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概況,
簡介
文化遺產名稱:密雲蔡家窪村五音大鼓
所屬地區:北京· 密雲縣
遺產編號:BJⅤ-5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密雲縣文委
遺產級別: 市
概況
五音大鼓是一人持鼓板站立擊節,說唱相間表演,另四人分別操持三弦、四胡、打琴(揚琴)、和瓦琴伴奏的說唱曲藝形式。其產生於清代乾隆年間的陪都承德,在承應為清陪都承德行宮提供娛樂的過程中,相互交流、碰創融合的產物。在宮內稱“清音會”,後流入民間。
之後又被藝人們帶到京南、天津、河北安次(廊坊)一帶。其中,傳到安次的五音大鼓在京津一帶發生變異一分為二,其中一支經河北省安次、興隆傳入密雲縣巨各莊鎮蔡家窪村保存至今。現已流傳100餘年。
五音大鼓的“五音”較為可靠的說法是:在奉調、四平調、柳子板、慢口梅花、二性板五個曲種中各取其中的一個曲調,融匯形成的一個獨立的曲藝品種。幾種曲調來回變換,音韻悅耳動聽。五音大鼓的唱詞和書目體現出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底蘊。詞曲用字用韻工整、合轍押韻琅琅上口,文學性很濃。書目內容豐富,有較強的教化作用和娛樂功能。代表性節目有:報母恩、水漫金山寺、新世紀新密雲等。密雲縣蔡家窪村五音大鼓使用的樂器歷史悠久,其中瓦琴、打琴更為珍貴。
“五音大鼓”被稱為“密雲的納西古樂”,所使用的樂器有三弦、四胡、打琴、瓦琴、鼓琴五種樂器,其中瓦琴和打琴歷史悠久。瓦琴上可追溯到唐朝;打琴相傳是波斯一帶流傳的擊弦樂器,明清時傳人我國。北京電視台曾對北京密雲的“五音大鼓”進行過專訪,引起了很多音樂愛好者的興趣。據悉,“五音大鼓”這一幾近失傳的民間曲藝已被列為“北京市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
現存的五音大鼓說唱組合是:齊殿章、齊殿明、賈雲明、陳振泉、李茂生五位老藝人。由於經濟與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衝擊、外來文明導致的審美方式的變化,加上五位老藝人年事已高和演奏技巧難度較大,後人繼承困難,造成五音大鼓的傳承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