”學科建設項目,2014年。
5.北大荒知青精神病患的社會支持體系構建研究,默沙東&清華大學,2013-2014年。
6. 人類學視角下的自助組織建構和志願服務方法革新研究,201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青年項目(項目編
號:11CSH048),2011-2013年。
7. 人類學、社會學理論和方法在愛滋病防治領域的“有效”套用模式探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青年項目(項目編號:
10YJC840023),2010-2012年。
8. 身份建構、空間演變與市場經濟:1980-2010年中國男同性戀群體的人類學觀察,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國際期刊
論文發表培育項目(項目編號:10XNK144),2010-2012年。
9. 持續性關懷實踐的文化詮釋與總結,美國國際發展署(項目編號:501500),2010年。
10.健康、文化與氣候變化研究,美國家庭健康國際(項目編號:996000),2009-2010年。
11. 女同性戀的身份認同、社會網路、心理健康的研究,香港中文大學(項目編號:TC095332),2009-2010年。
12. 流出地和流入地聯手對東北地區男男性工作者開展培訓和干預,國務院防治愛滋病工作委員會辦公室(項目編號:08-Ⅱ-6),2008-2009年。
13. 中國近年來參加世界愛滋病大會情況分析及相關建議,英國國際發展部(項目編號:CNTR 056381),2008年。
14. 在遼寧省4城市MSM人群中推廣成熟防艾經驗並進行行為干預,國務院防治愛滋病工作委員會辦公室(項目編號:2007-016),2007-2008年。
15. 掌握北京建築民工特點進行分析及愛滋病防治對策研究,全球基金(項目編號:2005-NGS-14),2006-2007年。
● 主要參與:
1. 新型城市化中的社會矛盾與治理創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重大課題,2016-2021年。
2. 新媒體環境下戒菸人群及手機戒菸APP干預研究,清華大學公共健康研究中心,2016-2017年。
3. 北京市“失獨”家庭生存狀況及相關政策研究,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項目,2013-2014年。
4. 中國流動女性權利促進項目評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1年。
5. 流動人口兩大類型(內陸型和跨境型)及女性人群防治愛滋病對策依據與建議——以四川省資陽(Vs廣州)和雲南省瑞
麗(Vs緬甸)為調研點,中英愛滋病策略支持項目,2005-2006年。
6. 雲南寧蒗民間戒毒法推廣和擴大無毒社區的套用實踐,國家愛滋病防治社會動員經費項目,2005-2006年。
7. 低齡女性性工作者愛滋病易感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聯合國兒基會,2005年。
8. 人類學、社會學理論切入臨終關懷研究的綜合成果,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04-2006年。
9. 毒品與愛滋病民間防範模式的紀錄片示範活動(雲南小涼山為例),中英性病愛滋病防治合作項目,2001-2002年。
獲獎記錄
- 人類學紀錄片《生活的咖啡線》入圍第二屆中國民族志紀錄片學術展(2017),並獲中國民族博物館永久收藏(編號為1201700015)。
- 《“主位訴求”的志願服務模式探究:以流動兒童為例》獲2015年度北京高校青年教師社會調研優秀項目一等獎。
- 獲2017年中國人民大學本科課外教學優秀獎。
5. 《空間、文化、表演:瀋陽男同性戀群體的人類學觀察》獲2011年度校級優秀博士論文。
6. 參與主持的《影視教學帶動人類學課堂改革並走向套用》獲2008年度校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指導學生所獲獎勵
2. 1. “返鄉流動兒童的生活志:基於北京—河南河北的多案例追蹤研究”,北京市“大學生創新實驗計畫”市級項目(結項為“優秀”),2017-2018年。
2 2. “大手拉小手,水果暖人心”——增進外來務工者親子溝通行動,“希望工程激勵行動”公益項目(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和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資助),2012年。曾獲第四屆“感動人大”十佳志願服務項目之“最具公益性志願團體獎”,2014年。
3. 3. "電子商務發展對農村社會轉型的影響研究”,北京市“大學生創新實驗計畫”校級項目,2014-2015年。
3. 4.“形式婚姻的認識和實踐——人類學的觀察”,羅鴿青年學者性/別研究計畫,2012-2013年。
4. 5. “志願服務的‘主位訴求’模式探究——基於人類學視角下京台兩地模式的對比”,北京市“大學生創新實驗計畫“”市級項目,2011-2013年。
教學科研
本科生課程:定性研究方法
研究方向:影視人類學、醫學人類學、男同研究、套用人類學
影視作品
人類學影視作品
1. 《“水果”的故事:本土志願服務模式經驗探究》,國家社科基金,2019年。
- 《爺爺:一個滿族家族的變遷》,“雙一流”項目學科建設基金,2017年。
- 《生活的咖啡線》,985項目學科建設基金,2015年。
- 《廣西憑祥愛滋病持續性關懷項目經驗示範》,美國國際發展署,2010年。
- 《流鶯——女性性工作者的組織與流動》,美國開放基金會,2006年。
- 《HAPAC預防和干預經驗的文化闡釋:女性性工作者、男男性接觸者和HIV/AIDS病人》,中英性病愛滋病防治合作項目,2004-2006年。
- 《回聲——中國愛滋病防治及其社會態度》,與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合作拍攝、培訓項目,2003-2005年。
