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天竺寺

《宿天竺寺》是唐代文人嚴維夜宿天竺寺時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描寫了詩人與寺中僧人道林接觸時的情景,引發詩人對禪學的感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宿天竺寺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嚴維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作品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宿天竺寺
方外全人名道林②,怕將水月淨身心。
居然對我說無我③,寂歷山深將夜深。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天竺寺,寺名,在浙江杭州市西湖西,位於佛教名山天竺山之上。
②方外:猶言世外。《莊子·大宗師》:“彼遊方之外者也。”人稱僧道為方外。全人:通達天人之道為全人。《莊子·庚桑楚》:“聖人工乎天而拙乎人。夫工乎天而閨乎人者,唯全人能之。”
③無我:又雲非我。佛教中,“我”為常一之體,有主宰之用者。於人身執有稱人我,於法執有稱法我,於自身執有稱自我,於他執有稱他我。人身及法身乃因緣和合,並無常一之我體、法體,亦無常一之自我、他我,簡言之為無我。

作品譯文

世外全人名叫道林,怕用水月清淨身心。
居然對我宣說無我,深山寂靜夜已深沉。

作品鑑賞

禪宗六祖惠能寫過一首著名的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自性常清靜,何處惹塵埃。”表明菩提自性本無生滅、本自清靜的思想。既然自性清靜,則以水月加之亦是污染;既然本無生滅,則一切無執無住,無我無法亦無無。然而初學佛道者,已知淨染之分,便執有水月清靜的觀念。初學佛道者,易知人無我、他無我,卻難明自身無我、法無我。這位天竺寺僧道林是南宗禪弟子,他已破除了淨染之分,達到了徹底的無我境界。作者初一接觸,不免為其與自己一貫的觀念大相逕庭而驚訝,覺得真是不可思議。但深入體味,卻又似有所解悟。於是在寂靜的深山裡與這方外之人談禪至深夜,漸入一個幽僻、高深的新的精神境界。這首小詩能使人讀到禪宗獨特的思維及它對人們習慣的思維方式改變的力量。

作者簡介

嚴維(生卒年不詳),字正文,山陰(今浙江紹興)人。至德元年(756年)中進士,歷諸暨及河南尉,終校書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