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窮人(2016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富人,窮人(2016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2016年1月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發行,是與《教父》《荊棘鳥》《愛情故事》並列20世紀十大暢銷經典,大仲馬之後最會講故事的小說家的歐文·肖代表作,與海明威並稱美國文壇“雙子座”,全球暢銷1000多萬冊,同名迷你劇斬獲4項艾美獎、4項金球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富人,窮人
  • 作者:歐文·肖
  • 譯者:施鹹榮 董衡巽 范於中 馮亦代 任吉生 石永禮
  • 出版時間:5/1/2016
  •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 頁數:637 頁
  • ISBN:9787540239541
  • 定價:46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譯者簡介,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德國移民家庭追求美國夢的奮鬥史詩,喬達虛姐弟三人不同的拼搏之路,從卑微店員到商界名流、從青澀虛榮少女到成熟獨立的職業女性、從叛逆暴躁少年到真誠溫暖的好男人,不同的奮鬥之路,不同的人生命運,交織貧窮與富有、親情與愛情、夢想與現實的變奏……其中既有關於國家、時代變遷的歷史縮影,也有能讓每個平凡如你我的讀者感動和共鳴的真情點滴,還有那熊熊燃燒的人類亘古以來閃耀不熄的理想之火……
富人,窮人
《富人,窮人》

作者簡介

歐文·肖(Irwin Shaw,1913—1984)
美國著名作家、編劇。他的創作力極其旺盛且持久,活躍20世紀美國文壇50年,一生共發表十多部長篇小說、十多部短篇小說集、近三十部劇本。他的作品關注社會現實,題材涉及政治、種族、戰爭等重大問題。情節起伏跌宕,敘事充滿魅力。評論界將他與海明威相提並論,稱他倆為20世紀美國文壇的“雙子座”。
歐文·肖的作品非常暢銷,且頗受評論界好評。《富人,窮人》出版後風靡歐美,與《教父》《荊棘鳥》《愛情故事》等一起被評為“20世紀十大現代經典”。同名電視劇在美國上演後也極受歡迎。歐文·肖的代表作還有《幼獅》《乞丐,竊賊》《埋葬死者》等。他的這些社會小說深刻影響了歐美年輕一代。

譯者簡介

施鹹榮,成就斐然的美國文學翻譯家、英美文學與文化研究專家。譯作與著述數百萬字,其中有《莎士比亞和他的戲劇》等論著,《麥田裡的守望者》《等待戈多》等譯著;主持編輯出版《莎士比亞全集》、《哈代全集》等叢書、套書。
董衡巽,著名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專家。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導師朱光潛。著作及譯著包括:《美國文學簡史》《美國現代作家論》《海明威評傳》等。
馮亦代,著名翻譯家、學者。著有文集《書人書事》、《潮起潮落》、《龍套集》、《水滴石穿》等。
任吉生,畢業於南開大學外文系,譯著《海鷗喬納森·利文斯頓》《任性的卡琴》《布羅迪小姐的青春》《戰爭風雲》等。
石永禮,1951年入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要從事編輯、譯介外國文學作品的工作,主要譯著有《威弗萊》《多情客遊記》《雙城記》等。

目錄

赫德森河谷的史詩 / 001
第一部
第一章 / 003
第二章 / 039
第三章 / 057
第四章 / 067
第五章 / 082
第六章 / 097
第七章 / 121
第八章 / 156
第九章 / 191
第十章 / 217
第十一章 / 220
第二部
第一章 / 233
第二章 / 246
第三章 / 281
第四章 / 285
第五章 / 317
第六章 / 340
第七章 / 357
第三部
第一章 / 369
第二章 / 394
第三章 / 402
第四章 / 436
第五章 / 441
第六章 / 455
第七章 / 466
第四部
第一章 / 495
第二章 / 508
第三章 / 531
第四章 / 555
第五章 / 568
第六章 / 584
第七章 /603

