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建偉

寇建偉

寇建偉,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1970年6月出生。1982年開始隨連雲港太極名師寧開陽練習太極拳(械),後隨查拳名師黃立玉學習查拳,86年入伍後習得螳螂拳,從此鑽研武術,1999年拜太極名師馮逸民老先生繼續學習陳氏太極拳,馮老更將自己跟隨先師陳照奎習拳的筆記和自己一生心得悉數傳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寇建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70年6月
  • 代表作品:武術論文《淺談如何練好陳氏太極拳》
  • 性別:男
個人簡介,個人榮譽,學術文集,個人圖冊,

個人簡介

寇建偉長期從事太極拳的傳播事業。近年受聘淮海工學院,走入大學傳播武術。對太極拳在連雲港的推廣有著十分重要的貢獻,並在連雲港各高校內掀起了一股學習太極拳的熱潮。09年拜陳小星大師(陳家溝陳氏十九世嫡系傳人)為師,成為陳家溝陳氏太極拳入室弟子。多次在國際、國內、省市太極拳大賽上獲獎,並多次擔任國內、省市太極拳大賽裁判。目前任連雲港市太極拳研究會副會長,溫縣國際太極年會名師,中國武術六段,國家武術二級裁判,江蘇省省級太極拳教練,淮海工學院特聘武術教練。並獲中國溫縣太極文化基地A級授拳資格。個人入選《中華太極人物誌》、《中國專家人名詞典》、《二十一世紀南北外家武術人才庫》。09年太極網和溫縣電視台聯合製作的系列專題片《東南西北太極人》,入選當代名家系列,參加“東南西北太極人”大型系列片拍攝。
自退伍後,寇建偉長期從事太極拳的傳播事業並擔任市太極拳研究會副會長,有力的推動了連雲港市太極拳研究會的發展壯大。後者在其努力之下先後於2004年成功舉辦了連雲港首屆全國太極拳(械)觀摩交流大會,吸引了來自全國60個代表隊,近700人參加,在蘇北地區一度引起轟動;2008年成功承辦江蘇省太極拳(劍)錦標賽;2009連雲港國際太極拳觀摩交流大會,吸引了來自來自全國20支代表隊以及美國、英國等6個國家的太極選手參加;2009年中國·連雲港第二屆全國太極拳(械)暨武術與健身學術論壇交流大會,更是吸引了全國15個省63支代表隊的參加,擴大了連雲港市太極拳運動在國內外的影響,促進了本地和周邊地區太極拳運動蓬勃發展,更利用太極拳向國內外介紹了連雲港市的良好形象。
近年受聘淮海工學院,走入大學傳播武術,並在市各高校內掀起了一股學習太極拳的熱潮,對太極拳在連雲港高校內地推廣有十分重要的貢獻。現在連雲港各高校已成立了自己的武術協會或太極拳協會,喚起了大批大學生對武術的熱愛。
在傳播太極拳之餘,還經常進行武術理論方面的研究。2009年其武術論文《淺談如何練好陳氏太極拳》獲中國·連雲港第二屆全國太極拳(械)暨武術與健身學術論壇交流大會論文一等獎
09年拜陳家溝陳氏十九世嫡系傳人陳小星大師為師,成為陳家溝陳氏太極拳入室弟子和第十二代傳人。目前任連雲港市太極拳研究會副會長,溫縣國際太極年會名師,中國武術協會會員,江蘇省武術協會會員,中國武術六段,國家武術二級裁判,江蘇省省級太極拳教練,淮海工學院特聘武術教練。並獲中國溫縣太極文化基地A級授拳資格。個人入選《中華太極人物誌》、《中國專家人名詞典》、《二十一世紀南北外家武術人才庫》。09年太極網和溫縣電視台聯合製作的系列專題片《東南西北太極人》,入選當代名家系列,參與“東南西北太極人”大型系列片拍攝。

個人榮譽

(附)近十年獲獎情況:
1997年連雲港市首屆武術錦標賽獲男子傳統太極劍第三名、太極拳第五名。
1998年上海市陳式太極拳比賽獲陳式太極拳二等獎。
1999年亞歐大陸橋沿線主要城市太極拳、劍觀摩交流大會獲傳統陳式太極拳一等獎、陳式太極劍一等獎。
2000年焦作市第六屆國際太極拳錦標賽獲陳式太極拳一等獎、陳式太極劍一等獎。
2002年溫縣國際太極年會名師
2009年其武術論文《淺談如何練好陳氏太極拳》獲中國·連雲港第二屆全國太極拳(械)暨武術與健身學術論壇交流大會論文一等獎

