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宜賓市第二中學校
- 英文名:No.2 middle school in Yibin
- 簡稱:宜賓市二中
- 校訓:求真,立德,敬業,樂群
- 創辦時間:1911年
- 所屬地區:四川省宜賓市
- 類別:公立國中
- 學校類型:高級完全中學
- 主要獎項: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單位
全國國中教育委員會會員學校
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學校
四川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
四川省校風示範校 - 現任校長:吳俊宏
- 知名校友:趙一曼饒寧甘棠張義書陳紅
- 占地:女學街校區28.9畝
- 校舍總面積:28403平方米
- 教風:民主,和諧,務實,創新
- 學風:向上樂學,寬容真誠
- 辦學宗旨:把人培養成人
- 育人理念:良好的習慣比一時的成績更重要
- 學校精神:漫漫求索,永逐真知
- 育人理念:濃厚的興趣比一時的成績更重要
- 校歌:共創輝煌
辦學簡介,學校成就,目前狀況,設施環境,校址變遷,學校領導,
辦學簡介
宜賓市二中由前清愛國知識分子趙清煕先生,創辦於1911年,始名為“宜賓女子師範學堂”。1923年起,由政府辦學,學校改名為“宜賓女子中學”,1926年更名為“宜賓縣立女子中學”。1936年與宜賓縣男中合併,成為“宜賓縣立初級中學女生部”,1941年又復名為“宜賓縣立女子初級中學”,1944年增辦高中,更名為“宜賓縣立女子中學”。1949年解放,學校由人民政府接管。1950年,川南行政公署決定停辦高中,又復名為“宜賓縣立女子初級中學”,195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廳決定學校更名為“四川省宜賓市第二中學校”,1962年停辦高中,將高中部併入宜賓市三中。1971年恢復招收高中班,1982年九月經宜賓地區行政公署批准恢復為高級完全中學。1992年,宜賓地區調整招生布局,學校暫不招收高中班。1998年六月,翠屏區人民政府決定宜賓市二中和宜賓市十五中合校,2001年,確立學校精神“漫漫求索,永逐真知”。
學校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創始人趙清熙在開堂講學之初就以對聯“女子須爭自主權,洗盡鉛華,千年封建摧頑制;師資正有光榮感,同昌懿德,百載培人樹大功”勉勵師生。著名校友趙一曼(原名李坤泰)為求“真”,憤然擺脫封建枷鎖,隨姐夫鄭佑之赴戎求學,其間“剪長發”、“反仇油”。二中人秉承宗師教誨,弘揚一曼精神,踐行一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教育思想,培育“真人”。百年探索,百年求真,十年總結,十年提煉,響亮提出了“求真教育”的辦學理念,提煉出了“把人培養成人”的辦學宗旨,“漫漫求索永逐真知”的學校精神,“良好的習慣比一時的學習成績更重要”、“濃厚的學習興趣比一時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育人理念,“求真、立德、敬業、樂群”的校訓,“民主、和諧、務實、創新”的教風,“向上樂學,寬容真誠”的學風,探索出了“六個一”的“以場育人”模式。二中人追求的“求真教育”克服了當前學校教育存在的教育目標、教育過程、教育管理等異化現象,回歸教育本真,實施"真管理",打磨"真課堂",追求“真德育”,“三位一體育真人”,促進教師發展與學生健康成長。
學校探索形成了以“全覆蓋、立體式、無縫隙、瀰漫化”為特點的滲透式、體驗式的真德育,即:以“校園文化的浸潤為基礎、校本德育教材的使用為催化、校本德育主題實踐活動為載體、課堂德育滲透為主管道、現代信息技術為拓展、家庭配合為有效補充”的“六個一”的“以場育人”模式。師生始終生活學習在學校精心構建的有強烈價值引導的有效“校本德育場”中,產生潛移默化、水滴石穿的教育效果,從而使師生的思想觀念、道德修養、行為規範、方法能力等得到整體的改善和提升。
探索形成了以積極主動課堂(本質)、激勵課堂、生態課堂、生活課堂、三維立體課堂五個維度為特徵,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學習形式,以“個體質疑-碰撞激疑-師生析疑-過關解疑”為特色的“四步解疑法”真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中師生個個參與、個個展示、嘗試成功、感受快樂、啟動思維、釋放潛能、自主學習、個性發展。
探索形成了以“分層管理雙向考核”學校管理機制和“以分管校長為龍頭,年級主任為核心,年級(德育、教學)副主任為兩翼,處室主任協調、指導、考核相結合”的年級管理機制,呈現出精細化的特點,是人文管理,是心清氣正,不浮不躁,不急功近利的管理,達到教師自主發展、學生自主管理的目標。生活學習在“求真教育”理念下的師生,不斷“求真”(求真知,求真律,求真理),發展成為一名“真人”。