序言

《富人,窮人》,三十多年前讀書求學時曾經為之眩惑的長篇巨製,在緊張的專業課和考試的空隙讀這本美國當代小說既是一場艷遇也是一次強烈的心靈震撼,以至於我都沒顧上注意那些譯者是誰,也忘了小說里人物生活的年代。就是在課餘的圖書館和集體宿舍的蚊帳里時斷時續地、激動緊張地讀完了,只感到是看了一部綿長的電影大片,心中留下了無數個性愛、拳擊、豪華遊艇、酗酒、鬥毆、家庭暴力、豪宅生活的鏡頭,但這些對我來說都意味著什麼,作為一個剛剛從十年“文革”動亂和長期禁慾清教的貧窮年代走過來的中國小城市弱冠青年,我幾乎是瞠目結舌,根本無法用當時學到的那點現實主義小說理論去解讀這樣的小說。隱約覺得這是和二十世紀初美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德萊賽的《嘉麗妹妹》《美國的悲劇》有一脈相承之處的作品,也有傑克·倫敦小說的影子,甚至想到了左拉的自然主義小說,但似乎又與這些老前輩的作品有根本的區別。那時還是太年輕了,剛剛吹起改革開放春風的國度里一切都與那個最發達的資本主義的美國沒有相似之處,小說里那些或華麗或殘酷的現實都讓我無法展開想像的翅膀去廓清,只能人云亦云,感嘆那腐朽的資本主義世界多么光怪陸離、人們幾乎都是魑魅魍魎、道德淪喪,然後悲嘆這些人是多么不可救藥:他們為什麼自甘沉淪?為什麼不奮起反抗,拿起武器,也“農村包圍城市”,摧毀萬惡的資本主義?
這些問題倏忽即逝,知道那是遠隔千山萬水的另一個世界裡的事,而且那個世界似乎在向我們靠近,從一九七○年代尼克森訪華開始繼而兩國建立外交關係,這個被我們看作惡魔的國家似乎並非那么可怕。不久,出國留學潮開始了,人們開始蜂擁撲向那裡,大多是腰揣用全部家當換來的幾百美元登上飛機呼嘯而去,到那裡的餐館裡打工掙著學費攻讀高尚的博士學位,然後再在那裡定居工作並開始往這邊的家裡寄美元,回國探親時帶回我們在電影上看到的冰櫃、彩電等電器。再過些年,這一切都不新鮮了,我們什麼都有了,包括這本小說里描寫的那一切精神淪落和橫流人慾。於是我就在這白駒過隙、風馳電掣的三十多年中匆忙走過,還沒來得及弄懂這本讓我激動顫抖的小說,就把它忘了。只是說起八十年代的讀書經歷,恍惚還記得一本《富人,窮人》。於是當我二○○○年在英國做訪問學者時,面對這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裡的現實生活,我情不自禁寫起了我的英倫見聞錄,下筆的題目竟然是《英國人是富還是窮》,這幾乎是時代的叩問,似乎擊中了奔向富裕的國人的心弦,一時間這篇文章被各種報刊轉載,現在網上還能查到。我知道,那一刻本能地進入我腦海里的就是這本小說給我留下的四個字:富人,窮人。這是我與這本小說的不解之緣,它其實一直在我的成長曆程中若隱若現並在冥冥中影響著我,只是我都快看不清它的身影了。
如今這本經典作品要再版,出版社約我來寫序言,這真是緣分!隔著三十年的風雨路重溫這部小說,我才發現,原來這些譯者在這些年裡我都有所接觸,而且領銜的竟然是我過從甚密的馮亦代先生,還有施鹹榮先生、董衡巽先生和任吉生大姐!他們都給過我很多幫助和教誨,尤其是馮亦代先生耳提面命,我深受沾溉。可我不知道的是,在我沒見過他們之前的學生時代,我已經通過這本小說的譯文受到他們的恩澤了。
更為巧合的是,我在英國寫了《英國人是富還是窮》之後,應邀去紐約北部赫德森河谷的根特地方的一個國際寫作坊做為期一個月的訪問作家。我從倫敦飛到紐約,坐捷運到市中心轉火車一路北上,但見山巒起伏,沃野平疇之間,赫德森河秀麗壯美,鐵路將一座座嫻靜雅致的小市鎮串起,那一路風光果然綺麗,遼闊的河谷地帶小城安逸祥和的生活景象與聒噪繁榮的大紐約簡直是判若雲泥。車上的乘客告訴我,他們每天坐近一小時的火車進紐約工作,晚上再回到這裡的家來,這裡才是休憩養生的地方。我在根特小鎮下了車,頓時感到那裡安謐得出奇,似乎是停留在十九世紀的田園生活里。那火車繼續向北開,一直開到美加邊界的小鎮奧爾巴尼。那邊更加寂寥,也更加乾淨美麗。直到今天重溫這小說,我才發現,其背景地恰恰是赫德森河谷里通向奧爾巴尼的鐵路邊的一座安寧的小鎮子,這裡的人們是與紐約全然不同的人,但他們不斷地坐車出入紐約,把時髦的生活帶回小鎮來。原來我三十年前就與這裡有了神交,可我那時連赫德森河與紐約的地理關係都不知道,所以沒記住這片風景,即使我置身於這片風景中,我也沒想到我曾經摯愛的《富人,窮人》就發生在這裡。我只記住了小說的情節,記住了殘暴的血腥和性愛的放蕩,記住了生意場上的明爭暗鬥和爾虞我詐,記住了小人物向上爬的艱辛,可我卻沒記住作者對這裡美麗旖旎的風光的描寫,這裡是他心靈的故鄉,他應該是多么愛這裡的山山水水,愛這裡的父老同胞,才能寫出那樣的傳奇劇來!可惜,多年前我都不懂這些,只是獵奇,只是被青春的荷爾蒙驅動著讀那些驚心動魄、一唱三嘆的傳奇故事。因為我們那個時候離這部小說里的一切都隔著千萬里地理和心理的距離,這樣的小說似乎只有在我們對美國有了充分的了解後再讀方得其真諦。可在那個閉塞的年代,似乎又只有靠這樣的小說打開我們了解美國和美國人心靈的視窗。所以二次閱讀很有必要,至少對我來說尤其如此。
