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曹禺話劇作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家》是現代劇作家曹禺根據巴金同名小說改編的四幕話劇。劇本《家》重點放在對覺新、梅、瑞珏三人的感情糾葛上,意在表明在那樣一個封建家庭生活給人帶來的束縛與痛苦。作品採用戲劇化的表現手法,使劇中的人物生動鮮活,也為戲劇性的研究提供了借鑑意義。曹禺以自己的生活體驗、人生感受和藝術才華創造性地改編了原著,是真正創造性的改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家
  • 作者:曹禺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品出處:《曹禺全集
  • 文學體裁:戲劇文學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形象,作品鑑賞,重要演出,

內容簡介

《家》是曹禺創作的四幕話劇。劇本寫的是1918年春到1921年冬這三年的時光,從瑞珏嫁入高家直到瑞珏難產而死,以覺新、梅、瑞珏三個人物的關係為主要的發展線索,表現人物各自的命運和其間的糾葛。

創作背景

就像巴金髮現了《雷雨》與自己心意相通一樣,曹禺試圖將《家》改編為戲劇的初衷也是出於理解到喜愛的衝動。1940年深秋,巴金專程來到國立劇專校址所在地四川江安,看望在那兒任教的曹禺,在曹禺家中住了六天。巴金的這次江安之行對曹禺創作的最大影響,就是催促著曹禺一部新劇作的誕生。巴金的江安之行,給曹禺帶來了友誼的溫暖和關懷,也給他帶來新的創作課題,從此,曹禺便開始了對《家》的改編的構思。
曹禺從1940年冬天開始醞釀改編《家》,直到1942年夏天才開始動筆寫這個劇本。改編《家》的時候,曹禺正在與方瑞熱戀,曹禺把對方瑞的感情寫進了瑞珏和梅的形象里。1942年12月,曹禺的新作《家》經過巴金親自校閱後,由重慶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單行本。

人物形象

覺新,是三人複雜關係的始作俑者,他一面愛著梅,但卻不敢衝破家庭的束縛選擇了與瑞珏結婚。他從小就承擔著維護家庭的重任,這也使他早早喪失了反抗的意識,但他同時又接受新思想,渴望追求自己的愛情與幸福,這兩種思想使得他反覆糾結與痛苦,不停地後悔自責,最終喪失了選擇的欲望與權力,變得麻木不仁。
瑞珏,善良體貼,善解人意,而且全心全意的愛著覺新,為此她願意奉獻與犧牲。她是三人中最無辜的人物,她們之間愛情的糾葛其實跟她無關,卻白白承擔了後果,她的善解人意不僅是對覺新,也有對梅的,她是真心的想要成全兩人幸福。劇本中瑞珏的形象與小說中發生了較大轉變,她更加樂觀與開朗,對生活抱有希望。
梅,是舊時代的才女形象,身體也比較柔弱,相比瑞珏,顯得更陰鬱、內斂,她還是愛著覺新的,但卻受制於覺新婚姻倫理道德的制約,這對於她陰鬱的性格起到了雪上加霜的作用。梅無論是對覺新還是瑞珏,她在行動上或多或少都有所迴避。

作品鑑賞

曹禺話劇《家》主角變成了瑞珏,重心放在了對封建家庭和舊禮教的揭露,年輕一代的抗爭退居到次要位置。劇本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安排戲劇情節,選取的四個場景使矛盾更加集中的暴露,也更加充分的凸顯出人物的性格。比如話劇的第一幕就選取了新婚之夜這樣一個場景下進行。在這部分,原著僅僅用了一百來字草草的交代了覺新結婚的全過程,為的是突出覺新的“忍”,而曹禺在此基礎上卻做了大膽的擴充與想像。劇本並沒有採用激烈的外部衝突來解決人物之間的矛盾關係。人物的性格與環境相互作用,形成一種內驅力,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人物之間的矛盾衝突,表現為自己內心與外部環境中不可調和的矛盾,人物不得不做出“選擇”。同時,人物之間複雜的矛盾關係,雖然並沒有造成主人公之間直接的衝突,但成為了人物之間潛在矛盾爆發的根本原因,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曹禺並不只是照抄原著中的人物對話,並不是對小說的翻版,它是具有鮮明的戲劇特點,讀起來處處動人,看似不忠實於原著,實則是在對原著深刻的理解之上形成的,應該是一部成功的改編藝術作品。在小說《》的改編史上,曹禺改編的話劇《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這是因為不少《家》的舞台改編,是一種“剪刀加漿糊”式的匠藝式的改編,而曹禺的《家》是真正創造性的改編,劇作家以自己的生活體驗、人生感受和藝術才華創造性地改編了原著,其成就絲毫不亞於創作一部作品。

重要演出

1943年4月8日,曹禺創作的四幕話劇《家》由中國藝術劇社在重慶首演。導演章泯,金山飾演覺新,張瑞芳飾演瑞珏、凌琯如飾演錢梅芬,舒強飾演覺慧,沙蒙飾演高老太爺,藍馬飾演馮樂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