學校教育科研成果纍纍,藝體教育成效顯著,教育教學成績連續18年名列全市第一,得到了省教廳領導“對外視窗、對內示範”的高度讚譽。宜二中是宜賓人民心目中的一所老牌品牌學校,是翠屏區教育系統的一面旗幟。近年來,學校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民眾體育先進集體、四川省校風示範校、四川省百所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四川省體育傳統項目先進學校、市區兩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宜賓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宜賓市文明服務示範視窗等290多項各級榮譽稱號。140名教師的近300篇教育教學論文在國家、省、市、區級學術刊物上發表或交流;70多名教師在省、市優質課、研究課中獲獎。
學校成就
一九九八年以來獲國家、省、市、區級榮譽稱號及各級各類獎勵的教師就達319人次。近六年來,教師在各級報刊上發表的論文和經驗交流文章246篇。
宜二中是宜賓人民心目中的一所老牌品牌學校,是翠屏區系統教育的一面旗幟。學校擁有全國國中教育委員會會員學校、全國民眾體育先進集體、校風示範校、四川省百所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四川省自製教具先進集體”、四川省體育傳統項目(田徑、排球)先進學校、市、區兩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宜賓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宜賓市文明服務示範視窗”等290多項各級榮譽稱號。
目前狀況
宜賓市二中已經擴大了教區範圍
宜賓市二中南岸西區校區已於2014年9月1日開始招生
一、以一曼精神為核心的學校精神文化建設
學校精神是指“校園歷史傳統和被全體師生員工認同的共同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觀念等意識形態,是一所學校本質、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
1.在趙一曼精神的引領下,總結提鍊形成了獨特的學校精神:“漫漫求索,永逐真知”。
這既是對百年來二中精神的高度概括,又是趙一曼精神的具體表現,更是激勵一代代二中人不斷求真的精神力量:宜賓女子師範學堂(宜賓市二中前身)首任總理,愛國志士趙清熙以對聯“女子須爭自主權,洗盡鉛華,千年封建摧頑制;師資正有光榮感,同昌懿德,百年培人樹大功”勉勵師生,道出了在黑暗封建社會,漫漫求索,追求女子自由,追逐“真理”,培育人才的目標;知名校友趙一曼(原名李坤泰)為求“真”,憤然擺脫封建枷鎖,隨姐夫鄭佑之赴戎求學,其間“剪長發”、“反仇油”,昭示了二中人逐“真”之執著;新中國成立以後,二中人為探求教育之真諦,幾經追求,幾經曲折;改革開放以來,二中人弘揚一曼精神,高揚改革風帆,書寫了一曲曲求“真”的壯麗凱歌。
2.以趙一曼“做真人”為育人目標,確立了學校的辦學目標:“把人培育成人”
宜賓女子師範學堂(宜賓市二中前身)首任總理(校長)趙清熙以“女子須爭自主權,洗盡鉛華,千年封建摧頑制;師資正有光榮感,同昌懿德,百載培人樹大功”為辦學宗旨勉勵師生。近百年來,一代代二中人秉承宗師教誨,弘揚一曼精神,踐行一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教育思想,培育了千千萬萬仁人志士,傑出英才。
“把人培育成人”即把學生培育成為“真人”。
“把人培育成人”即學校運用人本主義理念,遵循人的發展規律,把學生培育成為個性鮮明、情趣高雅的人,成為自主學習、自我教育的人,成為珍愛生命、富於創新的人。
“把人培育成人”即學生不斷求“真”、學做“真人”的能動過程。
3.以趙一曼“做真人”為育人目標,提鍊形成了學校育人理念
“良好的習慣比一時的學習成績更重要,濃厚的學習興趣比一時的學習成績更重要。”把“真學生”作為學校培養目標,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了追求人的全部價值,強調了習慣、興趣的重要性,這是學生終生受用的東西。
4.在形成的“學校精神”和“辦學目標”的基礎之上研究細化,開發形成了學校獨特的校訓、學校教風、學校學風,以此規範師生的教育行為和學習行為
①校訓:求真、立德、敬業、樂群
求“真”之“真”,即民族興旺發達之真諦,個人品德之懿美,個人知識才幹之形成。求“真”,則師生均須立高尚之“德”:既匯中華民族幾千年傳統之精,又聚宜賓市二中百年老校之懿,再集改革開放與時俱進之魂;求“真”,更須敬宏偉之“業”,即盡忠職守之事業,科教興國之大業,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學之學業;求“真”,還須樂“群”,“群”即教師互助研究,學生互學合作,師生互動,教學相長。