- 《虎日——小涼山民間戒毒實踐》,中英性病愛滋病防治合作項目,2002-2004年。
研究項目
● 獨立主持:
1. 影視人類學的理論反思與套用實踐研究,2018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重點項目(項目編號18ASH014),2018-2023年。
2. 北京流動兒童的教育與需求研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2015-2016年。
3. “社工介入”促進北大荒知青病患康復項目,騰訊公益基金會&為華基金會,2015年。
4. 影視人類學理念和實踐創新研究:以分享式紀錄片為例,中國人民大學“985”學科建設項目,2014年。
5.北大荒知青精神病患的社會支持體系構建研究,默沙東&清華大學,2013-2014年。
6. 人類學視角下的自助組織建構和志願服務方法革新研究,201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青年項目(項目編
號:11CSH048),2011-2013年。
7. 人類學、社會學理論和方法在愛滋病防治領域的“有效”套用模式探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青年項目(項目編號:
10YJC840023),2010-2012年。
8. 身份建構、空間演變與市場經濟:1980-2010年中國男同性戀群體的人類學觀察,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國際期刊
論文發表培育項目(項目編號:10XNK144),2010-2012年。
9. 持續性關懷實踐的文化詮釋與總結,美國國際發展署(項目編號:501500),2010年。
10.健康、文化與氣候變化研究,美國家庭健康國際(項目編號:996000),2009-2010年。
11. 女同性戀的身份認同、社會網路、心理健康的研究,香港中文大學(項目編號:TC095332),2009-2010年。
12. 流出地和流入地聯手對東北地區男男性工作者開展培訓和干預,國務院防治愛滋病工作委員會辦公室(項目編號:08-Ⅱ-6),2008-2009年。
13. 中國近年來參加世界愛滋病大會情況分析及相關建議,英國國際發展部(項目編號:CNTR 056381),2008年。
14. 在遼寧省4城市MSM人群中推廣成熟防艾經驗並進行行為干預,國務院防治愛滋病工作委員會辦公室(項目編號:2007-016),2007-2008年。
15. 掌握北京建築民工特點進行分析及愛滋病防治對策研究,全球基金(項目編號:2005-NGS-14),2006-2007年。
● 主要參與:
1. 新型城市化中的社會矛盾與治理創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重大課題,2016-2021年。
2. 新媒體環境下戒菸人群及手機戒菸APP干預研究,清華大學公共健康研究中心,2016-2017年。
3. 北京市“失獨”家庭生存狀況及相關政策研究,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項目,2013-2014年。
4. 中國流動女性權利促進項目評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1年。
5. 流動人口兩大類型(內陸型和跨境型)及女性人群防治愛滋病對策依據與建議——以四川省資陽(Vs廣州)和雲南省瑞
麗(Vs緬甸)為調研點,中英愛滋病策略支持項目,2005-2006年。
6. 雲南寧蒗民間戒毒法推廣和擴大無毒社區的套用實踐,國家愛滋病防治社會動員經費項目,2005-2006年。
7. 低齡女性性工作者愛滋病易感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聯合國兒基會,2005年。
8. 人類學、社會學理論切入臨終關懷研究的綜合成果,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04-2006年。
9. 毒品與愛滋病民間防範模式的紀錄片示範活動(雲南小涼山為例),中英性病愛滋病防治合作項目,2001-2002年。
獲獎記錄
- 人類學紀錄片《生活的咖啡線》入圍第二屆中國民族志紀錄片學術展(2017),並獲中國民族博物館永久收藏(編號為1201700015)。
- 《“主位訴求”的志願服務模式探究:以流動兒童為例》獲2015年度北京高校青年教師社會調研優秀項目一等獎。
- 獲2017年中國人民大學本科課外教學優秀獎。
5. 《空間、文化、表演:瀋陽男同性戀群體的人類學觀察》獲2011年度校級優秀博士論文。
6. 參與主持的《影視教學帶動人類學課堂改革並走向套用》獲2008年度校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指導學生所獲獎勵
2. 1. “返鄉流動兒童的生活志:基於北京—河南河北的多案例追蹤研究”,北京市“大學生創新實驗計畫”市級項目(結項為“優秀”),2017-2018年。
2 2. “大手拉小手,水果暖人心”——增進外來務工者親子溝通行動,“希望工程激勵行動”公益項目(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和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資助),2012年。曾獲第四屆“感動人大”十佳志願服務項目之“最具公益性志願團體獎”,2014年。
3. 3. "電子商務發展對農村社會轉型的影響研究”,北京市“大學生創新實驗計畫”校級項目,2014-2015年。
3. 4.“形式婚姻的認識和實踐——人類學的觀察”,羅鴿青年學者性/別研究計畫,2012-2013年。
4. 5. “志願服務的‘主位訴求’模式探究——基於人類學視角下京台兩地模式的對比”,北京市“大學生創新實驗計畫“”市級項目,2011-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