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約7米;小枝幹後紅褐色,無毛或稀被微柔毛。
葉長12-20厘米;葉軸和葉柄被微柔毛,在最下一對小葉間有長卵形腺體1枚;小葉10-26對,長圓形,長1.2-3厘米,寬6-8毫米,頂端圓鈍,有短尖頭,基部略偏斜,兩面均被微柔毛,下面灰白色,邊全緣;小葉柄長1-1.5毫米。
花序生於枝條的頂端,由總狀花序再組成圓錐花序,長10-20厘米;總花梗和花梗被微柔毛;花直徑2.5-4厘米;萼片卵狀長圓形,頂端鈍,稍不等大,長約5-6毫米;花瓣黃色,卵狀長圓形,具柄,長1-1.5(-2)厘米;能育雄蕊6-7枚,其中2-3枚較大;子房線形,彎曲,無毛。
莢果扁平,長10-13厘米,寬約2厘米。花期9-11月;果期12-翌年2月。
分布範圍
栽培於廣州等地。原產美洲熱帶地區,現廣植於全世界各熱帶地區。
主要價值
【功 效】:瀉下導滯。
【主 治】:治便秘。
【性味歸經】:甘、苦,平。大腸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10克,亦可泡茶。
【考 證】:始載於《廣州植物志》。
【中藥化學成分】:種子含3,8一三甲基一2一甲基葸醌,1,3,一二羥基6,8一二甲氧基一2一甲一型右旋吡喃葡萄糖甙和3一羥基6,8一二甲氧基一2一甲基葸醌一鄰伶一吡喃鼠李糖(1 一6)吡喃葡萄糖甙(芸香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