②學校教風:民主、和諧、務實、創新
“民主”、“和諧”,即教師必須以自由、平等、尊重、多元、寬容、協商、和平等觀念滲透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尊重師生的人格,尊重師生的情感,尊重師生的思想,尊重師生的個性,尊重師生的差異,尊重師生的人權,尊重師生的創造力,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形成和諧的生生、師生、師師關係,培養民主素養,滋養民主精神;“務實”即教師人人須腳踏實地,說實話,乾實事,求實效,出實績;“創新”即教師人人必須以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滲透整個教學過程,創新思維,創新教學,創新育人。
③學校學風;向上樂學,寬容真誠
“向上樂學”即以健康、昂揚的心態面對生活,面對學習,學而不厭,樂於求學,學中求樂,既學為未來發展作準備的文化科學知識,又養為未來發展作準備的良好品德,學會勞動,學會合作,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寬容真誠”即以合作精神,寬容同學,寬容師長,寬容街坊鄰里,言行舉止合符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合符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處處友好待人,禮貌待人,真誠待人。
5.形成了“以場育人”的育人模式
以場育人即構建“有效校本德育場”培育學生。就是以“校園文化的浸潤為基礎,校本德育教材的使用為催化,校本德育主題實踐活動為載體,課堂德育滲透為主渠道,現代信息技術為拓展,家庭配合為有效補充”的六大策略,構建起有強烈價值引領的校本德育場,這種場具有全覆蓋、無縫隙、立體式的特徵,時時事事處處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水滴石穿的教育效果,從而使學生思想觀念、道德修養、興趣愛好、行為規範得到整體提升,達到育人的目的。
總之,以趙一曼精神為引領,挖掘百年辦學歷史,結合當今教育現狀,通過近十年的梳理與探索,形成了學校精神、辦學目標、育人理念、校訓、教風、學風等核心價值體系,構建了學校文化建設理念系統,用於指導學校文化建設。
二、以依法治校為本質的學校制度文化建設
“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度是維繫學校正常秩序、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必不可少的保障系統,”二戰時期的英國首相邱吉爾說過:“制度不是最好的,但卻是最不壞的”。沒有制度,管理也就不存在了。按照教育方針和教育法規,在制度文化建設方面,學校將制度管理與人本管理結合起來,確立了“以人為本,制度規範”的管理思路,充分體現了人的本體地位,體現了宜賓二中“漫漫求索,永逐真知”和“把人培養成人”的核心價值觀念,更是趙一曼精神的具體體現。提高了科學民主和依法治校的能力,保障了校園文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1.堅持依法治校,促進民主管理
“我們堅持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嚴格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和上級的有關規定,學校管理實行黨總支保障,教職工代表大會民主監督的校長負責制。”一是堅持實施“分層管理,雙向考核”的管理考核機制。學校校長、中層幹部、教職工、學生四個層面的管理,既有橫向扁平式,又有縱向直接管理,形成縱、橫向交錯管理加考核的良性管理機制,形成了校級領導、各處室、各年級管理者各施其職,各履其責的良好局面。確保了學校管理的全面覆蓋,不留空白和盲點。二是堅持“一月一考核”制度。每月底,由各年級、各處室自行將常規工作和超常規工作進行梳理,自行申報打分後,交分管的校級領導核實,在校長辦公會上進行逐項評定,打出當月所得分數,記入考核表。同時,歸納出本月工作亮點,指出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在行政會和全校教職工大會上,將考核結果、工作亮點和存在問題一一公布,並與績效工資掛鈎。由於管理考核獎懲逗硬,年級與處室工作開展有力有序,高效務實,幹部執行力強,工作推進順利。三是堅持推行“以分管校長為龍頭,年級主任為核心,年級(德育、教學)副主任為兩翼,處室主任協調、指導、考核相結合”的年級管理機制。強化了過程管理,年級領導組作用發揮好,管理效果顯著。
