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澤喜一回憶錄

宮澤喜一回憶錄

宮澤喜一(1919年10月8日-2007年6月28日)先後寫下過三本回憶錄性質的著作。第一本是1991年6月出版的《戰後政治的證言》(讀賣新聞社),第二本是1995年4月出版的《新·護憲宣言》(朝日新聞社),最後一本就是這本2005年3月出版的《宮澤喜一回憶錄》×無疑問,作為回憶錄來說,三本書中最有價值的就是這最後一本。

基本介紹

  • 書名:宮澤喜—回憶錄
  • 作者:御廚貴
  • ISBN:9787506033435
  • 頁數:303頁
  • 出版時間:2009年4月1日
  • 裝幀:簡裝
  • 開本:32開
  • 字數:230千字
  • 紙張:膠版紙
圖書簡介,編輯評論,作者簡介,目 錄,圖書摘要,

圖書簡介

其理由很簡單,宮澤喜一本人在第一本出版之時,尚未擔任日本政府首相,還沒有走到他政治生涯的最輝煌點。第二本書雖然出版在宮澤喜一擔任過日本首相之後,但是時間仍然是在他臨危受命,以曾經擔任過首相之身出任大藏大臣,達到他晚年政治生涯的另一個輝煌點之前。而最後一本,也就是本書,則成書於宮澤喜一從議員位置上完全引退以後,也是他集人生之大成的最後一部著作。 本回憶錄講述了宮澤喜一的人生歷程。宮澤歷任經濟企劃廳長官、外務大臣、官房長官等政府要職,並幾度親歷戰後日本的重要政局轉變,是日本政界的保守派中流砥柱。回憶錄歷數了宮澤從長大成人到出席舊金山和談,繼而參與籌劃並活躍於池田內閣政治舞台的種種幕後秘聞,以及最終擔任首相要職,為解決各項重大政治課題而終日忙於運籌帷幄的宏偉政治生涯。

編輯評論

憲法第九條里規定我們國家不保有軍事力量,可現在國家有了自衛隊,這又怎么解釋呢?這就成了爭論的焦點。至於我個人的看法,還是比較傾向於英美法系的觀點,也就是說,成文的條款即使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需求,也不宜輕易更改,自衛隊經過50年的歲月變遷走到了今天,這是客觀的結果,但不能因為有了這樣的事實就必須更改憲法條款。自衛隊成了時代的產物,這一點誰也不能抹煞,但我相信大多數國民都不會因為有了自衛隊,就覺得我們國家可以對外行使武力。由此看來,修改憲法第九條實在是多此一舉。
宮澤喜一回憶錄宮澤喜一回憶錄

作者簡介

御廚貴,1951年生於東京。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部。曾任哈佛大學客座研究員、東京都立大學教授、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教授,現任東京大學先進科學技術研究中心教授。 著作包括《政策的總合與權力》、《馬場恆吾的面目》《日本近代3 明治國家的完成》、《口述歷史》、《的終結》等。

