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澄上人院

《宿澄上人院》是唐代詩人盧綸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該詩主要描寫了詩人夜宿澄上人院時的所見所聞,以及抒發了詩人對禪道的感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宿澄上人院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盧綸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作品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宿澄上人院
竹窗聞遠水,月出似溪中。
香覆經年火②,幡飄後夜風。
性昏知道晚,學淺喜言同。
一悟歸身處,何山路不通。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澄上人:唐代僧人,其生平不詳。
②香:梵語“健達”譯為“香”,為六種供養之一。佛教中,以為香能將人之信心通往佛所。

作品譯文

流水潺潺遙遙飄入竹窗,明月皎潔仿佛溪水中洗過。
新香火覆照去年香灰,後夜風吹動殿前風幡。
本性昏知道為時已晚,學識淺卻喜見解相同。
一旦悟得歸身之處,萬水千山道路自通。

作品鑑賞

作品首先劈空而來,營造出一個禪境。這裡不寫投宿的過程,也免去了入禪的經歷,直接寫見聞感受。竹窗聞遠水,水聲若有若無;月出似溪中,月色若隱若現。這是迷濛而優美的月夜景色,也是那不可捉摸的禪境。接著寫寺院特有之事物:香、幡,描寫中,語帶禪機。去年的香火已化作香灰,香灰已冷;今年的香火猶在燃燒,香灰應熱。而就在這冷與熱、生與滅的不息變化之中,禪也在無言地傳遞。後夜風起,後夜風涼,後夜風勁,就在這靜夜裡,殿前幡飄飄而動。就在這動靜之間,夜晝之間,讓讀者似乎體悟到了禪意。於是,作者與院中僧談起了他的心得。禪自然不在言語之中,作者於是有“性昏”及“學淺”的謙辭;但非言語又無從呈其心得,特別是當他的表達得到僧人之認可,更覺十分欣喜,也增添了信心。他覺得自己真正開悟了,他覺得自己找到了皈依之所,他覺得從此後,在人生的道路上將會左右逢源。詩之開篇未寫入寺院的路徑,詩之末尾便寫明:禪悟是通達方便的門徑。

作者簡介

盧綸(748年—800年?),唐代詩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濟)人。大曆初,屢考進士不中,後得宰相元載的賞識,得補閿鄉(在今河南省)尉。曾在河中任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為“大曆十才子”之一。詩多送別酬答之作,也有反映軍士生活的作品。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盧綸集》。《全唐詩》錄存其詩五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