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背景,守衛戰結果,
背景
1938年國民革命軍89軍33師198團官兵奉命從蔣壩調到宿遷防守,198團團長劉振璜是宿遷劉圩人,黃埔軍校第三期學生,他率領全團日夜兼程,於11月17日抵達宿城,輜重、彈藥尾隨至下淤口、陸圩一帶。稍事休息,18日搶修工事,徵集民船在東關口架設浮橋,便於水上交通。19日,清理監獄,疏散人口,在廢黃河西沈莊一帶設障埋雷,炸毀通往宿遷縣城的廢黃河上的大橋,命一個排至縣西耿車警戒,全團3個營9個連約700餘人,一個營沿廢黃河東側守西線,阻擊自睢寧方向來的日軍,另2個營防守南北兩翼,南翼陣地設在老營盤(原宿城鎮南郊牛角灣莊)以南亂墳地及飲馬堤東西一線。北翼陣地設在以錢山陵(原市磚瓦廠至自來水廠公司之間)為中心的東西一線。團指揮部設在南門內富貴街西側贊化宮(今實驗國小)內,民國宿遷縣縣長魯同軒率縣大隊駐守北圩門一帶,隊部設在極樂庵內。11月20日早晨,日軍的步兵、騎兵、工兵、炮兵約3000餘人,在6架飛機、12輛坦克、30多輛汽車的配合下,沿宿(遷)睢(寧)公路東犯入境,敵空軍率先空襲宿城,中午步兵先頭部隊抵達境內耿車鄉,198團在耿車的前哨被迫撤離,日軍向支河口方向繼續進犯,至黃昏在九龍廟以東一帶隱蔽待命。21日晨,日軍炮兵集中火力向宿城猛擊,飛機也狂轟濫炸,騎兵、步兵、坦克一齊出動,分兵四路直逼宿城。一路由騎兵引路沿中運河右側,經長河涯、車路口,到老牛角和四草壩之間涉水渡河,占領縣東郊順河集;一路經石簍、半窯、高坂頭、杜莊一線,竄抵長河涯以南高地,與錢山陵的守軍陣地對峙;一路在坦克的掩護下沿黃河西堤經古城繞道荷花池渡廢黃河,侵占黑魚汪、傅莊一線,切斷守城部隊與後方的聯繫並阻援。進而轉向南門攻縣城;另一路動用主力部隊沿宿(城)支(河口)大道東進至龍虎壩以東陶陵一帶,直指西北圩門,對宿遷縣城形成包圍圈。至此,日軍採取南北夾攻,後路包抄、中間突破,一舉攻陷宿城的軍事部署已成定局。宿遷縣城內遭日軍兩天的轟炸和炮擊,城內外硝煙瀰漫,廬舍為墟。198團守軍無中程以上重武器還擊,僅憑工事拒守,傷亡較重,劉振璜團長向淮陰師部告急,回電是“固守待援”。劉團長重新部署戰鬥,派其警衛班長,去西北圩前沿陣地聯絡,並命各部堅守陣地。22日拂曉,日軍從西、南、北三線同時進攻,守軍待其接近時,以手榴彈、刺刀還擊,南以飲馬堤西段亂墳地,北以西北圩外一線,戰鬥最為激烈,約8時許,南北守軍抵擋不住敵人飛機、坦克和步兵的聯合衝擊,退守土圩第二道防線。此時敵人集中火力猛攻西北圩門,經激戰,守軍全部傷亡,負責西線聯絡的魏班長,身負重傷,艱難地回到團部報告戰情,話沒說完即昏倒逝去,劉團長親赴西線觀察敵情,此時敵人已從南圩門先後攻入。敵軍重兵圍困縣城,敵機低空盤旋,守軍傷亡過半,彈盡糧絕,援兵無望,劉振璜團長命令部隊東渡運河突圍,但南線之敵完全突破了南翼防線,東段經南涵洞逼近東關口,西段緊逼城牆,守軍傷亡慘重,劉團長率部出南城門向東關口突圍時,遭日軍夾擊,前有運河,後有追兵,天上有敵機掃射,進退無路,泅渡官兵十之八九喪生,運河水被鮮血染紅,在泅渡時,腿部負傷的團長劉振璜與副團長吳紹文同時壯烈犧牲。增援部隊江蘇省保全某團後續不上,時至中午,宿遷縣城淪陷。
守衛戰結果
11月23日,駐防安徽合肥的國民革命軍東北軍霍守義師的667、668兩個團,長途跋涉趕來支援,在洋河與日軍展開激烈戰鬥,大挫日軍氣焰。趁日軍驚魂未定之際,組織對宿城的反攻。12月1日黃昏,攻城部隊由原民國宿遷縣大隊副大隊長徐希江作嚮導,運動至荷花池一線隱蔽,入夜奔襲宿城。盤踞在宿城的日軍大部分龜縮在城內,少數駐守在圩門口,汽車隊和輜重等存放於馬陵公園。反攻部隊帶雲梯準備強攻爬城,至南圩門,日軍發射照明彈,用強火力阻擊,反攻部隊另組一支精悍的加強連,出敵不意,沿東圩外蘆柴地隱蔽前進,從東北圩門一舉攻入,迅速占領馬陵公園高地,燒毀敵人汽車輜重,彈藥著火爆炸,城內守敵南北受擊,亂作一團,倉皇逃至廢黃河西堤,反攻部隊攻入城內,此次戰役燒毀敵人汽車60餘輛,斃敵15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