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市體育總會

2007年12月18日,宿遷市體育總會成立大會在宿遷市人民政府辦公大樓一樓常務會議室召開,會議選舉產生了第一屆委員會領導班子。副市長秦正寶同志被聘請為名譽主席,市體育局局長臧廣甫同志當選為市體育總會主席。會議還通過了《宿遷市體育總會章程(草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宿遷市體育總會
  • 位置:宿遷
  • 成立時間:2007年
  • 主席:臧廣甫
目標展望
計畫
“十二五”時期,是宿遷市全面實現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加快建設體育強市的關鍵時期。宿遷市體總緊緊抓住這個歷史機遇,圍繞“加大投入,加快發展,加強服務,創建體育強市”主題,堅持發展生態體育,振興體育產業,繁榮體育事業的基本思路,以不斷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增強人民體質,提高人民健康素質和生活質量為目標,不斷完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全力以赴抓好省運會備戰參賽工作,實現運動成績再翻番,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規範完善,積極發展體育產業,凝心聚力加強基層體育,促進體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目標
重點建設市縣中心城區“十分鐘健身圈”和市區“古黃河、中運河生態體育萬米健身帶”;不斷提高競技體育水平,認真辦好市縣(區)兩級體校和市高爾夫職業教育學校,積極培養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和體育專門人才;設立體育產業引導資金,致力打造特色、品牌賽事,培育擴大彩票、場館等各類體育市場和效益。
2015年前建成體育強市和體育生態城市。城鄉基層(街道、社區、居委會、鄉鎮、行政村)體育健身俱樂部建設率達100%,每年創建1個以上省級城鄉健身俱樂部。擴大城鄉晨晚練點規模,各縣(區)達500個以上。加大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每年組織培訓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不少於300人,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不少於1800人,探索社會體育指導員與全民健身設施的合理整合,爭取每個全民健身點至少配備1名社會體育指導員。配合教育部門抓好學校體育工作,並協調做好學校體育設施對社會開放等工作。深化體育社團體制改革,理順體育總會與體育行政部門以及各體育社會團體的關係,充分發揮體育社團的組織、引導、發動作用。農民體育協會和老年體育協會進一步向下延伸,所有行政村和城市社區建立體育健身組織。加強健身氣功管理和推廣工作,健身氣功站點增至20個。
實現縣(區)全覆蓋。加強國民體質監測站點管理,進一步擴大監測範圍,力爭到“十二五”末建立起基本涵蓋符合監測要求的全體人群監測系統和體質檔案。穩步推進國家體育職業資格鑑定,完善組織機構,開展相應培訓和鑑定工作。
加強體育場地設施建設,著力打造“十分鐘健身圈”和“千里綠道聯通”工程。進一步改善城鄉社區體育設施基礎條件,堅持投資主體多元化,面向基層,面向大眾,加快推進以全民健身活動中心、體育公園、全民健身工程(點)為主要內容的城鄉社區體育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城鄉社區體育設施建設覆蓋率達100%。以親民、便民、利民為宗旨,大力實施“十分鐘健身圈”工程。
市區以主城區為範圍,各縣(區)以座下鎮(街道)為範圍,以各地現有的體育場館設施為基礎,通過舊點改造和新增布點,來實現在市區(城區)範圍內城市核心區或集中居住區,沿主要道路每步行10分鐘左右就有一片健身場地或設施。通過統籌安排、合理布局,建設“古黃河、中運河生態體育萬米健身帶”,駱馬湖、洪澤湖健身娛樂集聚區,並通過六塘河、古黃河、民便河將市區與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相連,與駱馬湖、洪澤湖相連,形成宿遷市千里綠道聯通格局。
廣泛開展健身活動,實施全民健身品牌戰略。堅持建設與活動並舉,精心組織一年一度的元旦萬人長跑、市民綠色健身日、全民健身日等活動。積極策劃組織兩年一屆的生態體育運動會。積極承辦省級以上民眾性體育比賽,積極組隊參加全國、省級民眾性體育比賽。堅持城市體育和農村體育並重,開展“體育進社區”、“體育下鄉”活動。協調市總工會、婦聯、團委等群團組織各自範疇人群開展體育健身活動。關心、重視、支持殘疾人及老年人體育事業,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殘疾人及老年人體育工作。積極謀劃、建設一批全民健身品牌,不斷創新活動形式,提高組織程度,擴大社會影響,逐步打造成有一定影響力的全民健身活動品牌。全民健身月活動普及率達100%。市及所轄各縣(區)每年舉辦全民健身月活動。不斷挖掘民間傳統體育項目和創編新優健身項目,對宿遷市民喜聞樂見、基礎深厚的健身活動進一步豐富內涵、提升品質、擴大影響,扶持鼎王爭霸和泗洪梅花扳手節、沭陽中置足球、宿豫青少年太極等傳統品牌活動。促進體育與文化、教育、旅遊、休閒的緊密結合,提升全民健身活動的文化品味和吸引力。
