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懷曹雪芹

寄懷曹雪芹

《寄懷曹雪芹》這首詩是敦誠寫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由敦誠筆下的“曹雪芹(沾)”,我們能推測出曹雪芹原來的名字叫曹沾,而曹雪芹是後來改過的名字。顯然,可以看出曹雪芹與敦誠關係的不一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寄懷曹雪芹》
  • 代表作品:<寄懷曹雪芹>
  • 作者敦誠
  • 日期: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詩篇原文,詩文解析,作者簡介,

詩篇原文

<寄懷曹雪芹>
作者:敦誠
少陵昔贈曹將軍,曾曰魏武之子孫。
君又無乃將軍後,於今環堵蓬蒿屯。
揚州舊夢久已覺,且著臨邛犢鼻褌。
愛君詩筆有奇氣,直追昌谷破籬樊。
當時虎門數晨夕,西窗剪燭風雨昏。
接籬倒著容君傲,高談雄辯虱手捫。
感時思君不相見,薊門落日松亭樽。
勸君莫彈食客鋏,勸君莫叩富兒門。
殘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

詩文解析

這是敦誠為曹雪芹寫的詩。此時敦誠只有二十四歲(他小於雪芹約十齡),感時撫事,念別懷人,筆筆雄深,句句雅健,以大方而沉著的線條,替雪芹勾勒出一幅“畫傳”。他從曹雪芹的源流譜系、家世生平寫起,展現了曹雪芹的性格才情、胸襟氣度,以及艱苦的家庭生活和異常艱難的寫作。展讀此詩,為之感動。此詩可以當曹雪芹的碑傳來讀。
少陵昔贈曹將軍,曾曰魏武之子孫
這裡的少陵,即杜甫,杜少陵。杜甫曾在《丹青引贈曹將軍霸》中稱讚曹霸將軍,有人曾說曹雪芹是曹操的子孫後代。《三國志·武帝紀》曰:“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詩句是從魏武子孫說起。雪芹家原是魏武曹操之後。
君又無乃將軍後,於今環堵蓬蒿屯
這裡的“君”是指曹雪芹,莫不是曹將軍之後代?而今天住在有圍牆的蓬蒿屯(即北京西郊曹雪芹舊居)。環堵:圍牆。無乃:該不是,或許是。屯:指兵營。北京海淀區帶“屯”字的村莊,都與兵屯有關。
揚州舊夢久已覺,且著臨邛犢鼻褌
用唐代詩人杜牧《遣懷》詩句“十年一覺揚州夢”詩意。揚州舊夢亦即秦淮舊夢,即曹雪芹經常回憶往日在南京的繁華舊事。邛(音窮)犢鼻褌(音昆):《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與(卓文君)俱之臨邛,盡賣其車騎,買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當壚(盛酒瓮的土台)。相如身自著犢鼻褌,與保庸(奴婢)雜作(混雜在一起幹活),滌器於市中。”臨邛:地名,在今四川境內。犢鼻褌:乾粗活穿的短褲,狀如牛犢之鼻。此句是說曹雪芹已醒了揚州夢之後,他的貧困有如當年司馬相如在四川臨邛時一樣,窮到穿犢鼻褌的地步。
愛君詩筆有奇氣,直追昌谷破籬樊
愛君即敦誠喜愛曹雪芹,文筆有才氣,會詩能文,直接可與李賀相比。唐代詩人李賀是河南府福昌縣(今河南省宜陽縣)昌穀人。李賀的詩想像奇麗,“破藩籬”即喻意境開闊。敦誠認為,曹雪芹的詩如李賀詩富有新奇意象且有突破。
當時虎門數晨夕,西窗剪燭風雨昏
虎門:既用古語指宗學(貴族學校),又兼指宗學的所在地石虎胡同。《八旗經文·宗學記》:“即《周官》立學於虎門之外以教國子弟之義也。”石虎胡同位於北京瞻雲坊(西單牌樓)以北街東,胡同東口原有白石雕虎,是右翼宗學和敦惠伯府的所在地。敦誠與曹雪芹讀書的右翼宗學的所在地。數晨夕:陶淵明《移居》詩句:“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西窗剪燭風雨昏”,是從李商隱《夜雨寄北》中“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意演化而來。這一句是敦誠追憶與曹雪芹在宗學探討問題的時光和舊事。
