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陽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上。具有益氣宣利之功效。主治陽分虛損,氣弱不能宣通,致小便不利。症見氣虛癃閉而設,以癃閉伴見氣短形怯,小便短澀,舌質淡,脈細弱。
基本介紹
- 名稱:宣陽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 出處:《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上
- 功用:益氣宣利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運用,加減化裁,使用注意,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宣陽參麥與靈仙,更合地膚四味全;氣弱陽虛艱小便,通調水道啟源泉。
組成
野台參四錢(12g),威靈仙一錢半(4.5g),寸麥冬(帶心)六錢(18g),地膚子一錢(3g)。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劑。
功用
益氣宣利。
主治
陽分虛損,氣弱不能宣通,致小便不利。
方義
方中野黨參補元氣以復氣化;麥門冬滋陰而制參之溫性;威靈仙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經脈;地膚子分利水濕。故適用於元氣虛而小便不利者。
運用
本方是治療陽分虛損,氣弱不能宣通,致小便不利的基礎方,臨床套用以氣虛癃閉而設,以癃閉伴見氣短形怯,小便短澀,舌質淡,脈細弱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野台參市面少售,可用人參加倍用量來替代用,小便滴瀝澀痛者,加大地膚子用量。
使用注意
無氣虛而濕熱重者不宜用,以免犯虛虛實實之戒。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中醫方劑大辭典》:“水腫、癃閉,一媼,年六十餘,得水腫證,延醫治不效。時有專以治水腫名者,其方秘而不傳,服其藥自大便瀉水數桶,一身水盡消,言忌鹹百日,可保永愈。數日又見腫,旋復如故。服其藥三次皆然,而病人益衰憊矣。蓋未服其藥時,即艱於小便,既服藥後,小便滴瀝全無,所以旋消而旋腫也。再延他醫,皆言服此藥愈後復發者,斷乎不能調治。後愚診視,其脈數而無力。愚曰:脈數者陰分虛也,無力者陽分虛也。膀胱之腑,有上口無下口,水飲必隨氣血流行,而後能達於膀胱,出為小便。此脈陰陽俱虛,致氣化傷損,不能運化水飲以達膀胱,此小便所以滴瀝全無也。愛立二方,曰宣陽湯、濟陰湯,二方輪流服之,以象日月寒暑相推,往來屈伸相感之義。俾先服濟陰湯,取其貞下起元也,服到三劑小便稍利,再服宣陽湯亦三劑,小便大利;又再服濟陰湯,小便直如泉涌,腫遂盡消。”
《周易今讀》:“一方,以人參為君,輔以麥冬以濟參之熱,靈仙以行參之滯,少加地膚子為嚮導藥,名之曰宣陽湯。一方以熟地為君,輔以龜板以助熟地之潤,芍藥以行熟地之滯(芍藥善利小便,故能行熟地之泥),亦少加地膚子為嚮導藥,名之曰濟陰湯。二方輪流服之,先服濟陰湯,取其貞下起元也。服至三劑,小便稍利。再服宣陽湯,亦三劑小便大利。又再服濟陰湯,小便直如泉涌,腫遂盡消。”
《腎病名方》:“氣主運化,能化氣行水,氣虛水不得化,無力宣通水道、運化水飲至膀胱,則小便不利,輕則癃,重則閉,尿不得及時排出,可蓄久化熱,故小便短澀,氣短乏力、形怯面白、舌質淡、苔薄白為氣虛形神失養之症,氣虛鼓動乏力故脈搏細弱。方用野台參大補元氣,益氣生津,為方中主藥,輔以威靈仙通行十二經脈、行人參之滯補,《本草綱目》謂其“味微辛鹹,辛泄氣,鹹泄水”,《本草經疏》謂其“辛溫宣通,而達於上焦。鹹溫疏利,達於下焦,引而竭之以泄水,走竄消克,徹上引下,故心膈痰水,膀胱宿膿惡水亦隨之而去”,佐以麥冬人肺胃,甘寒人胃以助脾散精於肺,養陰潤肺,使肺氣清肅下行以歸膀胱,以助通調水道,並濟人參溫熱之性,重用人參、麥冬則益氣補津,宣肺啟癃,治上調下,治肺使水達膀胱,使以地膚子人膀胱,利水濕、行下竅,全方用藥主次分明,用量輕重得當,共成益氣宣陽通利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