2.健全規章制度,做到有規可循
學校十分注重製度管理,圍繞學校人才培養目標、辦學宗旨,在民眾充分參與,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在幹部、教師、學生中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僅2010年,學校先後建立實施了宜二中《關於規範辦學行為的實施意見》、《關於教學“六認真”主要措施》、《宜二中關於“青年教師培養管理暫行辦法”的實施意見》、《宜二中關於新教師教育教學規範要求》、《教職工集中學習制度》等20多項規章制度,強化了對教師隊伍的管理。2011年6月,學校將各項制度匯集成冊形成了《宜賓市第二中學校管理制度彙編》,共收集整理了280項制度。按照制度管理,跟據規矩辦事,已成為全校師生的一種自覺行為,制度文化建設推進了學校辦學宗旨、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3.校園文化建設系列活動制度化
學校堅持以精神文化建設引領制度文化建設,加強制度建設,充分發揮學校制度的約束與激勵功能,將學校一系列活動制度化,形成學校特有的制度文化。每周堅持舉行升旗儀式,堅持做國旗下的演講,每年3月開展 “民族精神代代傳”宣傳活動,每年9月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動,每屆團員堅持在趙一曼塑像前進行了離隊、入團的宣誓儀式等等,成為學校的一種傳統與特色。
4.考核獎懲逗硬,注重正向激勵
“在充分發揮制度的規範作用同時,學校十分注重建立激勵機制,先後制定了多項獎勵方案,”如宜二中“教育科研獎勵方案”、“教學質量獎勵方案”、“鄭宇僑心獎學金”等。每學年末學校都組織隆重的“鄭宇僑心獎學金”頒獎大會,大力表彰品學生兼優的優秀學生,頒獎活動中,有鄭宇的家人向全體學生講話,號召同學們自強不息、學成報國;有獲獎學生代表感言,介紹自己努力學習、奮發向上;有學校領導講話號召全校同學以他們為榜樣立志勤學、奮發圖強。各班級也緊扣這一主題,開展班級學習方法研討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010年9月10日,學校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簽訂了“同濟醫學院同濟獎學金”協定,每三年用20萬元以激勵廣大師生在學習、工作中發奮圖強、取得優異成績。
綜上所述,制度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校園文化建設推進的重要保證,從黨的教育方針出發,對青少年學生的培養目標和發展方面做出規定和具體要求,制度文化建設有利於規範師生言行,有利於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風貌,發揮更大的育人潛能。
三、以一曼精神為內容的學校物質文化建設
校園物質文化,“即校園文化的硬體,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是實現精神文化的途徑和載體,是推進學校文化建設的必要前提。通過發揮物質文化建設的載體作用,使師生在其間耳濡目染,形成意識,內化為行動。”學校通過查閱校史文獻資料、歸納總結、分析概括逐步提鍊形成了以一曼精神為核心的獨特校園文化,並創建了系列校園文化景點,以此形成了具有宜二中特色的校園文化顯性環境,讓學生在其間耳濡目染,時時感受這種文化潛移默化的教育。
1.狠抓校園綠化,營造育人氛圍
近年來,學校緊緊抓住城鄉綜合治理和百年校慶契機,爭取上級支持,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加強硬體設計建設,美化校園。
學校校園綠化率高,是宜賓市校園環境優美學校、無吸菸學校。學校景點布局合理,環境優美。走進校門,隨處都能感受到文化藝術的薰陶和洗禮。進校的主幹道是一條青石板路面,兩旁種滿了觀賞樹泰國榕和桂花樹。校園內全由小磁磚鋪就而成,改建的200米塑膠跑道,平整乾淨的路面,是師生成長的好地方。以趙一曼命名的一系列校園文化景點,彰顯了趙一曼精神,一曼精神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的熱情。
進入校園的長廓是求真長廓。在右邊的牆壁上,是彰顯宜二中百年辦學歷史的《宜賓市二中賦》。在左邊的牆壁上,是反映學校百年辦學歷程的金屬蝕刻畫,共十幅,分別是開創篇,主題是“先輩創女學、巾幗學子多豪情”;第二幅是救國篇,主題是“風雨伴成長、求學求真救家園”;第三幅為新生篇,主題是“學校獲新生、德智體美英才”;第四幅為發展篇,主題是“改革促壯大、心繫四化再輝煌”;第五幅為求真篇,主題是“品牌展宏圖、求真文化培新才”。正對面的是抗日民族女英雄——趙一曼的全身塑像,趙一曼手捧書本,這是青年時期的趙一曼,在宜賓女子師範學堂求學,追求真理。在這裡,趙一曼積極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領導了“反仇油”等反帝反封建鬥爭。趙一曼全身塑像的後面牆上,是郭沫若的題詩《蜀中巾幗富英雄》。
