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傳茱萸內消丸

家傳茱萸內消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育嬰秘訣》卷四。主治寒濕所襲,留伏作痛,癲疝偏大。

基本介紹

  • 名稱:家傳茱萸內消丸
  • 出處:《育嬰秘訣》卷四
  • 組成:吳茱萸、山茱萸、馬蘭花、川楝子、桂心、舶上茴香、玄胡索、橘紅、青皮、海藻、桃仁、白蒺藜、木香
  • 主治:寒濕所襲,留伏作痛,癲疝偏大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方,

組成


吳茱萸(酒醋浸一宿,焙乾)、山茱萸(蒸,去核)、馬蘭花(醋浸,焙)、川楝子(蒸,去皮核)、桂心、舶上茴香(鹽炒)、玄胡索(略炒)、橘紅、青皮(去白)、海藻(洗去鹽)各一兩,桃仁(炒,去皮尖)、白蒺藜(炒,去刺)、木香各半兩。

用法用量

上藥為末,酒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五十丸,溫酒、鹽湯送下。

主治

寒濕所襲,留伏作痛,癲疝偏大。

附方

名稱:茱萸內消丸
組成:吳茱萸、陳皮、山藥、川楝、山茱萸、青皮、茴香、馬藺花、肉桂、木香
用法: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
主治:腎與膀胱經虛,為邪氣所搏,結成寒疝,伏留不去,臍腹絞刺,小腸氣痛,奔豚痃癖,疼不可忍,陰核偏大,膚囊癰腫,結硬牽急,重大滋長,瘙癢疼痛,時出黃水,瘡瘍,腿沉重,足脛腫滿,行步艱難
出處:《局方》卷五
功用:補虛消疝,溫養腎經
名稱:茱萸內消丸
組成:山茱萸、桔梗、白蒺藜、川烏、肉桂、茴香、食茱萸、吳茱萸、青皮、海藻、五味子、大腹皮、玄胡索、桃仁、枳實、陳皮、川楝子、木香
用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溫酒送下
主治:腎經虛弱,膀胱為邪氣所搏,結成寒疝陰癲,偏大上攻,臍腹疼痛,膚囊腫脹或生瘡瘍,時出黃水,腰腳沉重,足脛腫滿,行步艱辛,服之內消,不動臟腑
出處:《局方》卷八(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名稱:茱萸內消丸
組成:川楝子、山茱萸、吳茱萸、石茱萸、胡蘆巴、破故紙、舶上茴香、烏藥
用法:上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溫酒或鹽湯送下
主治:膀胱小腸疝氣,木腎偏墜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二
名稱:茱萸內消丸
組成:川楝、大腹皮、五味子、海藻、玄胡索、茴香、桂心、川烏、吳茱萸、食茱萸、桃仁、木香、桔梗、青皮、山茱萸
用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
主治:小兒陰癲偏大,上攻臍腹,膚囊腫脹或生瘡瘍,時出黃水,腰腿沉重,足脛腫滿,行步艱辛
出處:《得效》卷九
名稱:茱萸內消丸
組成:山茱萸、食茱萸、吳茱萸、茴香、川楝子、青皮、馬藺花、黑牽牛
用法: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鹽湯送下。久年不愈者,五七服可除根
主治:一切小腸疝氣
出處:《醫方類聚》卷九十引《居家必用》
名稱:茱萸內消丸
組成:山茱萸、食茱萸、吳茱萸、橘紅、馬藺花、山藥、肉桂、川楝肉、青皮、木香、茴香、橘核
用法:上為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溫酒或鹽湯送下
主治:寒疝疼痛,陰囊冷濕或癢
出處:《杏苑》卷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