接籬倒著容君傲,高談雄辯虱手捫
接(籬字原為上罒下離)倒著:《晉書》:“山簡(山濤之子)出為征南將軍,鎮襄陽時,有童子歌曰:‘山公出何許?往至高陽池。日夕倒載歸,酩酊無所知。時時能騎馬,倒著白接籬。舉鞭問葛疆,何如并州兒?’”“高談”句:《晉書·王猛傳》:“桓溫入關,猛被褐而詣之,一面談當世之事,捫虱而言,旁若無人。”此句仍然是追憶往事。從此句我們也可以感受雪芹,雖然淪落在社會底層,在“舉家食粥酒常賒”的境況下,仍然曠達不羈的沖天傲氣。敦誠回憶起當年在虎門宗學(宗學是雍正時為宗室皇族所設的官學,址在北京西四牌樓石虎胡同,今亦尚存),剪燭快談的樂事,雪芹那一種接[上罒下離]倒著(狂放不羈,倒著著衣帽)、雄辯高談的神情意度,給年少的敦誠留下了永難忘卻的印象。
感時思君不相見,薊門落日松亭樽
這句是說敦誠感懷時就思念曹雪芹,然而卻不能再相見。你在薊門對落日而惆悵,我在松亭聊飲酒以消愁。薊門,在北京的西北角。乾隆皇帝曾尋訪其古城址,立碑題寫“薊門煙樹”四個大字,使之成了“燕京八景”之一的地方,實不過是“元大都城西面城牆、靠北端的一個門,即肅清門的遺址”(見《北京地名漫談》53頁),並非真正的古薊門。登城西望,郊野遠處,便是曹雪芹晚年所居住的西山一帶。松亭:即松亭關,遼金時戍守處,在今河北省平泉境內,喜峰口北面。敦誠原註:“時余在喜峰口。”
勸君莫彈食客鋏,勸君莫叩富兒門
彈食客鋏(jiá):《史記·孟嘗君列傳》載,馮諼非常貧困,投奔孟嘗君後被安置在下等住房裡,便彈劍而歌道:“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孟嘗君聽說後,就把他遷到中等住房裡,有魚吃了。馮諼又彈劍而歌道:“長鋏歸來乎,出無輿。”孟嘗君聽說後,又把他遷到上等住房裡,出入有車乘了。馮諼又彈劍而歌道:“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養家)。”孟嘗君聽說後就不高興了。後來孟嘗君被廢,他奉養的三千多食客都背他而去,馮諼獨自一人幫他恢復了相位和封地,並益以千戶。鋏:劍。兒:可能暗指富良。富良是馬齊的第十一子,馬齊封伯爵,爵位後由其第十二子富興承襲,富興獲罪失爵後改由富良襲爵,名號是敦惠伯。此句是規勸曹雪芹不要學馮諼寄人籬下,也不要去叩富豪的家門。
殘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
“殘羹”句:這句是說“富兒”以冷淡的態度對待曹雪芹,卻自詡對曹雪芹有恩德。黃葉村:表面上,可能是在用蘇軾《書李世南所畫秋景》絕句末聯“扁舟一棹歸何處?家在江南黃葉村”詩意;“黃葉村”隱指的實際地點則是坐落在北京西郊金山右環腳下的正白旗村,明朝時這裡稱“金山腳下黃葉村”。敦敏《西郊同人游眺兼有所吊》詩有“清磬一聲黃葉村”之句。此句意思是說,你曹雪芹雖然殘湯冷飯,飲食起居沒有著落,但是仍然有道德,千萬不要去那些皇親國戚門上混飯吃,還不如著書立說在黃葉村。

作者簡介

敦誠(雍正十二年1734——乾隆五十六年1791)字敬亭,號松堂,努爾哈赤第十二子阿濟格之五世孫,敦敏之弟。五歲入家塾,十一歲進右翼宗學讀書。二十二歲在宗學考試中列為優等,以宗人府筆帖式記名。二十四歲時曾受父命在喜峰口松亭關管稅務。二十六歲隨父返回北京閒居。三十三歲補宗人府筆帖式,旋授太廟獻爵。四十歲丁母憂。卒年五十八歲。他的詩風,較乃兄之平和,顯得爽朗清洌。他與雪芹的友情,也顯得更為親切醇醲。他在宗室詩人中地位較高。著有《四松堂集》、《鷦鷯庵筆麈》、《白香山<琵琶行>傳奇》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