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的症狀,主要跟骨髓內造血功能的破壞有關。骨髓造血功能破壞引起的症狀容易發生青腫,點狀出血:導因於製造血小板的巨核細胞減少,以致血小板缺乏。白血病是一類造血幹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細胞因為增殖失控、分化障礙、凋亡受阻等機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組織中大量增殖累積,並浸潤其他組織和器官,同時正常造血受抑制。臨床可見不同程度的貧血、出血、感染髮熱以及肝、脾、淋巴結腫大和骨骼疼痛。
基本介紹
- 患病部位:皮膚
- 相關疾病:白血病 多發性骨髓瘤 急性白血病 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 淋巴瘤 繼發性白血病 先天性白血病 急性髓細胞白血病 急性雜合性白血病
- 所屬科室:其他科室 其他綜合
- 相關症狀:白血病細胞浸潤 敗血症 鼻衄 便血 不明原因發熱 齒齦炎 抽搐 出血傾向 蛋白尿 盜汗 低熱 毒血症 發炎 乏力 肺部感染 肝脾腫大 肛旁膿腫 高熱 骨痛 關節疼痛 昏迷 繼發感染 截癱 靜脈血栓 劇痛 口唇蒼白 淋巴結腫大 顱內出血 顱內壓增高 面色蒼白 難治性貧血 皮膚出血點 皮膚浸潤 皮溫降低 疲乏 氣短 容易發生青腫 濕性壞疽 食慾缺乏 視力障礙 視乳頭水腫 視網膜出血 疼痛性股青腫 體重
原因,檢查,鑑別診斷,緩解方法,
原因
1.病毒因素
RNA腫瘤病毒在鼠、貓、雞和牛等動物的致白血病作用已經肯定,這類病毒所致的白血病多屬於T細胞型。
2.化學因素
一些化學物質有致白血病的作用。如接觸苯及其衍生物的人群白血病發生率高於一般人群。亞硝胺類物質,保泰松及其衍生物、氯黴素等誘發白血病的報告也可見到,但還缺乏統計資料。某些抗腫瘤的細胞毒藥物如氮芥、環磷醯胺、甲基苄肼、VP16、VM26等,都公認有致白血病的作用。
3.放射因素
包括X射線、r射線。有確實證據可以肯定各種電離輻射條件可以引起人類白血病。白血病的發生取決於人體吸收輻射的劑量,整個身體或部分軀體受到中等劑量或大劑量輻射後都可誘發白血病。然而,小劑量的輻射能否引起白血病,仍不確定。日本廣島、長崎爆炸核子彈後,受嚴重輻射地區白血病的發病率是未受輻射地區的17~30倍。爆炸後3年,白血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高,5~7年時達到高峰。至21年後其發病率才恢復到接近於整個日本的水平。放射線工作者,放射線物質(比如鈷-60)經常接觸者白血病發病率明顯增加。接受放射線診斷和治療可導致白血病發生率增加。
4.遺傳因素
有染色體畸變的人群白血病的發病率高於正常人。
5.其他血液病:某些血液病最終可能發展為白血病,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等。
檢查
1.症狀和體徵
(1)發熱:發熱大多數是由感染所致。
(2)出血:早期可有皮膚黏膜出血;繼而內臟出血或並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3)貧血:進行性加重。
(4)白血病細胞增殖浸潤表現:
1)肝、脾、淋巴結腫大:T細胞ALL常伴有縱隔淋巴結腫大。
2)骨關節疼痛:胸骨壓痛是常見症狀之一。
3)神經系統白血病:多發生在白血病的緩解期,ALL比AML發病率高。
4)睪丸:多為單側性睪丸無痛性腫大。
2.血細胞計數及分類:大部分患者均有貧血,多為中重度;多數白細胞總數升高,血塗片可見不同數量的白血病細胞;血小板計數大多數小於正常。
3.生化檢查:血清尿酸濃度增高,部分患者乳酸脫氫酶(LDH)升高。
4.骨髓檢查:形態學,活檢(必要時)。
5.免疫分型:根據免疫分型,ALL分為前體B細胞ALL,成熟B細胞ALL和T細胞ALL。
6.細胞遺傳學:核型分析、FISH(必要時)。
7.有條件時行分子生物學檢測。
鑑別診斷
疼痛性股青腫:當髂、股靜脈血栓形成,廣泛累及肌肉內靜脈叢時,由於髂股靜脈及其側支全部被血栓阻塞,下肢呈現高度水腫。由於靜脈回流嚴重障礙,淤血嚴重,臨床表現為疼痛劇烈,患肢皮膚呈紫紺色,常伴有動脈痙攣,下肢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皮溫降低,進而發生高度循環障礙,成為下肢DVT的緊急狀態,全身反應大,易出現休克及下肢濕性壞疽。
緩解方法
一、多吃天然食物及經過衛生檢驗的正規生產食品,如:新鮮蔬菜、五穀雜糧等;
二、減少與苯的接觸,慢性苯中毒主要損害人體的造血系統,引起白細胞、血小板數量減少誘發白血病,一些從事以苯為化工原料生產的工人應加強勞動保護,裝修時應選擇對人體無害的裝修材料;
三、不可濫用藥物,使用氯黴素、細胞毒類抗癌藥、免疫抑制劑等藥物時要小心謹慎,切勿長期使用;
四、儘量避開射線輻射,從事放射線工作的人員要做好個人防護,嬰幼兒及孕婦應避免接觸過多發射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