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西根商學院(University of Michigan Business School)是一所世界一流的教育機構,從屬於密西根大學—全球最優秀的學術研究學府之一。密西根商學院的核心理念在於對“全面且具影響力的智力資本”的不懈追求。 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建於1817年,是美國最早、最著名的大學之一和學術重鎮,擁有全美最大的研究預算經費,濃厚的學術氣氛,優良的師資,頂尖的商學院、法學院、醫學院、工學院,被譽為“公立大學中的常青藤院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密西根商學院
- 外文名:University of Michigan Business School
- 創辦時間:1817年
- 屬於:教育機構
- 從屬於:密西根大學
- 類別:學術研究學府
管理理念,學科優勢,教學模式,職業前景,留學的選擇,所獲殊榮,外界評價,東南亞項目背景,
管理理念
密西根商學院素以研究實力著稱。根據權威雜誌《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的排名表,密西根商學院列“整體研究”第2名,“管理學研究”(包括企業戰略、組織行為、人力資源等)第2名,“金融學研究”第5名。根據《商業周刊》2001年度一項調查顯示,全球企業界最推崇的10位管理大師中,4位出自密西根商學院。許多革命性的管理理念,都可追溯到密西根商學院的原創研究。例如,密西根商學院創立的全美消費者信心指數,已成為衡量美國經濟的一項重要領先指標。而90年代以來為世界管理學界帶來革命性影響,並已被中國企業逐步認識和接受的“核心競爭力”戰略學派,也源於密西根商學院。
學科優勢
密西根商學院始終堅持“通用管理”、“總經理教育”的宗旨,強調均衡發展。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10項MBA單科評選中,密西根有7項列入前10名,整體實力列入前5名。由於師資力量齊整,每年可開出180多門選修課,在頂級商學院中實屬少見。同時,學院採取7周濃縮課形式,使學生一年內可修多達24門科目,無論是專攻一科,或填平補缺,或拓寬知識面,均能得到高素質的教育,比“專科商學院”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教學模式
“團隊協作,實戰導向”的高衝擊教學模式
密西根商學院走在MBA創新教學模式的前沿。傳統的MBA案例教學法,雖可提高分析思考能力,但易流於“高談闊論”,往往忽略了實戰操作和團隊協同能力的培養。早在90年代初,密西根商學院就領風氣之先,導入“團隊協作,實戰導向”的高衝擊教學模式,被譽為“美國最具創新意識的商學院”。
首先,商學院借鑑了醫學界的“見習醫生”制(Medical Residency),開設“跨學科實戰項目”(Multi-disciplinary Action Project,MAP)讓MBA“下海實戰”,獨立承擔全日制諮詢項目,為企業解決疑難問題。雖然很多商學院已逐步引進此模式,但密西根MAP仍表現出最徹底的“實戰意識”。
其次,商學院大量採用團隊集體評分制,強迫MBA們“同舟共濟”。通常一個密西根MBA學生會參與20-30多個不同的項目團隊,對於處理人際衝突,雖不是身經百戰,也可謂頗有心得。
第三,在傳統MBA案例教學之外,廣泛採用“行動式、體驗式”教學,例如,協助高科技新創企業取得風險投資,實地考察電子企業車間並評估降本增效餘地,管理證券投資組合,設計公益機構的董事局架構,主持勞資危機的新聞發布會,設計跨國公司進入亞洲零售業的策略,以及分析中國企業如海爾、聯想集團的擴張戰略並預測結果等,從中MBA們加速自身知識向技能的轉化。
此外,商學院還注意培養MBA基礎管理技能,如領導能力,演講表達,快速閱讀,時間管理,危機談判等,使他們成為高效職業經理人。兩年的“高衝擊度”教學,使密西根MBA加速成熟,到企業中能立刻投入管理實戰,創造價值。這是密西根MBA深受企業界青睞,被評為第1名的根本原因。
職業前景
密西根商學院是世界上最熱門的MBA人才狩獵場之一,每年有300-400家著名企業激烈爭奪,包括著名的諮詢公司、投資銀行,美國“財富500強”企業,歐洲跨國公司等,進行超過9000次以上的面試。
即使在近期美國經濟放緩,企業裁員的情況下,密西根的MBA仍受惠於全球校友的支持,找到實習和工作的機會。憑著自身綜合管理能力,龐大的校友網路,及在眾多著名企業內的良好聲譽,密西根MBA謀職出路較廣,受經濟衰退的衝擊比其他“專科商學院”要輕。
密西根的MBA把和商學院以及全球校友網路的終生聯繫作為自己持續的職業生涯和個人發展的基石。透過遍布97個國家的34,000名商學院校友和450,000名密西根大學校友,密西根的MBA可以在全球的每一個角落找到親切的密西根精神。
留學的選擇
密西根商學院的多元化和開放的環境吸引了十佳商學院中最活躍和最有合作精神的中國學生團體。密西根商學院是一個中國學生可以重新定位和超越自己並且在管理技能和整體職業素養方面都可以獲得巨大進步的理想場所。
每年商學院的亞洲商業論壇把教授、學者、學生、校友、商業領袖、專業人士以及政府官員匯集在一起,討論和交流對於亞洲、尤其是關於中國經濟、商業和政治發展的觀點。
