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與詳解
2、《
史記·
五帝本紀》:“皋陶,蠻夷猾夏,寇賊奸軌,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
3、《
後漢書·劉盆子傳》:“時青徐大飢,寇賊
蜂起,眾盜以崇
勇猛,皆附之,一歲間至萬餘人。”
4、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既是土人護惜鄉里,比來未有處分,猶願自備衣糧,共相
保聚,以備寇賊。”
5、明
唐順之 《廷試策》:“故以之知人,則其知如神者也:以之安民,則其仁如天者也;以之除盜賊,則如舜之玄德在上而寇賊
奸宄者自消也。”
8、唐 韋應物《
寄暢當(聞以子弟被召從軍)》:寇賊起東山,
英俊方未閒。聞君新
應募,
籍籍動京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