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町佛教

日本佛教史用語,指日本室町幕府時期的佛教。起自建武政權,迄安土桃山時代,總計二七0年(1334~160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室町佛教
  • 含義:日本室町幕府時期的佛教
  • 類型:日本佛教史用語
  • 起自:建武政權
產生背景,發展規模,

產生背景

建武政權在推翻鎌倉幕府、樹立自身政權的過程中,為糾合寺院勢力,後醍醐天皇特定許多寺院為勒願寺,但是,對佛教卻不訂定明確的政策。又加上政權依舊腐敗,以致引發南北朝之內亂。足利尊氏受封‘征夷大將軍’後,仿效鎌倉幕府而以興隆寺院和神社為政策。尊氏歸依禪宗,接受夢窗疏石的建議,建立安國寺利生塔以祭弔陣亡將士。繼而為後醍醐天皇祈求冥福而創建天龍寺,尊夢窗疏石為開山祖師。
室町幕府採取以禪宗為主的佛教政策,整頓向來的五山十剎之制,確立統制五山十剎的僧錄製度。因此,完成一涵括所有五山派的官寺機構。至足利義滿時代,禪僧被任命為‘蔭涼職’,管理幕府的庫房。五山派之外的曹洞宗、大應派及幻住派則於此時完成地方性的發展,被稱為‘林下’,而在室町時代後半期始告抬頭。
由京都五山派禪僧所興起的文學,世稱‘五山文學’,其對後世漢詩、漢文學的影響頗為深遠。室町時代前期所興隆的禪宗信仰,則被吸收至武家社會的精神生活及藝能世界裡。

發展規模

禪宗等新佛教雖然興起於鎌倉時代,但是在室町時代始完成全國性的教團發展。例如︰淨土宗的鎮西派以鎌倉為中心向關東延伸勢力,聖冏、聖聰等人從事教理的整頓,從各方面以確立教團的規模。西山派以京都粟生的光明寺為中心,對淨土教信仰的影響頗為深廣。真宗以京都東山的親鸞廟堂為中心,以策劃教團的統一。但在覺如時,此一計畫則告失敗,地方教團分立。專修寺派及佛光寺派乃大為興盛。反之,固守大谷廟堂的本願寺遂告衰退。日蓮宗以南關東及東海地方為中心開展初期教團,在室町時代發展為全國性的教派。尤其是日像在上洛所開創的京都日蓮宗,信徒均為工商業者,在城市中創建大寺,勢力極為強大。時宗也依遊行及賦算而流傳民間,並與武士結合以傳播信仰,僧侶參與戰爭,並從舞蹈念佛而朝民間藝能發展。此時為此宗之最盛期。總括而言,此時佛教信仰定著於庶民的精神生活中,尤其更與死者的葬送及祈福儀禮密切結合。佛像雕刻及佛畫也傳播至庶民之間,民間廣造祈福石塔(五輪塔、板碑等)。
1467年的應仁之亂給予傳統的佛教教團相當大的打擊,同時也產生新的佛教運動。此一時代也產生不少具有特殊宗教個性者。如行跡奇特的一休、展開激烈傳道活動的日親,以及糾合本願寺門徒的蓮如等人。又,戰國諸侯為貫徹其分國支配之政策,曾制訂統制領內佛教寺院的方針。新傳入的基督教將歐洲文物傳入的同時,也一併給予佛教甚大的影響。織田信長站在保護基督教的立場,縱火燒毀比睿山、壓迫日蓮宗、擊滅一向一揆,以致傳統佛教因而喪失權威。其後,豐臣秀吉復興佛教勢力,但將佛教列在統治權力之下。嚴格的佛教統制即肇始於此時,而完成於江戶幕府時代。相反的,對政治權力主張自立的日蓮宗不受不施派,卻開始進入其受難時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