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梁山觀音禪寺坐落在美麗的清江沿線,宜都市潘家灣土家族鄉梁山風景區,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寺院現建有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大雄寶殿、藥師殿、伽藍殿、財神殿、龍王廟、土地廟、講經堂、齋堂、寮房等建築。寺院僧眾弘揚正法,發揚佛教傳統,晨鐘暮鼓、早課晚殿從未間斷,閒時農禪並重,自種良田,各種天然有機的糧食、蔬菜、水果常令信眾交口稱讚。古樸莊嚴的寺院與周圍的自然風光融為一體,獨成一色,實為朝聖、旅遊、避暑 、修身養性的好去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宜都市梁山觀音禪寺
- 地理位置:鄂西宜都市西南32公里潘家灣土家族鄉梁山村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無
- 占地面積:100 畝
- 著名景點:觀音禪寺建築群、探母溝、打子岩、藏經洞等
- 屬性:佛教禪宗之臨濟宗
發展歷史,地理環境,主要景點,
發展歷史
縣邑梁山觀音禪寺,古名觀音禪林。梁武帝(公元502年),曾先後五年,以國庫調拔大量財務,在全國修建了四百八十座寺廟。有詩云:“梁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中,”這期間,宜都梁山觀音禪林為之其一,直到大清道光年間,觀音禪林仍有山地兩萬多畝(有碑記為憑證)。東至溝口至上山嶺 ,南到分水山嶺,西接梁山下大彎,北抵溝心,立碑僧:緒周、緒昌、緒桂、緒棠。
梁山宗教活動始於梁武帝(公元502年),梁山一直與武當山齊名,有梁山拜佛,武當問道之說。朝梁山、暮武當,各地朝梁山拜佛的香客往往是星夜上山,爭燒寺院次日的頭香來祈求吉祥。梁山山麓,又名觀音閣,據梁山譜人相傳,觀音閣自唐代而出名。
大唐高僧雲光大師在去南京石子崗(縣雨花台)講經布道前,曾路過梁山觀音禪林,並在朝聖宮的“崇善學堂”說法講經三天,一時觀音禪林名聲大震,香客八方雲集,僧眾大增,常住僧人達到千餘口。唐代初葉,梁山三里黃金岩,七里望洲坪,五里硃砂溪有百廟之稱謂,有跡可考的寺廟有:永安寺、法安寺、永和寺、磨針殿、靈官廟、閣通庵、靜心庵、清守庵、財神廟、祖師廟、關公廟、觀音閣等三十多座廟基,特別是被稱之為皇廟的觀音禪林中的朝聖宮、太和宮、崇善學堂等更是名聲遠播,驚震中原。南嶽大慧禪師曾經在梁山觀音禪林住錫過半年,大慧禪師在慧庵和尚的指點下,前往曹溪,參訪六祖慧能大師而得道,其後法將如林,名蓋天下。
天寶元年(公元741年)大慧禪師譴派弟子永定禪師回梁山觀音禪林弘揚臨濟宗,自此,梁山觀音禪林才有了“臨濟宗”之說。
唐武宗會昌(公元841---846年)四月,朝廷命“殺天下摩尼師剃髮令 ,著袈裟作沙門者而殺之”。此條文一出,梁山大小几十座寺院,都遭到史無前例的破壞,僅殘存皇廟觀音禪林中的“朝聖宮” 、太和宮”和“崇善學堂”了。
宋代宗頤禪師對當時三武一宗的大滅佛門的行為,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和總結,並作偈語曰:“天生三武禍吾宗,釋子回家塔寺空。應是昔日崇奉日,不能清檢守真風。”(摘自滅佛行為卷十八),自此,梁山觀音禪林以遠安禪師為主的眾僧才逐步維持香火,齊力恢復了部分主殿建築物。
清末年間,覺先和尚將其闢為叢林,建築規模甚為宏偉,寬敞高大的神殿前後四重,還有方丈室、上客房、齋堂、寮房等百餘間及其它生活用房,廟旁還建有一所“崇善學堂”,吸收善男信女的子弟和小沙彌入學讀書,此學堂到解放初期仍在,梁山八十多歲的老人大部分都在此校讀過書,昌明老和尚出家後曾在此讀書三年。
民國年間,果一法師(1922—1994年),號道心,俗名劉名益,湖北松滋人,1945年,投梁山觀音禪寺聖觀和尚座下剃度出家,取法名果一,曾擔任江西省佛教協會會長。八十年代。果一大和尚幾次登臨梁山,心欲恢復祖廟梁山觀音禪寺,由於因緣沒熟,故未能如願。
