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產量表現,栽培技術,審定意見,
產量表現
2003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遲熟優質B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74.3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32%(不顯著);2004年續試,平均畝產593.0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2.73%(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83.6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2.02%。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3.2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51%。
栽培技術
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秧田每畝播種量10公斤,稀播、地膜覆蓋保溫培育壯秧。2、移栽:秧齡30~40天移栽,栽插方式以寬窄行為好,每畝栽插1.2~1.5萬穴、基本苗在10萬苗左右。3、肥水管理:大田以有機肥為主,氮、磷、鉀配合施用,每畝施純氮12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5:0.5;重底早追。在水漿管理上,做到淺水栽秧,深水護苗,薄水分櫱,夠苗曬田,後期斷水不宜過早。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螟蟲、稻飛虱、紋枯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
國家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適中,米質優,產量中等,中抗白葉枯病,高感稻瘟病。適宜在雲南、貴州、重慶的中低海拔稻區(武陵山區除外)、四川平壩丘陵稻區、陝西南部稻區的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