校園運動場四周的綠化帶中,依次展示著三塊分別刻有“人”、“仁”、“智”三個大字的校園文化石;著眼於師生的可持續發展,是學校悠久辦學歷史中積澱的辦學思想的濃縮,是學校對中華傳統教育觀念的繼承與發展,它最能反應學校師生的精神風貌和對事業的追求,並且豐富了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運動場的一側的牆面鐫刻了“校訓”、“教風”、“學風”;運動場的另一側,“一曼文化長廊”以其豐富多彩的內容向師生展現著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豐碩成果,展示著全校師生的富含民族精神的文學藝術作品;學校教學樓分別取名為“求真樓”、“一曼樓”,寓意為在一曼精神感召下,不斷求真,該樓名在全校師生中徵集書法稿,選擇了學校2006級4班學生李駿馳的書法稿件,將其製作為銅質鑄字鑲嵌於教學樓醒目位置,與“漫漫求索,永逐真知”的學校精神交相輝映,達到了異曲同工的德育教育效果;“求真”樓背後,以“求索”為主題,反映趙一曼在學校苦讀求學精神的浮雕,成為激勵學校學子奮發向上,勤勉求知的巨大推動力;走進“校史陳列室”,映入眼底的有省市區領導為學校的題詞、有學校歷年來榮獲國家省市區各類榮譽獎牌、有學校歷屆教師撰寫的教育教學論文專著和獲得的榮譽、有學校歷屆畢業班學生取得的輝煌成績、有學校校友在祖國現代化建設中取得的驕人業績、有學校歷任校長辦學思想的濃縮,這些都是二中人近一個世紀以來走過的“求真”征途的概括寫照。
2.完善硬體設施,提高辦學水平
“硬體設施是學校辦學的基本條件,是辦學水平的最直接體現。”學校校園面積僅有42畝,建築面積8715平方米,擁有高標準的教學樓、藝術樓、多功能體育館、桌球館;有大型塑膠運動場;有現代化的實驗室、微機室、求真學術廳、一曼報告廳、形體房、圖書閱覽室等設施。
3.激勵牆壁說話,誘導圍牆發言
通過科學設計,人文規劃,校園牆壁每一處都賦予豐富內涵,體現育人功能。走進大門,左面是的榮譽牆。學校先後獲得了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四川省校風示範校、四川省百所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等300多項榮譽稱號。一個個金燦燦的獎牌顯示了趙一曼母校輝煌的辦學成績。
各班注重班級文化建設,彰顯特色。2012級各班設計製作各班的班級宣言、班級口號,有全體學生合影。班級內牆上合理規劃,學生作品、名人名言相互映襯,文化內涵豐富,學生身處其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4.培養衛生習慣,淨化校園環境
每年五月學校團委組織了“我拾起的是垃圾,你丟掉的是品質” 的主題活動,通過主題演講活動、徵文比賽活動、團員自願者崗等,在校園中構建出濃郁愛環境、講衛生的氛圍,校園各處都打掃得乾乾淨淨,很少有人亂扔垃圾,並能保持一天的整潔、走進學生教室,課桌椅擺放得整整齊齊,給人美感。
總之,學校全面規劃自然環境,以校園硬體建設和綠化設施為主,注重自然之美,做到校園物質環境的綠化、美化、亮化、淨化。同時,精心設計學校人文環境,如反映學校百年發展歷程的金屬蝕刻畫、校訓、校歌、一曼文化長廊等,構建起一個人文環境系統,便校園文化充滿高雅的文化氣息,能隨時隨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行為規範教育、審美教育,達到環境育人的效果。
四、以一曼精神伴我成長為主題的學校行為文化建設
行為是校園文化建設的載體,行為文化建設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主要通過師生的行為形式表現出來,是師生最經常、最直接感受和表達的校園文化形態。”學校的德育工作,受社會經濟政治和青少年的兒童思想品德形成發展規律所制約,同智育、體育、美育相互聯繫,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因此,我們開展了以“一曼精神伴我成長”為主線的一系列活動。
1.開展“弘揚一曼精神”為主題的德育活動
