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淮浦憶司空文明

《宿淮浦憶司空文明》是唐代詩人李端前往杭州赴任校書郎時在途中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詩中前兩聯描寫詩人獨自在“涼雨”“孤舟”之中,與遙遠的“秦地故人’’只能在“夢”中相會,愁緒綿綿,夜不能寐的苦思之情景;頸聯描寫詩人舟中之所見淮浦之景物;尾聯是寫詩人慾寫離憂別恨故想到了登樓之舉,表達了對在京友人的無限思念之情,也流露了臣子去國之悲。全詩寓情於景,以景狀情,情景交融,詩人的思想感情表現得真摯可信,樸素動人,富有人情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宿淮浦憶司空文明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李端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宿淮浦憶司空文明
愁心一倍長離憂,夜思千重戀舊遊。
秦地故人成遠夢,楚天涼雨在孤舟。
諸溪近海潮皆應,獨樹邊淮葉盡流。
別恨轉深何處寫,前程惟有一登樓。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淮浦:淮河邊口岸。
  2. 司空文明:司空曙,字文明,唐代詩人。
  3. 長:增長,添加。
  4. 秦地:指長安,司空所居。
  5. 楚天:淮浦古屬楚國地域,故云“楚天”。
  6. 寫:傾吐。
  7. 登樓:漢末王粲流寓江南,曾作《登樓賦》以抒寫憂懷。這裡的“登樓”,既是說登樓遠望,想懷友人;又包含自己天涯流落的憂憤。

白話譯文

寒雨之夜,客居異鄉,愁思更甚,離憂更長,讓我更加思念舊時友好,輾轉在床,難以成眠。
我思戀長安故友,但長安既遠,思而不得,終成遠夢;楚天高渺,夜雨寒涼,只有在這孤舟之中獨自嘆息。
淮浦溪水,鄰近大海,海潮洶湧,眾溪應聲而漲,浩渺淮水,獨樹臨江,片片落葉,盡隨水漂尋探和章零流落。
思友不得,滿目悽惻,離愁別恨愈益轉深,難以自釋,唯有像王粲那樣,更登高樓而已。

創作背景

大曆末年,詩人由校書郎出為杭州司馬,司空曙等友人仍留在長安。詩人杭州赴任途中有感,於是寫下這首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愁心一倍長離憂,夜思千重戀舊遊。”開門見山揭出“愁心”,這兩個字直貫全篇,詩中字字句句,無處不是愁心。“‘長’言一倍是自己愁心巴晚戲,又長一倍是朋友離憂也。這句最值得玩味的是“戀舊遊”三字。所謂“舊遊”,指的是他和友人們在長安的快意生活。史稱他們以酬唱贈答詩“馳名都下”,“俱以能詩,出入貴游之門,時號‘十才子’,形於圖畫。”這種“舊遊”確實值敬戲備得留戀,離開長安和舊遊,令詩人輾轉反側,夜思千重,是很自然的事情。
“秦地故人成遠夢,楚天涼雨在孤舟。”這聯寫夜思的具體情境。詩人似戒姜催台夢似醒,神思恍惚之態,寫得十分傳神。詩人離開長安,心有不捨,秦地故人已遠,只有形之夢寐。“秦地”“故人”,這裡既流露出朋友間的深厚友情,又暗寓自傷不遇的感慨。故人的春風得意和“楚天”句寫自己的落魄恰成鮮明對照:楚天,寫地點,淮浦地屬楚;涼雨,點明秋時,描繪出眼前的現實的圖景,悲秋傷別,盡在不言中。“孤舟”,是詩人所居,呼應題中“宿”字,孤舟夜雨,獨宿懷人,此情此景,令人愁腸百結。
“諸溪近海潮皆應,獨樹邊淮葉盡流。”淮河在唐時,下游流經淮陰漣山入海,下游的一些支流(溪)也近海,海水潮漲潮落,諸溪當與之相呼應,這是字面上的意思,而作者借景物為比,所要說的話是:水尚知朝宗于海,人自然會眷戀朝廷,正是杜詩“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之意。“獨樹”句是借水邊獨樹之葉隨水流盡,比喻自己孤舟遠行,漂泊無定。因此,頸聯明寫景而實抒情,上句以萬水朝宗象徵詩人留戀都城,下句以獨樹葉流象徵詩人孤舟漂泊的處境。
“別恨轉深何處寫,前程惟有一登樓。”前三聯所寫,無非都是“別恨”,在這裡正式點出。此種“別恨”,在詩中一聯比一聯沉重,故云“轉深槳嘗巴”,而現在獨處孤舟,“別恨”無處抒寫,看來有待前程登樓,以抒悲懷。“別恨”,主要是悲臣子去國和思念朋友。這本是大曆詩中屢見不鮮的題目,他們常用形式工整的律詩寫這一題材,並且常常缺乏真摯的感情和充實的內容。
這首七律,從氣格上看,是典型的中唐詩,卻無中唐某些七律的衰態,詩的感情充沛,言之有物,以“愁心”貫串始終,以別恨為“愁心”的具體內涵,情真意切,無矯揉造作之態,故能動人。章法細膩,首尾二聯是情語,中戲遷間兩聯為景語,有遠景,有近景,且景中含情。