目 錄

最好的政治
序言
第一章 長大成人
國小時代
武藏高等學校入學
熱愛登山與能樂
出席日美學生會議
東京帝國大學時代
進入大藏省
第二章 戰前與戰時的體驗——日美學生會議和擔任稅務署署長時代的往事
學生時代赴美·當時的日美關係
開戰前的回憶
戰時擔任大藏省事務官視察占領地
沼津稅務署的工作經驗
芝稅務署時代
回歸本省
第三章 戰敗之後的大藏省
戰敗之後
澀澤敬三大藏大臣的往事
新日幣發行和戰時補償的中止
前往主稅局,兼任終戰聯絡部
對栗棲赳夫、北村德太郎等人的印象
關於泉山三六先生
就任大藏大臣秘書官
道奇來日
第四章 與ghq進行交涉——道奇路線與夏普稅制
道奇路線
夏普來日
池田藏相赴美之目的
藏相的隨行者
第五章 媾和會議隨行
“占領”的含義和安保條約的是非
與麥克阿瑟的和談
韓戰的爆發與杜勒斯
麥克阿瑟的解任和條約的締結
和談過後回首年
媾和會議與相關人員
第六章 宏池會的誕生以及安保騷動
關於重整軍備的國內協定
池田·羅伯遜會談
從吉田到鳩山
石橋·池田·岸之間的關係
關於宏池會
安保騷動,從岸內閣到池田內閣
伊藤昌哉的往事
吉田·池田·佐藤之間的關係
關於前尾繁三郎先生
第七章 池田內閣時代
池田首相訪美·與甘迺迪會談
擔任參議院議院運營委員長
池田三選·引退
在第二屆池田內閣成為經企廳長官
關於全國整體開發計畫
關於gatt
第八章 日美纖維交涉
就任通產大臣
通產大臣就任前的日美纖維交涉
赴美會見斯坦斯
日方的自主規制
朝著政府間協定邁進
參與眾人
喬冠華的往事
關於葛羅米柯
第九章 廣場協定和泡沫經濟走向崩潰
廣場協定
宮澤·貝克第一次會談
黑色星期一
首相時期·應對泡沫經濟的崩潰
住專問題的處理·對銀行的公用資金投人
遭遇暴徒侵襲
第十章 首相時代
關於pko
pko的犧牲者
宮澤內閣和金丸先生、後藤田先生
天皇訪中
關於老布希總統
關於柯林頓總統
關於葉爾欽總統
終章 為了二十一世紀的日本
如何看待小泉政治
憲法第九條的隨想
高棉與伊拉克
戰後日本的轉折點
如何看待戰後民主政治
政治家的資質
日本外交的課題
二十一世紀日本的目標
訪談終了之際御廚貴
宮澤喜一相關年譜

圖書摘要

第一章 長大成人
國小時代
御廚:首先請您先隨便談談您的童年時光吧。
宮澤:好的。按照我的戶籍所記,我是大正八年(1919年)生於廣島縣的,可照我母親(琴)的話來說,我卻是出生在東京的京橋醫院。那會兒家父宮澤裕應該還在山下汽船公司任職,可不知為什麼他當時人卻在東京。
我出生後最初的記憶停留在了大正十二年九月發生的關東大地震上。回憶當然已經變得斷斷續續了,可還記得當時是住在曲町的土手三番町。雖說房子沒著火,但為了安全起見,大家還是跑到土堤上面過了好幾天。這些具體細節都是後來聽人說起的,我自己早就沒了印象,只依稀記得遠方的天空被染成了一片火紅。還記得一件事,就是每晚父親回家時,總為我帶回值夜班時發的糖果。那陣子據說朝鮮人有搞地下活動的不安定動向,因此當地的住戶都幾戶人家編成一組,輪流守夜值班。父親就是去值了夜班,才給我帶回來那種糖果的。
直到最近,我才得以向曾任眾議院議長的船田中先生直接問起當年的事情,當時船田先生正擔任內閣書記官,由於當天受災情況尤甚,甚至不得不考慮下達緊急敕令。當時電話等一切通信方法全都斷絕,只好騎腳踏車到位於大森山王的樞密院議長清浦(奎吾)的住所,徵求同意、並取得議長署名的敕令以後又匆匆趕回。回到首相官邸大約已是傍晚時分了吧,這才發現官邸已經空無一人。原來介於朝鮮人的不安動向已是流言紛紛,大家都到宮中避難去了。先生想到自己一個人也辦不成什麼事,只得也起身趕往宮中。
最不可思議的是,地震發生當時是中午時分,而船田先生趕回官邸也只是當天下午四點到五點之間,短短几個小時裡整個東京居然已經流言四起,大家都已爭先恐後趕往避難場所,這一點,我至今仍覺不可思議。因為照當時的通信和報導水平來想,訊息又怎能傳播如此之快,然而這卻是船田先生親口所說,我親耳所聞。難道正是因為時局不穩,致使人心惶惶,稍有風吹草動就鬧得滿城風雨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