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張學士洎

《寄張學士洎》是唐朝詩人伍喬作品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寄張學士洎
  • 朝代:唐朝
  • 體裁:七律
  • 作者伍喬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寄張學士洎
不知何處好消憂公退攜壺即上樓。職事久參侯伯幕,夢魂長繞帝王州。
黃山向晚盈軒翠,黟水含春繞檻流。遙想玉堂多暇日,花時誰伴出城游?

注釋譯文

  1. 消憂:消解愁悶。《藝文類聚》卷七四引漢馬融《樗蒲賦》:“伯陽入戎,以斯消憂。”晉陶潛《歸去來兮辭》:“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唐楊巨源《上劉侍中》詩:“消憂酒聖,乘興任詩狂。”茅盾《宿莽·色盲》:“浪漫主義把戀愛當作神秘的聖殿,頹廢主義又以為是消憂遣愁的法寶。
  2. 攜壺:也叫穿帶壺、穿帶瓶、背水壺、背壺等。它是典型的泥質製品,其造型的基本特徵是:喇叭形口,瘦長鼓腹,腹部有一對環耳。攜壺流行於宋、遼、金、元、明、清各代,白釉、黃釉、白釉綠彩製品比較常見。攜壺是古陶瓷瓶式,因為壺的兩側有穿帶或繩索的環耳溝漕而得名。
  3. 黟:縣名,在安徽省。

作者簡介

伍喬,生卒年月不詳,南唐廬江人(今安徽省中部偏南、巢湖西南岸),自幼入廬山國學,工詩文。南唐保大元年(943)以《八卦賦》中進士第一,元宗命石勒喬賦於國門。後官歙州通判、考功員外郎。年70卒。
中國歷史上開科取士(包括農民起義政權)共錄取狀元800多位(不包括“武狀元”),有案可稽的有名有姓的狀元則為649位。其中,五代十國南唐惟一有記載的狀元就是伍喬。這也是廬江縣歷史上惟一的一名狀元
伍喬自幼聰穎異常,且好學。時值少年,便口出豪言:“淮人無出己右者。”他不滿足當地的師資和學習條件,便溯江而上,到廬山求學,苦節自奮。南唐大保十三年(955),開科大試。伍喬在僧人資助下,隻身赴金陵趕考。結果不負眾望,他一舉中試,初選入圍,名列第三。根據南唐科考慣例,主考官要宴請初試入圍者,且要現場賦詩作文。一開始,按初試成績,第一名宋貞觀坐首席、第二名張洎、第三名伍喬依次而坐。酒過數巡,伍喬呈上自己的新作《八卦賦》,主考官閱罷,連連拍案叫好,並立馬邀伍喬坐首席,宋貞觀、張洎次之。不久,複試出榜,伍喬名列第一,榮登皇榜之首。當朝皇帝中主李璟也是一個大詩人,御覽伍喬的《八卦賦》,贊其文字清麗精煉,邏輯結構嚴謹,實為難得的好文章,便降旨將其文刻於碑石,立於國學門外,“以為永式”。
伍喬專詩文,作《廬山書送祝秀才還鄉》詩云:“莫使蹉跎戀疏野,男兒酬志在當年”。《江南通志》、光緒《廬江縣誌》記,喬於國學苦節自勵,一夕,見人掌自牖隙入,中有“讀《易》”二字,遂取《易》讀之,探索精微,迨數年,山下有僧夜夢伍喬星,旦入國學訪得喬,勉之進取。後喬於南唐保大元年(943)以《八卦賦》中進士第一,元宗命石勒喬賦於國門。官歙州通判、考工員外郎。年70卒於官。詩多散佚,《全唐詩》僅錄一卷。《廬州府志》記伍喬墓在廬江城南馬廠崗,居民耕田得碑為驗。其母墓為廬江柴埠渡南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