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漢縣江口學校地處縣城城東,巴山紅軍公園南麓。校園占地9688平方米,始建於1964年8月,為縣城一所九年一貫制公立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宣漢縣江口學校
- 創辦時間:1964年8月
- 所屬地區:宣漢縣
- 校園占地:9688平方米
學校簡介,校園文化,硬體設施,師資力量,素質教育,辦學成果,
學校簡介
宣漢縣江口學校,是1997年由“東鄉鎮第三完全國小”和“宣漢縣江口初級中學”合併成的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位於宣漢縣城城東巴山紅軍公園腳下,與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王唯舟紀念館緊緊相連,和紅33軍紀念碑相依相靠。學校占地面積165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8800餘平方米,1—9年級共18個教學班,有在校學生1000多人。現有教職工67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5人,市、縣學科帶頭人6人。校園綠樹環繞,芳香四溢,幽靜清遠,秉先烈之英氣,吸湖水之靈性,是辦學育人的理想之地。學校辦學效益顯著,先後獲得國家藝術教育先進集體、省檔案工作先進單位、市體育工作先進集體、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單位、市最佳衛生先進單位、市綜合治理模範單位、縣最佳精神文明單位、校風示範校、星級平安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綜合評估先進集體等光榮稱號。
校園文化
該校以“弘揚紅軍精神,做最好的自我”為校園文化建設主題,一草一木都瀰漫著濃烈的“紅色”氣息。走進校門,一副紅軍將士藝術浮雕展現在人們眼前,浮雕栩栩如生,具有極強的感召力。浮雕的兩邊,鐫刻著校訓“遵紀守法、文明謙讓”和“頑強拼搏,自強不息”,激勵學生在紅軍精神的鼓舞下,做新時代的優秀青少年。在教師宿舍樓牆面,設定了巨型瓷磚畫,牆畫色彩明麗、恢宏大氣,“弘揚紅軍精神,做最好的自我”主題鮮明。
為營造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該校開展了“紅色命名”活動。如根據宣漢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徐向前、許世友、向守志等名字,該校把教學樓、實驗樓、綜合樓分別命名為“向前樓”、“世友樓”、“守志樓”,以此激勵學生向革命先輩學習,做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各班也都有獨特的班級“名片”,“紅星班”、“衝鋒班”、“鐵軍班”、“長征班”......一個個響亮的名字催人奮進。根據班名,各班還製作了富有特色的班牌,制定了班訓,徵集了班級格言。如該校八年級三班,班名為“前進班”,其內涵是“在困難面前絕不低頭,永遠向前,直至達到勝利的終點”,班訓是“在前進中不斷發現自己、完善自己、發展自己”,班級格言是“懦夫把困難當成沉重的包袱,勇士把困難當作前進的階梯”。
學校在辦公室、教室、功能室和廊道的布置美化等方面都以紅色文化為主要表現內容,還先後建好了校史榮譽室、紅色文化展覽室等,紅色主題突出。
硬體設施
江口學校加大投入,新建了雄偉壯觀的教學大樓,建成了設備一流的多媒體教室、校園閉路系統、中國小電子備課室、功能完善的理化生實驗室和大小會議室,修建了標準的籃球場、運動場。
師資力量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強化教學常規管理,注重向教育科研要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按照師德規範要求,實行月考核與學期質量考核相結合,教職工每天四次簽到(離),保證充裕的在校工作時間。對學生實行封閉管理,保衛人員、生活管理教師24小時值班巡查,班主任嚴格實行“三到堂一護送”制,確保學生的生命安全和正常的學習、紀律、生活秩序。全體教師愛生敬業,勤奮好學,業務素質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論文在國家、省、市、縣各級發表或獲獎達800餘篇,參加省、市研究課、示範課100多節次。“國小語文閱讀速度調查研究”課題研究成果獲得國家二等獎,同時承接了省級課題“國小數學探究式學習模式研究”實驗,構建了“激趣、合作、評價”的教學模式,並走出了一條以藝術教育為突破口,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學校成立了《達州日報.校園周刊》小記者站、校園電視台,60多名小記者活躍在校園內外。創辦了校刊《江口校訊》,小記者採訪慰問活動、革命傳統教育系列活動、文明禮儀系列教育活動等被《達州日報》、宣漢電視台、宣漢人民廣播電台相繼報導,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紅軍精神是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財富,該校深入挖掘紅軍精神三大內涵,教育感染學生健康成長。“三大內涵”,即:愛國主義精神、吃苦耐勞精神和高效務實的執行精神。