學術文集

淺談如何練好陳式太極拳
連雲港 寇建偉
中華武術,遠源流長,門派林立,品種繁多,色彩紛呈,太極拳乃中華武術百花園中的一支奇葩,以其獨特的技擊方法和健身效果,越來越深受人們的喜愛,故逐漸在世界各國得以普及推廣。陳式太極拳是武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是各派太極拳的始源,以其剛柔相濟,快慢相間,竄蹦跳躍,松活彈抖等特色深受武術界青睞和各種年齡層次民眾的喜愛,但有很多愛好者在平時的練習過程中不得其法,練糊塗拳。雖說吃了不少苦,下了不少功夫,但進步甚慢,收穫甚微。現將本人平時練拳時一點體會談談,以供各位同仁參考。
學拳須明理
陳式太極拳是以《易經》中的陰陽學說,道家的養身術,中國傳統醫學中的經絡學說,導引吐納之術,以及《拳經》作為拳理以及內功外功依據,使陳式太極拳形成為一個科學合理、內外兼修、技擊性和健身性相統一的優秀拳種。所謂太極即太虛,太虛為空空之境真氣所充,神明之宮府,動生陽,靜生陰,此太極生陰陽之理。故太極拳在整個運動過程中,自始至終貫串著“陰陽”和“虛實”。具體表現為每個拳勢都具有“開與合”、“卷與放”、“圓與方“、“虛與實”、“輕與沉”、“快與慢”、“剛與柔”,並在動作中有左右、上下、里外、大小和進退等對立統一的獨特形式。筆者恩師馮逸民先生教拳時曾說過,練好太極拳關鍵在於要分清虛實、方向。虛實不分就不存在“剛與柔”、“快與慢”等等,也就丟掉了太極拳的基本原則,丟掉了原則,也就談不上練好太極拳了,所以要求我們平時在練習太極拳時要注重分清虛實。
練拳須遵循太極拳對身體各部位的要求
練習太極拳時要求用意不用拙力,在內是意氣運動,在外則是神氣鼓盪運動。同時,要求在練習太極拳時要立身中正、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松腰圓襠、開胯屈膝、上下相隨、虛實分明、氣沉丹田等。太極拳對頭部要求十分嚴格。拳論中說“頭頂懸,虛領頂勁”“頭為六陽之首,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體此為向背”,練拳時如果頭部東搖西晃,不僅影響動作的協調性,而且影響精神氣的集中,故練拳時要求虛領頂勁、立身中正、兩目平視、兼顧左右、下頦微收、舌尖輕抵上齶,精神集中,一招一式受大腦意識指揮,此即顧留馨、沈家禎所著《陳式太極拳》一書中所講的大腦支配下的意氣運動。含胸拔背,練習太極拳時要求胸略含,使胸成為脊背拔長的支柱,胸若挺起,則心氣不易下降,橫氣填胸,影響呼吸和動作的自然,沉肩墜肘和坐腕可以使整個手臂放長,平時練拳時應注意關節的松活,有意識地向外做引伸,使肩關節自然拉開放鬆,同時使兩肘下沉。練習太極拳對腰脊要求尤其重要。塌腰是對腰部的具體要求,腰部要有意識地下垂,用意不用力,不然易造成腰部肌肉緊張,影響轉換的靈活性,要自然下榻。腰位於上身與下身的交界處,是人體運動的樞紐,是左右平行轉動的中軸,脊是上下彎曲的根基,在太極拳運動中,腰脊是力量轉換的轉換器。拳論中說“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際”,“腰如車軸,氣如車輪,用手在腕,機關在腰”,“腰脊為第一主宰,一動無有不動”。要想達到一動無有不動,必須以腰脊為中心,只有堅持以腰脊為中心,才可以使周身主要的運動關節依次貫串起來,這些都說明腰脊在練習太極拳中起著主宰作用,故在平時練拳過程中要時刻注意腰部放鬆,做到“刻刻留意在腰間,腹內松淨氣騰然”。練習太極拳對襠部要求也極為嚴格,要求開襠、圓襠,走鍋底勁,在松圓中使身法轉換靈活,同時練拳時要注意下肢的姿勢和步法,步法進退、發勁的根源均在於腿部,腿部姿勢不當,就會影響上體的動作,要求做到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同時步法要做到分清虛實和重心的穩定。
習拳須會悟拳
太極拳法天地自然之理,參太極陰陽之法,博大精深,具有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特點,動作表現為舒展大方、綿里藏針、柔中寓剛、剛柔相濟、快慢相間、神形兼備、內外合一,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在練拳過程中不僅要用身體去練,還要學會用心、用腦去細細體會,就如同吃飯一樣,狼吞虎咽只能填飽肚子品不出味道,細嚼慢咽才能品出美味。有條件的話可以多參加一些高水平比賽,多觀摩一些名家表演,通過觀摩找出別人的優點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同時,認真鑽研先輩留下的拳理拳論,細心體會領悟,加深自己對拳術的理解,從中參悟太極陰陽之理,把握太極拳的運動規律,從而達到以意引氣、以氣運身、神形兼備、內外合一,周身一家。
太極拳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一種既用力,又用意;既健體,又健腦,為人類健康服務的寶貴財富。做為一名太極拳愛好者,我們有義務推廣這項運動,並將這項運動傳承下去。
作者:連雲港市太極拳研究會副會長
二〇〇九年八月三日

個人圖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