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文化補遺》對膠東文化作了深入的研究家族文化,是基礎文化,是傳統文化,是經典文化,至今對人們的教育培養仍產生著巨大作用。這些優秀的歷史文化,應該整理弘揚。但是,隨著社會幾百年的變化,幾乎淡化了,消亡了。為了搶救家族中的文化典範,《家族文化補遺》作者幾十年窮搜詳查,足跡遍布膠東、大江南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家族文化補遺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第1版 (2007年9月1日)
- 平裝:176頁
- ISBN::9787500460695
- 正文語種:中文
- 開本: 1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家族文化補遺》內容包括:萊陽明清兩代望族文化研究、萊陽明清兩代八大望族文人書畫家四百年、萊陽左氏家族文化、萊陽姜氏家住諫官姜埰、萊陽清代趙氏家族名官等等。望族,顧名思義,即有聲望的世家大族。望族的存在,靠的是家族遺風和家訓,靠的是家族成員的共同努力,狠抓農業經濟和文人仕途經濟,形成了耕讀世家,教育世家,官宦世家,文學、書畫世家。
作者簡介
王樹春,字朝輝,號半坡。1941年出生於山東省萊陽市。現為魯東大學膠東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近年來先後創作出版《王樹春書畫集》七集,出版專著《國畫創作散論》、《膠東清代書畫志遺》、《張玄墓誌書法分析與臨習》三集。
作品目錄
序
萊陽明清兩代望族文化研究
萊陽明清兩代八大望族文人書畫家四百年
萊陽左氏家族文化
萊陽姜氏家住諫官姜埰
萊陽清代趙氏家族名官
文摘
第一章 萊陽明清兩代望族文化研究
一 望族文化拔尖人才的產生
望族中文化拔尖人才的產生,靠的是人的因素第一,靠的是必有三代文人以上的文化基礎階段,這一階段的文化水平,由庠生、太學生、廩生、貢生、拔貢、舉人,組成梯隊式的文人群體,有了文化底蘊和文化氛圍,形成了文化沃土,這時就會滋育出拔尖人才(殿試進士)。
當然還要有輔助因素,積德遺風,先祖的樂善好施,這種淳樸經典的道義精神,是族人繁衍昌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靠著這種道義精神,子孫後代時刻不忘國家和人民,為國民而排憂解難,為國民而奉獻,無私無貪,光明磊落,做一位堂堂正正的君子。為國家大業,聘名師授業,早出人才,父傳子志,子承父業。文化聯姻,是培養人才的根基,家庭成員組合素質高,形成了文化文明的關係網,對後生的成長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具備上述因素,則便能文化延綿,人才輩出。
例證
趙氏家族趙侖支派文化
三代文人以上文化基礎期
二十一世至二十五世文化情況
文化基礎期
二十一世趙侖,字閬仙,號淑公,住視稼樓村。清順治戊戌(1658)進士,歷官福建鄉試正考官,祠祭司員外郎郎中。康熙二十三年(1684)舉清廉官第一,光祿少卿,通政司左參議,翰林院提督四譯館太常寺少卿,誥授中憲大夫,著有《因樹詩稿》。長子趙子泗,次子趙子澇。
二十二世趙子泗,字文水,號忍奄,別號夢素山人。康熙甲子(1684)歲貢生,敕贈文林郎,曾任浙江杭州府昌化縣知縣,順天府府丞加二級。著有《雪舫遺吟》。子趙莘,配馬氏,康熙乙未進士馬光元女。
二十二世趙子澇,字文瀾,讀書一目十行,有神童之名。康熙丙寅(1684)歲貢生。歷官內閣中書舍人。任廣西省天河縣知縣,賜贈儒林郎詹事府主簿加二級。配牟氏,棲霞候選州同牟邦彥女。子趙弘。
二十三世趙莘,字東野(父趙子泗)。康熙庚子(1720)貢生,歷官浙江杭州府昌化縣知縣,誥贈朝議大夫,浙江嚴州府知府,順天府府丞加二級。配劉氏,海陽康熙癸未進士翰林院庶吉士劉圻女,子四:趙起杲、趙起彬、趙起菜、趙起杭。
二十四世趙起杲,字清曜,號荷村,又號冠峰。貢生(父趙莘)。歷官福建古田縣知縣,浙江杭州府總捕同知,嚴州府知府。誥贈通議大夫,順天府府丞加二級。配李氏,順治丁亥進士、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李之芳曾孫女,候選州同李壽湘女。繼配張氏,候選光祿寺署張學徽女。子五:什彤、葉彤、辰彤、午彤、未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