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語序

《孔子家語》者,皆當時公卿士大夫及七十二弟子之所咨訪交相對問言語也,既而諸弟子各記其所問焉。與《論語》《孝經》並時。弟子取其正實而切事者,別出為《論語》,其餘則都集錄之,曰《孔子家語》。

孔子家語》者,皆當時公卿士大夫及七十二弟子之所咨訪交相對問言語也,既而諸弟子各記其所問焉。與《論語》《孝經》並時。弟子取其正實而切事者,別出為《論語》,其餘則都集錄之,曰《孔子家語》。凡所論辯疏判較歸,實自夫子本旨也。屬文下辭,往往頗有浮說,煩而不要者,亦繇七十二子各共敘述首尾,加之潤色,其材或有優劣,故使之然也。孔子既沒而微言絕,七十二弟子終而大義乖。六國之世,儒道分散,遊說之士,各以巧意而為枝葉。孟軻荀卿,守其所習。當秦昭王時,荀卿入秦,昭王從之問儒術,荀卿以孔子之語及諸國事七十二弟子之言凡百餘篇與之,繇此秦悉有焉。始皇之世,李斯焚書,而《孔子家語》與諸子同列,故不見滅。高祖克秦,悉斂得之。皆載於二尺竹簡,多有古文字。及呂氏專漢,取歸藏之。其後被誅亡,而《孔子家語》乃散在人間,好事者或各以意增損其言,故使同是事而輒異辭。孝景皇帝末年,募求天下遺書,於時京師大夫皆送官,得呂氏之所傳《孔子家語》,而與諸國事及七十子辭妄相錯雜,不可得知,以付掌書與典禮,眾篇亂簡,合而藏之秘府。元封之時,吾仕京師,竊懼先人之典辭將遂泯沒,於是因諸公卿大夫,私以人事募求其副,悉得之。乃以事類相次,撰集為四十篇。又有《曾子問禮》一篇,自別屬《曾子問》,故不復錄。其諸弟子書所稱引孔子之言者,本不存乎《家語》,亦以自己自有所傳也,是以皆不收也。將來君子,不可不鑒。(元王廣謀、明何孟春注《家語》,皆載此序,以為王肅作。又載孔衍上書雲。安國撰次《家語》,值巫蠱不行,則以此序為安國作。毛晉刻北宋本《家語》,別有《王肅序》全篇,肅不言安國撰次也,疑此序及孔衍上書,皆後人依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