紅軍精神就是愛國主義精神。為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該校每期堅持開展學生“五個一”活動。一是閱讀一本紅色教育專著。通過讀書活動的開展,讓學生了解新中國建立的艱辛歷程,明白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二是觀看一部愛國主義影片,通過組織觀看影片和交流觀後感,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三是舉辦一次故事(報告)會。學校積極舉辦師生故事會或邀請知名人士、“五老隊伍”到校作報告,讓學生知曉更多驚心動魄的革命故事。四是開展一次“緬懷革命先烈”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組織參觀巴山紅軍公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向烈士陵墓敬獻花籃、開展模擬行軍演練等,讓學生身臨其境受到教育,親身體驗得到感染。五是開展一次黨史知識競賽。即以黨的歷史為題材,開展知識競賽,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紅軍精神就是吃苦耐勞精神。為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該校堅持每期開展登山比賽、田徑運動會,組織學生參加軍訓,組織學生參加社區義務勞動,組織學生為老黨員、老幹部、老模範提供志願服務,組織學生開展“乾一次農活,當一回工人,做一天家務”活動,組織開展“學英雄事跡,踐行榮辱觀”演講比賽,不斷樹立學生“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的思想觀念。
紅軍精神就是高效務實的執行精神。執行精神主要體現在遵規守紀和講求效率兩個方面。為確保師生工作學習“有章可循”、秩序井然,該校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制度建設科學嚴謹、以人為本、注重實效。此外,該校師生還具有極強的效率意識,學校也著力打造高效課堂,指導學生高效學習,“高效”理念已深入人心。“處事講原則,辦事講效率”成為該校師生共同的追求。
為不斷豐富紅色文化載體,彰顯紅色教育主題,該校還製作了校徽、創作了校歌、開發了校本教材、編排了紅色文藝節目。校徽以藍色和紅色為主色調,圖案形似絢麗的鳳凰。藍色是科技、智慧的象徵,紅色是激情與活力的象徵。寓意是江口學校在紅軍精神激勵下,具有強勁的發展勢頭。校歌題目為《紅軍精神伴我成長》。歌詞“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紅軍精神伴我成長”振奮人心。學校還開發編寫了校本教材《紅軍魂》,編排了舞蹈劇《十送紅軍》、表演唱《紅星閃閃》、歌舞《五星紅旗》等紅色劇目。
素質教育
學校提出了“校興我榮,校衰我恥”、“務實求發展,攜手創輝煌”的口號,確立了“服務學生,服務家長,服務社會”的工作理念,明確了“依法治校,人和興校,科研強校”的辦學思路,同時制定了詳盡的學校近、中、遠期發展目標。全體教職工堅持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牢記“安全為前提,德育放首位,質量是生命”的承諾,與時俱進,團結一心,創建誠信教師隊伍,淨化校園周邊環境,最佳化學校內部秩序,使教育教學工作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辦學成果
學校曾先後獲得國家“藝術教育先進集體”、省“衛生先進集體”、市“體育工作先進集體”、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單位”、市“綜合治理模範單位”、市“先進職工之家”等殊榮。
在教育科研方面,該校成績斐然。與東鄉鎮一完小合作完成的科研課題《國小語文自能教學法》獲省政府教學成果二等獎,科研課題《貧困山區國小語文閱讀速度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獲縣政府教學成果三等獎。教師論文曾多次在國家、省、市級刊物上發表或獲獎。
在藝術教育方面,該校成果豐碩。在縣第八屆中國小藝術節上,獲得優秀組織獎;在第十七屆中學生暨第十屆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上,榮獲九年一貫制學校團體第二名;組織學生參加全省藝術人才大賽,周佳雯、邱子盼二人分別獲得繪畫類、語言類一等獎;2010年8月,該校門球隊代表四川省參加了在河北省廊坊市舉行的全國少兒門球比賽並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