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富明阿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逝世日期:1882年
- 職業:將領
- 朝代:清末
- 本姓:袁
- 字:治安
生平經歷,親屬成員,史籍記載,人物爭議,證明說,證偽說,
生平經歷
1859年以幫辦身份協助和春統帥江北軍務,後因傷致殘,召回京師,訓練京營。
1862年授正紅旗漢軍都統,管理神機營。旋又奉命赴揚州幫辦軍務,是年秋親率精銳援助臨淮。
1864年授江寧將軍,坐鎮揚州。
1865年因腿傷復發,準假赴京醫治,仍受命管理神機營。
1866年回旗。授吉林將軍,鎮壓“馬賊”、招撫“金匪”,開墾閒田數萬頃。隨著農業發展,不到十年,當地便設定了郡縣。
後辭官家居,光緒八年卒。謚威勤。
親屬成員
袁壽山(1860年—1900年)。字眉峰,漢軍正白旗,黑龍江(今愛輝鎮)人,光緒二十年(1894年),率部參加中日甲午戰爭,任步兵統領。其間歷經草河嶺、四棵樹、菲尼克斯等戰鬥,英勇殺敵,屢建戰功。甲午戰後,壽山受到清廷嘉許,擢升知府賞花翎。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升任黑龍江將軍,駐齊齊哈爾。同年,庚子之亂爆發。是年6月21日,清政府發布《宣戰詔書》,向俄國等十一國宣戰。8月4日,沙俄軍隊攻陷璦琿,直逼齊齊哈爾。8月28日,俄軍逼近齊齊哈爾城,並炮擊城內。壽山堅守“軍覆則死”的諾言,自臥棺中,命衛士槍擊,壯烈殉國。中華民國17年(1928年),黑龍江省公署為建壽公祠於齊齊哈爾關帝廟右側(今龍沙公園內)。
史籍記載
《清史稿》列傳二百零四
四年,破賊瓜洲,賜花翎,管帶寧古塔兵。
五年,戰虹橋,戒所部距賊二十步始發矢,射斃賊酋,分兩翼搜伏賊,賊潰走,加副都統銜。六年,署寧古塔副都統,迭敗賊於徐家集、硯台山。攻瓜洲,又率隊及六合練勇攻江浦,敗賊於十里橋,賜號車齊博巴圖魯。又敗賊於朴樹灣、土橋、五新橋。
七年,會攻瓜洲,連敗賊富家井、白廟,以副都統記名。是年冬,克瓜洲,詔以副都統侭先題奏。充江北軍翼長,進攻江浦。
十一年,召至京,命訓練京營。同治元年,授正紅旗漢軍都統,管理神機營。尋命赴揚州幫辦都興阿軍務。江北里下河十餘縣未被賊擾,鹽場之利如故,偕都興阿疏請運鹽濟餉,軍用得給。長江下游南北岸要口四十餘處,排椿駐船,分撥水師扼要駐防,疏陳部署情形,詔特嘉其諳悉地勢。賊屢糾捻匪窺伺江北,迭擊走之。分軍渡江助馮子材守鎮江。是年秋,親率精銳援臨淮,會僧格林沁剿苗沛霖,詔幫辦軍務,令部將詹啟綸、克蒙額會陳國瑞等進攻,連破賊,沛霖伏誅。傷發,請假就醫清淮,疏陳皖北圩練之弊,詔下僧格林沁、曾國籓議加整頓。
(同治)三年春,都興阿赴陝、甘剿回,詔促富明阿回揚州坐鎮,署江寧將軍,尋實授。遣詹啟綸率兵渡江助剿,克丹陽,賜黃馬褂。江寧克復,予騎都尉世職,仍督所部水陸諸軍留防江北。於是裁撤紅單船,由提督吳全美率回廣東,酌裁陸軍數千。疏言:“江寧駐防,亂後僅存男婦六百餘人,現設官二十七員,兵二百五十八名,稍存營制。京口駐防,尚存四千餘人,官兵挑補足額,俸餉不能全支,房屋均已焚毀。請飭撥餉修蓋房屋,使有依歸。”從之。
四年,因腿傷未痊,請開缺,予假赴京醫治,許坐肩輿,至京,仍命管理神機營。傷病久不愈,詔允回旗。
五年,起授吉林將軍,督剿馬賊。力疾進搜山險,遣將分捕,數月肅清。招撫金匪,開闢閒田至數萬頃。不及十年,遂開建郡縣焉。在任四年,復以傷病陳情乞罷,允之,仍在家食全俸。
人物爭議
富明阿的身世,存在爭議。大致有以下兩種說法。
證明說
《東莞縣誌》:“袁督師無子。相傳下獄定罪後,其妾生一子,匿都城(今北京)民間。大兵入關,為滿州某所得,隸籍於旗。”督師庶子名文弼,(註:依據廣東巡撫尚安的回奏:遵旨訪查,袁崇煥無嗣,系伊嫡堂弟文炳之子入繼為嗣,現有五世孫袁炳,粗曉字義,人尚明白,應照熊廷弼裔孫之例,以佐雜等官選補。另外根據史料,袁崇煥親弟名叫袁崇煜,堂弟名袁崇祖,都是“崇”字輩,至於袁督師堂弟袁文炳(估計關係應當很疏遠,且文炳不是沒有按輩分取名),也應該不是“文”字輩。再說袁文炳與五世孫袁炳豈不重名?)成年後因有軍功,被編入寧古塔正白旗漢軍,從此成了旗人。也有說其後袁督師後裔改稱為袁佳氏的,此說似不太可信。編纂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完成於乾隆九年(1744年)的《八旗滿洲氏族通譜》,收羅了當時除愛新覺羅外,滿、蒙、漢二十四旗的全部姓氏一千一百一十四個,查其中滿族老姓只有袁氏,並無袁佳氏,另有姚佳氏、殷佳氏等,故余疑其或為訛誤之說。
另外, 據民國時張江裁輯錄的《袁督師遺事彙輯》卷五《袁督師後裔考》所載,袁督師寧古塔一脈後人的傳承順序為:袁文弼——袁爾漢——袁貴——袁常在——袁趕,袁趕有三子:袁世有、袁世寬、袁世福。
鹹豐九年,江北大營清軍大戰太平軍,江北大營是由和春節制,其搭檔寧古塔副都統富明阿,就是袁督師的這位六世孫袁世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