組織學生舉行入學宣誓儀式、學習校本德育教材、觀看愛教影片、參觀“趙一曼紀念館”和“系列校園文化景點”,每次參觀課題組都專門組織參研教師為新同學講解其中深刻的文化內涵,讓學生樹立以英雄為楷模為祖國努力學習的信念;開展少先隊離隊暨新團員入團宣誓儀式、入團積極份子培訓等思想道德教育活動;立足於愛教基地建設,採取多種形式,開展了諸如“愛國十做到”教育活動教育學生;堅持舉辦好每周一升旗活動、國旗下的演講、每日禮儀示範隊活動等;組織開展“過中國年”的寒假社會實踐活動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徵文活動;每年3月開展 “民族精神代代傳”宣傳活動;每年9月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動,2005年“紀念一曼誕辰一百周年”系列活動等等。使學生在多元文化衝擊的大背景下重溫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內涵,進一步體會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厚重韻味,在這些活動中受到教育。
2.大力開展藝術教育活動
3.充分利用多種資源,積極構建校園文化
學校優秀校友、現任美國最大光纖公司董事長鄭宇先生捐資設立了“鄭宇僑心獎學金”,我們在研究中認為這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強不息,立志勤學,奮發向上,學成報國的良好時機,每學年末,都組織隆重的頒獎大會,大力表彰品學生兼優的優秀學生,並號召全校同學以他們為榜樣自強不息奮發圖強。開展一年一度的與山區貧困學生“結對幫扶”活動,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後,學校師生積極捐款,開展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等。
這一系列活動,使全校師生通過不同的媒介形式,親身感受到民族英雄身上凝聚著的民族精神的巨大感召力。同時,也為弘揚一曼精神,宣傳學校的辦學成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活動中,原宜賓市市長焦偉俠專門發來賀電,原宜賓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成鳴,原翠屏區區委書記、區人大主任李勇林專程到會,並在大會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對學校堅持開展“弘揚一曼精神”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和巨大的鼓勵。
行為文化建設典型個案
我們把一位經歷過抗美援朝戰爭仍然健在的志願軍老人請到學校,以談話、聊天的方式,講述抗美援朝親身經歷。首先播放了歌曲《我的祖國》來調動學生的情感,然後播放《志願軍軍歌》來調動老人的情感。在學生的提問下老人描述了自己參軍的原因、經歷和志願軍戰士貧乏的物質條件。老人把他和戰友們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工作、生活的經歷作了詳細具體的講述。讓學生產生學習老人身上體現出來的我們民族平凡且崇高的人格的魅力,對學生的人格進行塑造,從而實現活動目的。
事後學生們對老師說:“那些場景是我們這些只看過電影《上甘嶺》和《英雄兒女》的學生難以想像的。”真實感人的志願軍戰士事跡,體現了堅強的意志,巨大的犧牲,無私無畏的愛國熱情。更加深了學生們對課本上所說的‘志願軍戰士是最可愛的人’的認識”。這樣一種體驗的方式,老人獨特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學生的情感,薰陶學生的心靈。使全校學生了解民族精神的豐富內容,再現了歷史場景,感受民族精神的偉大力量,體驗民族精神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讓同學們了解身邊的英雄,從身邊英雄學起,培養了他們愛我中華,愛我家鄉,愛我學校的民族氣節。
隨著主題實踐活動的開展,一種學英雄校友趙一曼、學規範、講道德、知榮辱、愛學習,爭做合格中學生的氣息在校園內不斷漫延。主題實踐活動本身構成了一個有強烈價值引導的校園文化氛圍,活動成果展示等都將是學生難以忘懷、終身受用。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有道德的價值的主題實踐活動中,通過解決一系列道德衝突,並經過學生的主體內化過程,從而把一定的社會政治思想、道德規範以及學校的校園文化內化為學生個人的德性。
五、以再創一曼母校輝煌為主題的學校特色品牌創建
特色校園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亮點。在研究過程中,學校經過調查研究、查閱資料、歸納總結,結合學校實際,開發了一系列校本德育教材,把這一系列的德育教材作為弘揚一曼精神的載體,成為了固定的對學校每一屆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必不可少的內容,與國家德育課程互為補充,同時,注重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一曼精神的傳承,全力打造求真教育,推動學校發展。
1.開發並使用系列校本德育教材,作為弘揚一曼精神的載體
