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筍乾

客家筍乾

贛粵閩的贛州、梅州、龍巖三角山區的32個縣是客家人聚居地。這裡的竹林資源相當豐富,到處是一望無際的綠竹,甚至有“綠海”之稱。家鄉大部分竹筍都可以食用,而且營養價值高。竹筍,尤其是春筍,除了鮮食,大部分是用來製作筍乾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客家筍乾
  • 步驟:削筍、煮筍、漂筍、榨筍、乾筍
筍乾的種類及做法,特點,

筍乾的種類及做法

客家的筍乾分鹹筍乾和淡筍乾。鹹筍乾客家話叫做鹽筍乾,其加工主要分五步,即削筍、煮筍、漂筍、榨筍、乾筍。第一步是削筍:清明前後挖來的春筍堆在筍寮里的篾席上,剝殼、平根、去污、洗淨。第二步是煮筍:大鍋用青菜和茶油擦淨鐵鏽,筍肉入大鍋添鹽水煮兩至三個小時,一般是50公斤筍肉配2.5公斤大粒鹽和一小桶清水。第三步是漂筍:把煮熟的筍放入屋檐下木桶內,泉水源源不斷地流入漂涼熟筍後,鋒利的長竹籤把涼透的筍穿起,從筍尖穿到筍頭,使竹筍內部的熱氣散盡,放在露天涼一宿,筍肉內外徹底涼透方可落榨,否則帶熱筍肉落榨易發酵霉爛。第四步是榨筍:圍好榨圈於墊板上,板上用冬茅墊底,再把涼透的筍肉放入榨圈內,裝實墊好不留空隙,蓋上蓋板、枕木,落下榨梁壓榨。第五步是乾筍:開榨後取出筍肉,陰乾、曬乾或烘乾。筍肉干到用手指擠壓筍肉較厚處,如全部堅硬,即已乾透了。乾燥後的筍即為成品。加工鹹筍乾必須注意兩個事項,其一是不能把筍肉留在鍋內過夜,否則筍肉會變得黑糊糊的,品相不好;其二是不能在太陽下暴曬也不能用炭火焙乾,否則口感不好。筍肉榨去水分乾燥的筍乾叫生筍乾,筍乾的顏色明亮而味道稍遜一籌,而不榨去水分直接乾燥的筍乾叫做熟筍片,顏色黃中帶褐,可味道更鮮美。淡筍乾其加工程式基本和鹹筍乾相同。

特點

筍乾是佳肴良藥,具有營養和藥用價值。竹筍性味甘寒,具有解暑熱、清臟腑、消積食、生津開胃、滋陰益血、化痰、去煩、利尿等功能,是綠色無公害的保健食品。據醫家研究,由於筍乾含有多種營養物質與維生素和纖維素,具有防癌、抗癌作用。吃筍可促消化刮油脂,是減肥的佳品。養生學家認為,竹林叢生之地的客家人多高壽,且極少患高血壓,這與經常吃筍有一定關係。
以前,一般是作為家中的乾菜,或作為山珍禮品贈給親朋好友,如今,客家筍乾已經漂洋過海,遠銷世界各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