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前身是
宿州師範專科學校史地科,1977年開始招收史地專業大專班,當時史地與外語行政管理上在一起,稱史地外科。1981年,史地與外語分開,建立史地科,學制兩年;1982年改為學制三年制。1985年秋,仍招收三年制史地專業,後根據省教育廳會議精神,從第二學期起,史地專業分為地理與歷史兩個專業。從1986年起,地理系正式成立,曾開設地理教育、教育技術、綜合文科等專科專業。2004年,學校升格為宿州學院後更名為地理與環境科學系,2005年,開始招收地理科學專業本科生。根據學校多科性、套用性、地方性的辦學定位,以學生就業為導向,迅速調整專業結構、創造條件開設套用型專業。從2004年的地理教育和綜合文科2個師範專科專業,發展到現在的地理科學、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質工程、測繪工程、資源勘查工程、岩土工程六個本科專業和地理教育、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製圖技術、工程測量與監理三個專業專業,已經形成以理工科、套用型為主的專業結構;其中地理科學、
地質工程是學校特色專業。學生規模已達1600人。2010年改名為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專業設定
地理科學(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理論知識較紮實、專業知識面較寬、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適應地方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套用型人才。要求學生掌握地理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學思維和技能的訓練,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主要課程:地球概論、地質學基礎、氣象學與氣候學、地貌學、水文學、地圖學、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與套用、綜合自然地理、中國地理、世界地理、環境學概論、遙感原理與套用等。
畢業去向:可在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或相關部門的行政與管理工作,或考取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的研究生繼續深造。
資源環境(本科)
培養目標:要求學生掌握地理科學、資源環境科學、規劃科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熟悉測量與地圖、地理信息系統和遙感等測繪技術,具有城市規劃、鄉鎮規劃、資源與環境調查、監測與評價、規劃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實際技能,能夠從事村鎮規劃、國土資源調查與製圖、城市環境的動態監測、管理及規劃、區域可持續發展等工作。
主要課程:資源管理學、環境監測、土地資源管理與評價、城市規劃原理、區域分析與規劃、水資源計算與管理、環境質量評價、小城鎮規劃等。
畢業去向:可以在國土規劃、環境保護、資源開發等政府相關部門和城鄉企事業單位從事行政、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從事教學工作或考研繼續深造。
地質工程(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堅實的數學、地質學等理論基礎及系統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技能和方法,獲得相應的基礎訓練,能獨立從事各種建設工程中的勘查、設計、施工、評價和管理等具有廣泛適應能力的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礦物學、岩石學、構造地質學、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地史古生物學、煤田地質學、水文地質學、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學、測量學等。
畢業去向:畢業生能從事教學、科學研究和科技開發,能在能源、水利水電、城建、交通、市政、環保和國防等部門從事工程勘查、設計、施工和管理以及工程病害評價和治理等方面工作,或考取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的研究生繼續深造。
測繪工程(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常規測量、地理信息系統及遙感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城市與工程建設的基本知識及其測量工程的設計、實施和管理等方面的理論與技術,能在國民建設各部門從事國家基礎測繪城市和工程建設、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地圖與地理信息系統等方面的研究和實施,並能在環境保護與災害等領域從事研究、管理、教學等方面工作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測量學、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數位化測圖技術、遙感原理與套用工程測量、控制測量、GPS測量原理、測量程式設計、數字攝影測量、測繪工程監理學、地籍測量等。
畢業去向:可在國土管理、城市規劃、市政工程、道路橋樑工程、水利水電建設工程、礦產資源開採以及勘測設計、科研和教學等部門工作或考研深造。
資源勘查工程(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地質學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地質調查與勘探的室內、外工作方法,具有對礦床地質、礦床分布規律等綜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能在資源勘查、開發(開採)與管理等領域從事固體、液體、氣體礦產資源勘查、評價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礦物岩石學、地層古生物學、構造地質學、礦床學、能源地質學、資源勘探學、套用地球物理、套用地球化學、資源管理與評價等。
畢業去向:畢業生能到資源勘查、開發(開採)與管理等領域從事固體、液體、氣體礦產資源勘查、評價和管理等方面工作,也可到地質、資源、環境等學校、科研單位繼續深造。
地理教育(專科)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地理學科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從事教學的基本技能,能夠勝任中學地理教學工作,能適應當前教育發展和新課程改革對人才需要的新要求,具有創新精神和多方面的適應能力的教育工作者。
主要課程:地球概論、氣象學與氣候學、地質學基礎、地圖學、水文與地貌、土壤與生物地理、人文地理學、中國地理、世界地理、中學地理教學法等。
畢業去向:可去中等學校從事地理教學工作,或到相關部門從事地理學科方面的套用和管理工作。
工程測量與監理(專科)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本專業基礎理論及專業知識,具備工程測量方案設計、外業觀測及內業數據處理基本技能,能夠從事城市和工程建設、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等測量工程以及工程建設方面管理與監測的工程技術人員。