(1)修訂改版校本德育教材《我的校友——趙一曼》:學校廣泛收集師生對第一版《我的校友——趙一曼》意見、建議,以及學習體會,認真研究並慎重考慮了韓光老先生(趙一曼戰友、原中央紀檢委常務書記)、趙一曼孫女陳紅女士和市委宣傳部有關領導對《我的校友——趙一曼》的評價和意見。我們經過反覆研究、字句斟酌,於2010年進行了第三次修訂改版,該書成為了學校對學生進行弘揚一曼精神教育、培養思想道德品質的極好的校本德育教材。
(2)編寫學校班會教材《宜二中德育手冊》:匯集了學校精神“漫漫求索,永逐真知”、辦學目標“把人培育成人”、校訓、校風、學風、校園文化石文字稿、校歌《共創輝煌》、《宜二中學生榮辱歌》以及學校德育常規管理制度,將其作為班會課教學內容,讓學生理解學校以一曼精神為核心的獨有的校園文化,並受其薰陶,逐步內化為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3)編輯《國旗見證我成長——宜二中國旗下演講稿選編》:每周的升國旗儀式莊嚴、肅穆,是對學生集中進行德育教育的良好時機,一篇篇精心選材撰寫的稿件,一次次激情與真誠、理性與感情相碰撞的演講,編輯成了《國旗見證我成長——宜二中國旗下演講稿選編》,這些演講稿中的許多篇目已成為學校在特定的日子的必講講稿,成為構建特色校園文化的良好載體。
(4)編輯《民族精神耀我心——學生學習心得體會彙編》:偉大的民族精神、一曼精神,必須通過豐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動,經過學生的理解體會內化,才能在學生的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為此,學校開展了一系列的讀書(包括讀《我的校友——趙一曼》等愛教書籍)、觀看愛教影片等在內的校本德育實踐活動,並將學生書寫的在活動中的所想所感,評選積集成冊,讓學生浸潤在特色活動的氛圍中,心靈受到淨化,思想得到提升。
(5)編輯《史學新芽》:收集了學校學生在歷史知識學習中體會到的民族精神撰寫的習作,作為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感受構建特色校園文化的課外讀物。
(6)編輯《葉蔓新枝》:收集了學校學生在語文作文學習過程的反映校園生活、當代學生思想情感的習作,作為學生作文課的範文,體現了構建特色校園文化的主體性、相互作用性與發展性特點。
(7)出版《校報》:是刊登學校師生教育教學和學習文章,構建特色校園文化的主陣地,是學校師生喜愛的讀物,為學校獨特的校本德育教材之一。
(8)創作校園歌曲:繼1992年學校藝術教研組組長、中學高級教師李家林老師作曲,中學高級教師熊宏基老師作詞的校歌《共創輝煌》之後,學校又組織力量,創作了由學校高級教師李家林老師作曲,特級教師李顯輝老師作詞的《宜二中教師之歌》、《勤政謙潔樹豐碑》、《宜二中學生榮辱歌》牛豕林老師還為《蜀中巾幗富英雄》(郭沫若先生為趙一曼烈士題詞)譜曲,使郭沫若先生題詞《蜀中巾幗富英雄》在全校師生中廣泛傳唱,讓全校師生進一步受到“一曼精神”的感召,這些歌曲成為了學校師生人人喜歡人人愛唱的校園歌曲,成為了學校大型集會等時機必唱之歌,極大地提升了全校師生的自豪感、使命感和榮譽感,成為了學校構建特色校園文化一個有效的校本德育教材。
我們還組織專題講座,為同學們講解學校校本德育教材深刻的文化內涵,在一曼精神的引領下、在《共創輝煌》的歌聲中,一粒粒以英雄為楷模為祖國努力學習的種子播撒在學生們心中。系列校本德育教材的廣泛套用,讓學生強烈感受到英雄母校的震撼,榮譽感、責任感油然而生。
2.注重學科教學的滲透,作為弘揚一曼精神的措施
此外,各學科組都將學科教學目標與構建特色校園文化的研究有意識地結合起來,緊密結合各學科課堂教學的特點,形成各學科的一整套諸如思想政治、文化傳統、品德修養、習慣養成等方面的德育點,從而真正地收到“寓德於教”的良好效果。
(1)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語文學科八年級下期在講授《詩詞曲五首》中的《過零丁洋》與《水調歌頭》時,除了完成作為七言律詩和詞的相關古代文學作品知識學習與鑑賞基本能力的培養任務外,教師還緊密結合文天祥起兵抗元、被俘後堅貞不屈,面對榮華富貴而不淫的凜然正氣,對學生進行古代仁人志士所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和薰陶;對蘇軾在遭貶而倍感孤寂時,依然牽掛遠在千里之遙的兄弟的真摯情感,也自然地扣住中華民族傳統人倫道德對學生進行親情教育。通過這些教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在不自覺中改變行為。
此外,學校部分教研組還大膽地對傳統課堂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創新”,使之以學生更加喜聞樂見且更易觸及學生心靈的方式進行教學。