繁華褪去,夢醒之後,進入資訊時代,我們得以沉下心來重溫這部小說,才能與小說里的美國人心心相印。
這時我發現,這部帶有濃重的編年史色彩的小說,是美國草根人民心靈的史詩,作者的筆觸實在太接地氣了。
原來喬達虛家姐弟三人不是我們的同齡兄弟姐妹,他們離我們很遠,他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獲得世界霸主地位後開始了自己的成年生活。如果要一個參照系,他們就是老布希、卡特總統的同齡人。而他們的玩世不恭的兒女正是柯林頓、希拉蕊和小布希總統的同齡人。作者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寫這部小說時,卡特已經當上了美國總統,老布希正在中國當相當於大使的駐華聯絡處主任,柯林頓和小布希們剛剛結束學業步入社會。顯然作者關注的不是這類美國的精英家族。小說沒有這種宏大的敘事,對韓戰、麥卡錫主義和越南戰爭也是一筆帶過。如果我們只看到老布希和希拉蕊們,我們可能會覺得書中的美國人是另一個世界裡的人,但他們才是大多數美國草根人民。這就是美國社會的兩重天地。
我曾經最崇拜的魯道夫,恰恰是從底層奮鬥實現了自己的美國夢的青年才俊。他從骯髒的移民家庭里脫穎而出,靠著聰明才智和縱橫捭闔的本事,大學畢業後在商業規則中遊刃有餘,終於成了富人甚至當了小城的市長。但他不是於連,不是沃倫斯基,也不是馬丁·伊登,這小說不是《美國的悲劇》,他是個很有情懷和親情、家庭責任的人,一邊辛苦地構建自己的商業和政治王國,一邊對自己苦難的母親、姐姐和弟弟盡著自己的義務,可謂心力交瘁。這個風度翩翩又長袖善舞的新型美國人,內心卻是那么善良純淨,只有這樣的人才能通過打拚而實現自己的美國夢。作者並沒有一味讚美他,也寫出了他內心極度痛苦掙扎的一面和世故狡黠的一面,他最終成為一個有良知的富人,這是個立體的“圓形”人物。
而他的姐姐格麗卿和弟弟托馬斯則很是本能地遺傳了父親老喬達虛的生物缺點,性生活放縱,尤其是弟弟托馬斯,不僅亂性,還打架鬥毆,毫無責任感。但他們本質上又那么善良,終於歷經生活的坎坷磨難,開始擺脫那個可咒的喬達虛生物遺傳症,開始向理性和良知回歸,成為道德完美的青年。格麗卿甚至成了好萊塢的電影剪輯員,托馬斯成了遊船船主。在這兩人曲折苦難的生活歷程中,克服父親的劣質生物遺傳幾乎成了前二十多年的奮鬥主題。他們的母親似乎永遠在用生物遺傳這個咒語詛咒他們,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但魯道夫幫助他們逐漸擺脫了這種先天的詛咒,讓他們的人性復歸,或者不如說是讓父親善良的一面戰勝了邪惡的一面。這簡直是一場人性與遺傳的戰爭。但即使那個殺過人的德國移民父親,即使他是個性慾亢進的人,他心底深處對魯道夫的愛竟然是那么感人至深。他看出了魯道夫先天的生物遺傳優點,認定他將是家族的希望,從小把他當少爺養,為了不讓他劣跡斑斑的弟弟影響他的前途,他傾盡了自己辛苦一生的所有給托馬斯洗刷罪惡以保證他不進監獄而影響哥哥的前途。最終這個半人半獸的可憐的父親在孤寂和失落中投入赫德森河自戕,這是個令人唏噓的可憐的小人物。但就是他托起了魯道夫這個上等衣冠。一家人里就出息了魯道夫這一個,連他富有的妻子也患上了酒精中毒症不能自拔,最終還害死了他的弟弟托馬斯。成為富人,要有這么多的窮親人為他鋪路墊底,他又要為他們做出巨大的犧牲,這幾乎是一部普通人家的血淚史。
我慶幸在三十多年裡兩度閱讀這部史詩般的小說,在親歷赫德森河谷後,似乎更懂得這些奮爭中的草根美國人了。尤其是我到現在才清楚,喬達虛三姐弟是老布希的同齡人,他們的孩子是柯林頓的同齡人之後,我就更懂得這些國家頭面人物組成的寶塔尖下那托著他們的龐大基座,那是千萬個有血有肉的不同階層的美國的靈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