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產量表現,栽培要點,審定意見,
產量表現
2004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遲熟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71.83公斤,比對照汕優63減產0.87%(不顯著);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572.9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2.65%(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72.4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0.86%。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7.3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2.80%。
栽培要點
1.育秧:根據各地中秈生產季節適時早播。地膜覆蓋濕潤育秧或旱育秧,稀播勻播培育多櫱壯秧,每畝大田用種量1公斤。2.移栽:秧苗5葉左右中苗移栽,每畝栽插1.2萬~1.5萬穴,每穴2粒穀苗,肥田和低海拔地區相對稀植,瘦田和高海拔地區相對密植。3.肥水管理:中等肥力田每畝施純氮10公斤、五氧化二磷6公斤、氧化鉀8公斤。磷肥全作基肥;氮肥70%作基肥,30%作追肥;鉀肥60%作基肥,40%作追肥。追肥應在移栽後10天左右及時施用。4.病蟲防治:浸種時套用種子消毒劑或生石灰消毒,生育期間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稻飛虱、一代和二代螟蟲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
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適中,米質優,產量中等,感稻瘟病。適宜在雲南、貴州、重慶的中低海拔秈稻區(武陵山區除外)、四川平壩丘陵稻區、陝西南部稻區的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70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