昌明法師(1917—2007年)俗姓曹,名志秀,祖籍湖北枝江人,曾擔任中國佛教協會咨議委員會副主席、湖北佛教協會會長、省人大常務委員; 抗戰前後的幾年間,昌明大師多次來到宜都梁山,朝聖觀音閣。大師晨登梁山金頂,心曠神怡,即興吟一詩:"金頂觀日出,雲海望無際。疑是上九天,袈裟換金衣"。昌明法師九十年代又曾連續三次登上梁山,欲重建祖庭,未果而終。一直以來,老和尚都始終沒有忘記過梁山,2000年,老和尚再一次來到梁山,念念不捨並留下珍貴墨寶“梁山關廟”以示後人。
當代中興祖師釋演賢(1940年1月---2012年6月),俗名文賢皇,法號演賢,湖北松滋斯家場人,於1996年在松滋玉佛寺常空法師座下剃度出家,1997年於安徽龍興寺受具足戒,曾任宜都市政協第五、六、七屆政協委員,宜昌市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在中共宜都市委統戰部多次誠邀下,變賣家產,自籌資金來到梁山,前往觀音閣遺址重建觀音禪寺,歷盡艱辛,興建了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十分壯觀,然後又重建了大雄寶殿,此善舉感動十方信眾,繼後又向廣大善信發起倡議, 逐步修建了藥師殿、三聖殿、地藏殿、財神殿、居士林等。為解放以來宜都市佛教功德第一人。
現梁山觀音禪寺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釋廣月住持帶領眾僧及信眾齊心合力,耗資一百二十多萬修建了大雄寶殿至關廟的一條水泥公路,引來眾多香客。由於住寮十分緊張,信眾經常打鋪地臥。釋廣月住持看在眼裡,記在心頭,為了弘揚佛法,發下弘願,振興祖庭。時至今日,氣勢恢弘的講經堂、寮房、齋堂現已建成,其他殿堂也在籌備建設之中,相信不久的將來這裡會成為四方朝聖者的勝地。
地理環境
梁山觀音禪寺位於宜都市潘家灣土家族鄉梁山風景區,梁山山勢雄奇,自然風光秀麗,迄今已有1500多年宗教歷史。山麓有佛教觀音禪寺,山頂為道觀金頂。
梁山又名筐山,清康熙《宜都縣誌》載:"荊州圖志稱,宜都有高筐山,相傳堯時大水,此山不沒,如筐篚然,故云"。清同治《宜都縣誌》又載:"梁山為邑中諸山冠,環大梁、群小山皆擁戴朝拱。" 故名大梁山。梁山方圓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920米,奇峰聳立,形如石筍,除南坡稍緩外,其餘皆似斧劈刀削。上山獨路險峻,有石質台階千餘級,登上金頂可鳥瞰群峰拱衛,縱觀層層雲海,聆聽陣陣松濤,還可觀長江,覽陸城,望峽口,放眼荊沙及湖南澧縣一帶。梁山觀音禪寺後山20里長的探母溝,溝內古木參天、絕壁高聳、洞穴幽幽、溪流潺潺,是旅遊、探險和避暑之勝地。
主要景點
從觀音禪寺至梁山金頂,俗說七里零三分,沿途人文景觀甚多,傳說中的"千年古桂"就在觀音禪寺,為梁山第一代聖人所栽,據測,超過1400歲,如今雖飽經風霜,卻看似風華正茂,凝集了梁山之靈氣,是朝山之香客必拜之"神樹";信眾來到打子岩,必會用石子拋向二、三十米開外一突兀扁圓形巨石,擊中者能求子如願。"天池"是梁山上一雷劈水池,從未乾過,而且還有一條巨龍"龍"視眈眈地守護著她。"藏經洞"位於梁山西面懸崖下,藏經洞相傳為梁山和尚藏經書的地方,也有說是當年白蓮教義軍失敗之前埋藏金銀財寶的地方,此洞至今仍由三合土封堵洞門,給後人留下許多不解之謎;"觀音梳妝"其實是巨人般的石女,面對著一面十餘丈高的橢圓形鏡子,在精心梳妝打扮。金頂約300平方米,建有道教的無木"祖師廟";"龍頭香"是金頂北坡下海撥888 米處的一塊長在懸崖上的奇石,形似龍頭,因而得名。 據老人們回憶,梁山古寺有"七百步一廟,共一百廟"之說,其中,有五座主要寺廟,除了上述三座廟以外,還有望洲坪的"朝聖宮"、硃砂溪的"靈官殿",這五座廟串為一體,各具特色,石刻、木雕、壁畫、塑像匯集了我國工藝技術之精華,令人目不暇接。
梁山風景區因為道、佛兩教共居一山,全國少有,目前被列入宜昌市重點旅遊建設項目,觀音禪寺也將成為三峽宗教旅遊中一處新興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