在競技體育方面,改革體制、完善機制。堅持制度創新,深化業餘訓練改革,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發展競技體育。實施人才培養戰略,著眼於培養各類體育人才,讓每個運動員訓有所專、學有所長,服務社會;實施兩級基地創建,突出重點,抓好國家級、省級基地建設;實施三支隊伍建設,加強競訓管理幹部隊伍建設,各項目教練員、裁判員隊伍建設,業餘訓練運動員隊伍建設。
做優做強優勢項目,全面提升次優勢和潛優勢項目,增強田徑、游泳基礎項目實力,突破集體球類項目。大力開展裁判員培訓工作,圍繞重點項目,著眼潛力項目,使全市裁判員隊伍有量和質的飛躍,力爭一級以上裁判員人數年增幅達到10%以上,實施金牌教練員培養計畫,嚴格實施每年向上級訓練單位輸送一名運動員、在省級以上比賽中取得一枚獎牌、發表一篇論文的“三個一”工程考核。加大力度引進高水平教練員,增加部分運動項目設定,在摔跤、舉重、中長跑、跆拳道、游泳等項目上集中精力做優做強,形成集團優勢;在田徑、柔道、擊劍、拳擊、桌球、武術、籃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網球等項目上,著力培育奪金點。嚴格遵循各項目訓練和青少年身體成長規律,選好苗子、著眼未來、打好基礎,不斷提高科學訓練水平;制定後備人才培養方案,利用好省給予市區聯合培養體育後備人才的配套政策,開創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宿遷模式”,重點加強符合第十八屆省運會參賽要求的一類項目和二類項目後備人才培養。
積極支持各縣(區)根據本地區優勢,有重點、有選擇地開展業餘訓練,承辦兩支以上具備自身優勢的市運動隊,提高競技體育資源配置的整體效益,促進全市競技體育協調發展。積極協調有關方面,爭取承辦一支省級優秀運動隊
壯大規模、提高成績。整合資源,最佳化布局,完善市、縣兩級體育人才培訓基地。爭創2所國家級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1所三星級體校、4所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5所省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8所省級傳統項目學校、50所以上市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堅持人才選拔標準和獎勵辦法,加強體育後備人才選拔網路建設,進一步擴大業餘訓練規模,在第十八屆省運會周期形成1500-2000名運動員的省註冊規模,300名以上運動員取得參賽資格,力爭第十八屆省運會成績在上屆基礎上再翻番,實現向省和“八一”隊輸送15名以上優秀運動員的目標任務。
體教結合、訓研並重。不斷規範訓練行為,建立良好科學的訓練秩序,引導教練員積極從事訓練科研,加強技術創新,促進科學技術與運動訓練的緊密結合,實現科學選材、科學訓練。構建新的運動員文化教育體系。積極推進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手段改革,切實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市體校在校生要達400人以上的教學規模,80%以上的畢業生取得相關專業國家職業資格四級以上證書或有關行業執業資格證書。大力推進體教結合,按照協調統一、資源共享、責任共擔、共同發展的原則,形成市、縣二級業餘訓練網路與中、國小銜接融合的體育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學訓結合、靈活多樣、結構最佳化、效益顯著的體教結合運行機制。
積極配合教育部門深入開展“青少年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確保青少年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
展望
舉辦品牌賽事,打造宿遷名片。積極申辦影響大、市場前景好的大型賽事,高水平、高質量辦好國家級以上體育賽事,宣傳推介宿遷,著力打造小輪車等一批有特色、有創意、有規模、有市場的品牌賽事。堅持辦好市內各項傳統體育競賽活動。力爭每年舉辦國際性比賽1次以上,國家級比賽5次以上、省級比賽5次以上。縣(區)承辦省級以上體育競賽覆蓋率達100%。全市每年主辦承辦各級各類比賽達到40次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