主要課程:計算機套用基礎、地圖學、自然地理學、普通測量學、工程測量、C語言程式設計、資料庫原理及套用、工程監理概論、數位化測圖及測量軟體套用、全站儀、GPS的使用、遙感原理與套用等。
畢業去向:主要面向地圖測繪、水利、公路、城建、農村、工業與民用建築、礦山等測繪行業,從事工程建設和資源開發的勘測設計、施工、變形觀測和運營、管理中的測量與監理工作。
實驗教學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十分重視實驗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現已有地質地貌、環境土壤分析、地圖與遙感、綜合自然地理、天象觀測、測繪實驗、地理信息系統(GIS)、區域地理等八個設備比較齊全的實驗室,我院還在黃山、巢湖、皇藏峪、大五柳、鳳陽韭山洞等地建有遠、近程專業實習基地,在安徽省煤田地質局水文勘探隊、第三勘探隊和物測隊等建有實訓基地以及在宿州市內十餘所中學建立了穩固的教育實習基地,保證了我院實驗教學和實習的順利實施,促進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增強了學生就業競爭的能力。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將依託皖北區域發展的特點,以完備的實驗設備為條件,以強有力的師資隊伍為保證,不斷加強專業內涵建設,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著力培養市場需要的高素質套用型、創新型和技術型人才,進一步發揮高等教育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
師資隊伍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擁有辦學以來,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十分重視師資隊伍建設,逐步建立了一支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
全院現有專任教師4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講師25人、博士3人;碩士以上、本科學歷所占比率分別為84%和16%;副高以上、講師、助教的比率分別為26.2%、59.5%、14.3%;其中輔導員4人、實驗員2人;我院教師大都畢業於國內知名高校院所;46歲以上6人,占14.3%、36-45歲4人,占9.5%、35歲及以下32人,占76.2%;獲安徽省模範教師1人,省教壇新秀1人。其中桂和榮書記,為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政府特殊貢獻津貼),安徽省優秀教師,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兼任教育部高校高職高專資源勘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安徽省第三屆高校設定評議委員會專家、安徽省高職高專院校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安徽省礦業協會副會長、宿州市地質測量學會理事長、淮北礦業集團公司工程技術中心技術顧問、中國煤炭學會資深會員。
科研成果
以科研促教學,以教學帶科研。目前,我院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省級科研項目19項,校級教研課題22項;建設省級精品課程1門,校級精品課程3門,校級優秀課程3門。我院教師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近300多篇,出版專著、譯著5部,參編教材10部。我院還十分重視加強與
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和安徽師範大學等高校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並取得豐碩的成果。特別是
桂和榮書記先後主持完成了總理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煤炭科學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縱、橫向科研項目60多項,其中有6項成果獲省部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有1項成果經同行專家鑑定為國際領先水平,2兩項成果為國際先進水平,取得直接效益數億元,在國內外公開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其中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50多篇,SCI、EI、ISTP等三大檢索收錄30多篇;出版專著3部、主編規劃教材2部。主持完成的兩項教學研究成果分別獲安徽省教學成果一、二等獎。這都有力地促進教學、科研水平的整體提升。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深化專業內涵建設,在育人質量上取得了明顯成效。在2009年全國研究生考試中,我院首屆本科畢業生在考研的數量和質量上都取得了驕人成績,2009屆考研錄取率達到70.4%;2009屆專升本錄取率達到93%;07級本科班四級英語考試一次通過率超過50%。2010屆本科畢業生考研人數達66人,占班級總人數的28.1%。
就業率
近幾年來我院畢業生就業率一直居於前列,而且就業質量高,2005年就業率達到了98.5%,2006、2007年就業率達到了100%,被評為校“就業先進單位”、 校先進表彰單位、校先進團總支。
現任領導
院 長:張 生
書 記:付金沐
副院長:袁新田
副書記:馬艷平
副院長/煤礦勘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孫林華
歷任領導
史地外科主任 柴令文 1979--1981
史地外科副主任 劉永清 1979--1981
史地外科主任 柴令文 1981--1984
史地外科副主任 梅煥亭 1981--1984
史地外科主任 於志民 1984--1985
史地外科副主任 張子俠 1984--1985
地理系主任 於志民 1985--1987
地理系副主任 張大鼎 1985--2000
地理系副主任 彭 華 1985--1991
地理系副主任 黃淑玲 1992--1995
地理系副主任 張理華 1995--2000
地理系主任 黃淑玲 2001--2004
地理系副主任 張 生 2001--2004
地理與環境科學系主任 黃淑玲 2004--2010
地理與環境科學系副主任 張 生 2004--2006
地理與環境科學系副主任 袁新田 2004--2010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黃淑玲 2010--2012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書記 付金沐 2010--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 袁新田 2010--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書記 黃 凱 2010--2012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張 生 2012—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書記 馬艷平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