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葉新木姜子(密葉新木姜)

簇葉新木姜子

密葉新木姜一般指本詞條

簇葉新木姜子(學名:Neolitsea confertifolia (Hemsl.) Merr.)是樟科、新木姜子屬小喬木。樹皮灰色,小枝常輪生,黃褐色。頂芽常數個聚生,圓錐形、鱗片外被銹色絲狀柔毛。葉密集呈輪生狀,長圓形、披針形至狹披針形,先端漸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帶綠蒼白色;葉柄幼時被灰褐色短柔毛。傘形花序常3-5個簇生於葉腋或節間;每一花序有花4朵。果卵形或橢圓形,成熟時灰藍黑色;果托扁平盤狀;果梗頂瑞略增粗。

分布於中國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陝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生於山地、水旁、灌叢及山谷密林中。

簇葉新木姜子樹姿美觀,觀賞價值高。材質優良,是建築、造航、家具上等用材。種子可榨油,供制肥皂及機器潤滑等用。樹皮入藥;祛風行氣,健脾利濕;主治胸腹脹痛,疳積,腹瀉,中暑,瘡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簇葉新木姜子
  • 拉丁學名:Neolitsea confertifolia (Hemsl.) Merr. 
  • 別名:密葉新木姜、香桂子樹、叢葉楠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樟目
  • 樟科
  • 新木姜子屬
  • :簇葉新木姜子
  • 分布區域:中國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陝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
  • 命名者及年代:(Hemsl.) Merr.,1936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產地生境,繁殖方法,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小喬木,高3-7米;樹皮灰色,平滑。小枝常輪生,黃褐色,嫩時有灰褐色短柔毛,老時脫落無毛。頂芽常數個聚生,圓錐形、鱗片外被銹色絲狀柔毛。葉密集呈輪生狀,長圓形、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5-12厘米,寬1.2-3.5厘米,先端漸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薄革質,邊緣微呈波狀,上面深綠色,有光澤,無毛,下面帶綠蒼白色,幼時有短柔毛,羽狀脈,或有時近似遠離基三出脈,側脈每邊4-6條,或更多,中脈、側脈兩面皆突起;葉柄長5-7毫米,幼時被灰褐色短柔毛。
傘形花序常3-5個簇生於葉腋或節間,幾無總梗;苞片4,外面被絲狀柔毛;每一花序有花4朵;花梗長約2毫米,被絲狀長柔毛;花被裂片黃色,寬卵形,外面中肋有絲狀柔毛,內面無毛;雄花:能育雄蕊6,花絲基部有髯毛,第三軋基部的腺體大,具柄;退化雌蕊柱頭膨大,頭狀;雌花:子房卵形,無毛,花柱長,柱頭膨大, 2裂。果卵形或橢圓形,長8-12毫米,直徑5-6毫米,成熟時灰藍黑色;果托扁平盤狀;直徑約2毫米;果梗長4-8毫米,頂瑞略增粗,無毛或初時有柔毛。花期4-5月,果期9-10月。

近種區別

簇葉新木姜子有時易誤認為紅果黃肉楠(Actinodaphne cupularis (Hemsl.) Gamble),但簇葉新木姜子葉上面中脈顯著突起,果托不為杯狀,花部基數2(花被片4,能育雄蕊6);而後者葉上面中脈下陷,果托杯狀,花部基數3(花被片6,能育雄蕊9)。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廣東北部、廣西東北部、四川、貴州、陝西東南部、河南西南部、湖北、湖南南部、江西西部。生於山地、水旁、灌叢及山谷密林中,海拔460-2000米。

繁殖方法

簇葉新木姜子種子育苗方法簡便易行、成本低。果實處理後,以濕沙常溫儲藏越冬。選排水良好、灌溉方便、土壤肥沃的水稻田或山坡平緩地帶。當年秋播或翌年2月底至3月上旬。條播、撒播、點播均可。4月上旬以後,種子進入發芽期,要確保土壤濕潤,當出苗達30%左右時,揭除覆蓋物,有種子暴露及時按入土內。然後除草、鬆土、施肥、抗旱等及時跟上,6月中旬小苗注意遮陰,防止日灼,越冬時,小苗注意防凍。

主要價值

  • 觀賞價值
簇葉新木姜子樹姿美觀,觀賞價值高。
  • 經濟價值
簇葉新木姜子材質優良,紋理通直,結構細緻,並且有香氣,容易上油漆,是建築、造航、家具上等用材。種子可榨油,供制肥皂及機器潤滑等用。
  • 藥用價值
樹皮入藥;味辛、苦,性微溫;歸胃、肝經;祛風行氣,健脾利濕;主治胸腹脹痛,疳積,腹瀉,中暑,瘡瘍。

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無危(LC)。
  • 種群現狀
截至2018年,該樹種分布廣泛,種群數量眾多,沒有遇到任何重大威脅,也沒有發現未來存在重大威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