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春鄉師半月刊

《宣春鄉師半月刊》創刊於1937年,由江西省立宜春鄉村師範學校編輯,半月刊,館藏3期,停刊日期及原因不詳。該刊屬於學校刊物,本刊旨在發表思想交換知識,傳達校聞博取教益,刊有探討鄉村教育問題的文章,江西省立宜春鄉村師範學校教學實驗區工作綱要,發表學生習作,報告畢業同學服務、升學狀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宣春鄉師半月刊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37年4月
  • 出版周期:半月刊
刊登內容,文化傳統,

刊登內容

“學生作品”一欄專門刊載學生的作品,例如初一胡有鵬的《我理想中的中學》、初三柳國道的《助人》、師一蕭維國的《死》。
在該刊中探討一些教育方面的問題,例如席伯倫的《江西教育中的兩個問題》,包括保學經費問題、中學分區問題等。彭鴻元的《我國歷代教育之檢討》,談論了我國歷代的教育問題,分道德教育和人才教育兩方面加以探討。
因為是江西省立宜春鄉村師範學校的刊物,因此特載有該校的一些組織、大綱等,例如《宜春鄉師分期應辦事項計畫大綱(廿五年度第二學期)》、《江西省立宜春鄉村師範學校課外運動實施計畫綱要及組織(廿六年二月擬訂)》等。此外還介紹了江西省立宜春鄉村師範學校附設國小的的一些內容,例如《江西省立宜春鄉村師範學校附設國小教育通訊研究處細則》等。
當時江西宜春還劃分了實驗區,該刊也報導有一些關於試驗區的內容,例如丁志剛的《實驗區防治牛疫的經過》,包括牛疫傳染情形、防治經過、防治結果等。還有《實驗區工作綱要》,包括繼續推廣優良早稻種(改良鄱陽早)、繼續推廣北京鴨種蛋等。

文化傳統

《發刊詞》 塗岡
今日學校類多有刊物之發行,蓋學校為文化機關,不僅其本身研究學術而已,且肩負宣揚文化之重要責任。本校位居宜城,作育贛西,宣揚文化,懼弗克勝,然對於此項使命,不得不竭誠以赴,借期稍盡綿薄耳。顧自改組鄉師以來,處處與地方教育發生關聯,學校情況,需要表露於社會,科學研討,亦必就教於同好。故本刊之發行,其意義頗為重大,謹分數端甲述如左。
(一)發表思想交換知識。知識貴乎充實,思想在於正確,求知練思,為學子切要之工作,惟思想進步,知識擴充,固視乎學子自身之努力,而社會先進之啟導,共學諸君之觀摩,他山取益,所裨實多。本校諸學子威於知識之饑荒。蔚成好學之風氣,平日如各種研究會之組織,課餘書報之閱讀,或致力於教育之精研,或從事於各學科之探討,情緒熱烈,精神緊張,靡不盡其求知練思之能事。發行本刊,而各個思想可以發表,知識得以交換。求就正於大雅,俾相得而益彰,用以增進各學子研究之興味,並鼓勵向上之精神,其效益當非淺鮮。
(二)傳遞校聞博取教益。學校為造就人才之機關,教育為改進社會之工具,推人才應如何訓練,始足以符實際之需求。教育應如何設施,庶能與社會相適應,此辦教育者所切宜注意者也。本校負贛西教育改進之重任,學校實況如何,一切設施之方針如何,為贛西父老所刻刻開懷者。本校分鄉師國中女子三部。其訓練方針各自不同,鄉師生之訓練不僅在造就師村之良好教師,並以訓練鄉村建設之幹部人才,著重刻苦耐勞習慣之養成,以期畢業後深入農村,能勝任繁劇也。國中生則除普通學科之基本訓練外,並分別升學服務,施以各異之教育。女生並注教事,極力發展女性應有之特長,至於品格之陶融,身體之鍛鍊,則為各部學生共同的注意。數年來本此方針,為一切教育之活動,學生畢業後,或服務農村,或升學各地,女生或主持家政。復從事實上之印證,檢查本校教育之設施,能否與社會需要相適應,須再求得隨時將學校實況及設施方針,披露於社會人士之前,冀以博取多方教益,庶免閉門造車不合其轍之憾也。
(三)通訊研究實行輔導……
(四)實驗報告鄉運推廣……
此外如傳遞校友訊息,俾前後同學聲氣想通,精神連貫一致,扶助母校之發展,共同努力於社會之改進,是則本刊之發行,尤覺需要,其意義更深厚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