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預故城遺址

宿預故城遺址

宿預故城遺址位於宿遷市洋河新區鄭樓鄉古城居委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宿預故城遺址
  • 所屬年代:漢代
文物信息
遺址位於宿遷市鄭樓鄉古城村,這裡俗稱古城山,面積約650萬平方米。據《宿遷市志》載,這裡曾是泗水沿岸的歷史重鎮,春秋戰國時犰猶國建都於此;秦時的犰猶縣,東晉時的宿預縣、宿預郡;南北朝時期的南徐州、東徐州、泗州;隋代的下邳郡,以及唐初下邳郡所改的泗州,其治所均在宿預故城。後因黃河奪泗,城池被黃水沖圮,縣城北遷至現在的宿城。現在的古城大概是由於黃河泛濫的原因,形成了南高北低的地形地貌,以並無明顯標誌的古城山北坡,向東西延展的黃河大堤為界形成了明顯的高差,大堤以北為大面積農田,大堤以南為古城村的村莊,村南為黃河故道(原泗水)。全國第三次不可移動文物普查過程中,普查組把這裡作為重點普查的區域,在走訪調查的基礎上,首先對古城山北坡長期積水的地方進行了局部解剖,解剖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瓷片和磚頭,從而確認所謂的古城山並非是地殼變化所形成的自然山體,而是人工堆積而成。其次是在古城山北側布孔鑽探,結果發現一道東西走向的夯土遺存,長約460米,寬約15米。高度不等,最高點約2米,最低點只有50公分,北立面有緩坡。東西兩個端點沒有向北延展的拐點,據此判斷這道夯土遺存應是城牆遺存,且是一段完整的北城牆。此段城牆確認後,普查組繼續向南勘探,力圖探明這個完整的城池,只因黃泛土太厚,無法勘探。在勘探過程中有一個探孔打至城牆底部時探鏟內帶出一塊陶片,經鑑定為春秋戰國時期。再從對古城山解剖時出土的實物以及採集的陶片看,早至春秋戰國,晚至唐宋時期,與史料記載基本吻合。該遺址現為宿遷市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