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難

寇難

寇難是一個漢語辭彙,

拼音是kòu nán,

釋義:是由內亂外患所造成的災難,謂亦指蒙受敵人侵犯之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寇難
  • 拼音:kòu nán
  • 屬性:漢語詞語
  • 出處:《荀子·天論
詞目,拼音,引證解釋,

詞目

寇難

拼音

kòu nán

引證解釋

由內亂外患所造成的災難。亦指蒙受敵人侵犯之難。
《荀子·天論》:“禮義不修,內外無別,男女淫亂,父子相疑,上下乖離,寇難並至,夫是之謂人祅。”
漢 桓寬《鹽鐵論·險固》:“故仲山甫補袞職之闕,蒙公築長城之固,所以備寇難而折衝萬里之外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昔 獻帝 東遷,逼以寇難。”
《北齊書·斛律光傳》:此田常種禾,飼馬數千匹,以擬寇難。今賜提婆,無乃闕軍務也?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李衛公靖》:“其後竟以兵權靜寇難,功蓋天下。”
宋 曾鞏 《瀛州興造記》:“今 瀛 地震之所摧敗,與 鄭 之火災, 衛 之寇難無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