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宿遷經濟開發區)

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

宿遷經濟開發區一般指本詞條

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是1998年11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全市第一家省級經濟開發區,也是與國內著名學府——東南大學合作共建的高科技工業園,2013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開發區。

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宿遷中心城區的重要板塊,是江蘇、安徽、山東三省之通衢、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區位優勢突出,交通便捷發達。

基本介紹

開發區簡介,開發區優勢,區位及規劃範圍,自然地理條件,現狀用地,現狀人口,

開發區簡介

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於1998年11月,2013年1月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區位於宿遷中心城市南部,距市政府僅1.5公里,規劃面積48.51平方公里,是全市最主要的政策、資本、技術和人才高地,也是宿遷中心城市的重要板塊、現代化的“南部新城”。經過16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宿遷中心城市的重要板塊,是一座活力四射、功能完備、宜商宜居的新城,榮獲“中國最佳投資環境開發區”稱號。
目前,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形成了光電、新材料、食品飲料、紡織服裝、機械電子等五大特色產業。中國飲料行業排名第一的娃哈哈集團、中國乳品行業排名第一的蒙牛集團、中國果汁行業排名第一的匯源集團、“中國餅乾大王”嘉士利集團等一批知名企業匯聚國家級食品產業園;全球領先的泰源光電、亞洲塑膠包裝行業排名第一的金田塑業等高新技術企業領銜新興產業園;紡織服裝產業園匯集了亞洲紡織行業排名第一的恆力集團、中國織帶行業排名第一的三鼎集團、中國出口服裝行業排名第一的晨風集團等企業。
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

開發區優勢

區位及規劃範圍

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宿遷市河西片、新城片南部,其規劃範圍東起發展大道、古黃河、西至十一支渠,南到南環路以南1公里,北至規劃中的青海湖路,總用地19.08平方公里。

自然地理條件

區內地勢東高西低,東部為黃河高漫灘,地面高程25.7-26.3米,西面為淮北平原地貌單元區,地面高程19.5-20.3米,兩種地貌交匯於古城磚瓦場北側,形成陡坎、斜坡。區內主要河流有南北向古黃河十一支渠、順堤河,東西向民便河,另外眾多小河流蜿蜒而過,水域總面積85.18公頃。

現狀用地

區內現狀用地主要為農田,建設用地僅占20%,農田占76%,水域占4%。現狀建設用地中農村居民點和開發商品住宅用地占建設用地62%,而工業用地僅占建設用地3%。

現狀人口

開發區規劃範圍內現狀人口為城市人口和農村人口,共有居住人口23450人,農村居民點主要有魏井、古城、道口、梨園、前庵、朱圩等居委會。
江蘇省宿遷市是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地級市,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地處江蘇省北部,全市總面積8555平方公里,人口515萬。宿遷位於新興的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區域,東臨中國八大港口之一連雲港,西接全國交通樞紐徐州市,是歷史悠久但又年輕的新興中心城市。
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是1998年11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全市第一家省級經濟開發區,也是與國內著名學府——東南大學合作共建的高科技工業園,2013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開發區。
水陸交通便捷發達,區位優勢逐步顯現。宿遷是中國知名經濟大省中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也是江蘇省近幾年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作為江蘇、安徽、山東三省之通衢、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區位優勢突出,交通便捷發達。開發區位於宿遷新城區南側,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緊臨寧宿徐高速公路和城區主幹道徐淮路,距市政府僅1.5公里,位於寧宿徐高速公路與京滬高速公路出口處,宿泗公路和在建的徐宿淮鹽一級公路貫穿全區,驅車30分鐘可至徐州觀音國際機場,京杭大運河繞區而過,構成了開發區全方位立體交通網路。
基礎設施基本配套,園區發展日新月異。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控制區面積10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45平方公里。區內已形成“十四縱十一橫”的道路網路,沿線的供電、供水、電信、廣電、排水、排污等配套設施已敷設到位,基本實現“八通一平”。綠化、美化、亮化、淨化工程已見成效,生態型、園林式的開發區初具雛形。
積極策應產業梯度結構轉移,充分發揮新沂河作為省定排污河道功能,已啟動了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北區的規劃建設,構築以化工、紡織、醫藥、印染為主的特色園區。北區規劃面積約為31.5平方公里,啟動區面積9.9平方公里。
管理體制不斷創新,運行機制日益完善。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幹部人事管理、規劃建設環保管理、土地管理、財稅和工商管理等方面實行封閉運行。實行“政企合一,特區模式,封閉運行,實體運作,自立自強”的運作模式,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和開發集團總公司三塊牌子、一套班子運作,除有專門規定以外,享有自主的審批權、用人權和管理權。開發區把招商引資作為開發區工作的生命線,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圍繞招商引資,努力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規律的內部運行機制。堅持“一區多園,三級聯動”的總體思路,結合地方實際建設特色工業小區,盤活資源,完善功能,形成規模,互動並進,共同發展。統一招商平台,統一優惠政策,進一步擴大了園區地域範圍,提高了園區承載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