名家點評

·陸時雍《唐詩鏡》卷三二:四語(“楚天”句)清趣。
·金聖歎《選批唐詩》卷四上:“夜思”七字,獨承“離憂”,言翻來覆去,更睡不得,即更放不得也。“秦地”十四字,再承“夜思”,言才睡得即又夢,才夢得即又覺,迷迷離離,恰似家中握手,淅淅瀝瀝,早是船背雨聲也。
·喬億《大曆詩略》卷四:起聯先寫別恨,承接處倒出“故人”,轉入“宿淮浦”,用筆之妙兼篇法也。五六造句新挺,篇中倚此作骨。
·楊逢春《唐詩繹》卷二二:潮皆應,轉若聲氣之通;葉盡流,倍觸流離犁愚姜之感矣。景中含情,恰好引起末二意。
·方東樹《昭昧詹言》卷十八:起二句破題,意平平。三四敘題面,周旋圓足。五六寫淮浦,卓然名句。收敷衍平竭。

作者簡介

李端(約743—782年),宇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 “大曆十才子”之一。早年在廬山隱居,跟隨僧人皎然學習詩歌。大曆五年(770年)進士,起初授秘書省校書郎,官終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喜歡律體,才思敏捷,很受同時代的人讚賞。其詩多寫閨情,頗多悽美清麗之作。有《李端詩集》,《全唐詩》存其詩三卷。
“別恨轉深何處寫,前程惟有一登樓。”前三聯所寫,無非都是“別恨”,在這裡正式點出。此種“別恨”,在詩中一聯比一聯沉重,故云“轉深”,而現在獨處孤舟,“別恨”無處抒寫,看來有待前程登樓,以抒悲懷。“別恨”,主要是悲臣子去國和思念朋友。這本是大曆詩中屢見不鮮的題目,他們常用形式工整的律詩寫這一題材,並且常常缺乏真摯的感情和充實的內容。
這首七律,從氣格上看,是典型的中唐詩,卻無中唐某些七律的衰態,詩的感情充沛,言之有物,以“愁心”貫串始終,以別恨為“愁心”的具體內涵,情真意切,無矯揉造作之態,故能動人。章法細膩,首尾二聯是情語,中間兩聯為景語,有遠景,有近景,且景中含情。

名家點評

·陸時雍《唐詩鏡》卷三二:四語(“楚天”句)清趣。
·金聖歎《選批唐詩》卷四上:“夜思”七字,獨承“離憂”,言翻來覆去,更睡不得,即更放不得也。“秦地”十四字,再承“夜思”,言才睡得即又夢,才夢得即又覺,迷迷離離,恰似家中握手,淅淅瀝瀝,早是船背雨聲也。
·喬億《大曆詩略》卷四:起聯先寫別恨,承接處倒出“故人”,轉入“宿淮浦”,用筆之妙兼篇法也。五六造句新挺,篇中倚此作骨。
·楊逢春《唐詩繹》卷二二:潮皆應,轉若聲氣之通;葉盡流,倍觸流離之感矣。景中含情,恰好引起末二意。
·方東樹《昭昧詹言》卷十八:起二句破題,意平平。三四敘題面,周旋圓足。五六寫淮浦,卓然名句。收敷衍平竭。

作者簡介

李端(約743—782年),宇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 “大曆十才子”之一。早年在廬山隱居,跟隨僧人皎然學習詩歌。大曆五年(770年)進士,起初授秘書省校書郎,官終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喜歡律體,才思敏捷,很受同時代的人讚賞。其詩多寫閨情,頗多悽美清麗之作。有《李端詩集》,《全唐詩》存其詩三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