(2)在歷史學科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學校歷史教研組,從2002年起,就開始大膽嘗試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形式,部分地替代傳統的課堂講授方式,該組教師在完成中國現近代史相關章節的教學任務時,既有聘請志願軍老戰士來校與學生對話,重溫抗美援朝歷史的訪談課型,更創造了由全年級師生共同策劃和參與組織的“痛在每年的‘九·一八”等大型綜合實踐活動課型;全體歷史組教師在學校的指導下,首先組織學生學習網際網路上廣為流傳的用水均益的名義發表的《日本,聽我對你說》這篇文章,把學生的愛國情緒調動起來,然後和學生一起上網查資料,將收集到的圖片、文字資料設計成“紀念九·一八”展板展示出來,用豐富的資料表現一個主題:“九·一八”是日本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人民的災難,生活在淪陷區的中國人命運慘不忍睹。學生全景式地掌握了日本侵華戰爭過程,尤其是學生下載的南京大屠殺和萬人坑的照片:日本人把香菸插在被砍下中國人頭顱嘴裡取樂;大大的泥坑裡滿是衣衫不整的屍體,而屍體的旁邊是啼哭的嬰兒,使得學生產生了悲憤壓抑的情緒:這時我們向學生提出了要舉行全年級上千名同學集會,聽演講、齊唱抗日歌曲來紀念;“九·一八”,得到了同學們的積極回響。為了更好的讓學生體驗歷史,學校又組織學校音樂教師利用音樂課堂教唱了《松花江上》、《大刀進行曲》這些抗日歌曲,繼續利用情景體驗醞釀學生的悲憤情緒。在“九·一八”這天,集中全年級學生開展大型紀念活動。使學生明確了目前的責任。學生通過活動對國歌,對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已經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和體會,對自己肩負的使命已有深刻的認識。並將這些大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堅持每年初二年級開展。活動使每位學生的內心都受到巨大的震撼,喚醒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由衷地產生出對祖國的強烈的責任感。
總之,學校堅持以構建校園文化為抓手,全面加強校園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建設,緊緊抓住特色品牌創建契機,高舉求真教育的特色旗幟,以弘揚一曼精神為主要內涵,以再創一曼母校輝煌為主題,深入開展校園文化建設,進一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最佳化了師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品味,推進學校全面發展。
設施環境
學校位於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市女學街30號。校園環境優美,綠樹成蔭,花草宜人。學校占地28.9畝,校舍總面積為28403平方米。學校建有居國內領先水平的HT2000雙向閉路電視可控系統、計算機校園網路、多媒體互動網路教室、多功能學術交流大廳、功能齊全的藝體館、200米環形塑膠跑道等。一座莊嚴肅穆的抗日民族女英雄趙一曼漢白玉塑像矗立在環境優雅的校園中。學校本部現有教學班60個,在校學生近3000餘人,教職員工200餘人,其中高級教師43人,省特級教師1人,省青年骨幹教師後備人選2名,省青年學科帶頭人後備人員1名。中級教師79人,占專任教師的70%,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100%。學校師資力量強,有一支師德高、業務精、作風硬的教師隊伍。學校有省特級教師及後備人選各一名,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後備人員一名,省中國小青年骨幹教師後備人選兩名。全體教師同心協力,團結和諧,使教育教學質量的鞏固和提高有了充分的保證。學校教育科研成果纍纍,藝體教育成效顯著,教育教學成績名列大市前茅,穩居全翠屏區第一。是全區“對外視窗、對內示範”龍頭學校。
校址變遷
1911年,趙清煕與李正倫自籌經費租佃毛獅街(現學盛街)裴家院子創辦“宜賓女子師範學堂”,後遷往府文廟,不久因該廟祭祀需用,更因社會封建勢力以“女子入聖廟有辱聖賢”為由而極力反對,學校乃於1917年春,肖雲宜賓城西南隅舊都司署現女學街校址。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9年五月,為避日機空襲,學校疏散於宜賓城40華里的柏溪鎮(今宜賓縣城),培建萬壽宮和禹王宮兩所破廟的臨時校址。抗戰勝利後,於1946年秋,又遷回女學街原校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