除了數不盡數的其他學生團體,商學院的亞洲商業協會、亞洲商業論壇以及大中華地區MBA協會給中國學生提供了極好的機遇。通過這些學生團體,他們可以更深涉足商學院的管理、為商學院的發展作出貢獻,並且鍛鍊自己的領導技能。中國藍慈善基金會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由密西根商學院大中華地區MBA協會創建,中國藍慈善基金募集了8000美元的基金,已經在中國的偏遠地區資助了第一批共17位貧困學生。作為唯一的由在美的中國MBA創辦的慈善基金會,中國藍慈善基金由密西根的MBA在一個非常專業化的基礎上管理著。
密西根商學院擁有一個強大的大中華地區的校友網路。這個網路是中國學生的無價之寶。此外,密西根商學院和在亞洲從事業務的跨國公司的夥伴關係也為中國學生提供了廣泛的發展機遇。依仗著在亞洲地區擁有的強大的智力資本、實踐機會和人力資源,密西根商學院得以幫助中國學生在這個具有活力的經濟體內取得成功。
所獲殊榮
· 500 名學生以上規模商學院MBA專業排名第一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2002年
· 在“最佳商學院報告”中是唯一在所有五項學科類別都排前五名的商學院:金融技能、行銷技能、全球視野、技術和綜合管理 - 《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2002年10月
· 在The Wall Street Journal/Harris Interactive Survey 中最常被公司招聘人員提名為要雇用少數族裔的最佳商學院 -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2002年
· 最常被公司招聘人員提名要雇用女性的最佳商學院排名第五 -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2002年
· BBA專業排名第三 -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2002年
· 高級管理人員教育世界頂尖排名之一,人力資源項目排名第一,綜合管理項目排名第二 - 《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 2001年
· 研究成果排名第二 - 《管理學術雜誌》(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年
· 最有創新意識的商學院 - 《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 1999年10月
· 最適合女性的學校排名第二 -《女性經理人》(Working Woman),1998年
外界評價
密西根商學院(University of Michigan Business School)在世界企業界和管理學術界久負盛名,以革命性的管理理念,雄厚的整體學科優勢,以及“團隊協作,實戰導向”式的高衝擊教學模式獨樹一幟,被《商業周刊》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連續多年評為美國十大最佳商學院之一,在MBA的“分析能力”、“團隊合作技巧”、“全球視野”方面,獲得《商業周刊》最高級評分。2002年《華爾街日報》首次評選最受企業界青睞的商學院,密西根商學院獲評大型商學院組第1名。
東南亞項目背景
美國密西根大學商學院於2001年3月開辦了專為東亞地區設計的全球MBA課程(GMBA),並且已經取得很大成功。該課程由企業出面向商學院推薦高層管理人員參加MBA課程進修,學員在海外(日本、韓國和美國)進修畢業後可獲得標準的密西根MBA學位證書。該項目為在東亞各大公司就職的高層管理人員提供了一個黃金機遇。通過這一課程,各公司管理人員不僅能接受世界頂尖商學院的MBA教學,而且同時將近距離地了解美國和東亞其他國家的經濟和文化,並且和其他東亞的世界級公司派出的高層管理人員同班進修,建立令人驚羨的人脈網路,成為公司和自身發展的強有力支持。資助雇員進修的公司也將從中獲益。公司雇員帶回的世界最高最新的商業理論和技能將遠遠勝過公司在雇員離職進修上的花費和損失。公司和密西根商學院的聯繫紐帶也將從此建立,公司可以在日常重大決策上得到世界一流資深教授的免費諮詢。
2001年開立之初,該課程只向韓國招生,由韓國主要的貿易公司、製造企業和金融界等派高級管理人員組成一個班。近一年半的課程獲得轟動性的成功,韓國的各大資助公司不僅要求派其他雇員繼續參加每年的課程,而且提出增加資助的雇員名額。雖然GMBA課程從來沒有公開的媒體宣傳,許多其他公司卻慕名紛紛要求加入資助行列,形成供不應求的火熱局面。但是第二年,密西根商學院還是決定讓出一些名額給日本的大公司。課程的舉辦地點也從安娜堡(Ann Arbor)和漢城擴展到了東京。2003年,日本公司派出的雇員數量和韓國公司已經平分秋色,大中華地區的企業也陸續加入了該項目。然而,密西根商學院的最終藍圖是東亞三國中日韓三分GMBA課程的天下,使之成為真正的東亞項目,並且以此推動東亞三國的緊密經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