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豐霉豆腐製作技藝,流傳於江西省宜豐縣的傳統技藝,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宜豐霉豆腐製作技藝
- 批准時間:2010年6月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
歷史淵源
宜豐霉豆腐製作技藝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據霉豆腐製作技藝傳承人,縣賓館董事長鐘可立、總經理李師女介紹,宜豐霉豆腐的起源與明初一個吝嗇的財主有關。相傳明朝初年,宜豐鹽步鎮(今新昌鎮),有一個財主很小氣,什麼菜也不捨得吃,老留著。某一天他留著的幾塊豆腐發霉生了毛,但是也捨不得扔,便灑上點鹽、辣椒粉,滴上幾點油蒸了蒸吃,想不到這豆腐雖然聞起來有點臭,但吃到嘴裡卻滑滑的,有一種特別的香味,味道十足。從此以後他買來豆腐,留著讓它生了黴菌再吃。慢慢地霉豆腐及其製作方法便傳開了。清代乾隆年間著名詩人李調元,十分喜愛霉豆腐,在嘗過宜豐友人送他的霉豆腐後,大加讚賞,並賦詩誇讚“才聞香氣己先貪,白楮油封四小甑。滑似油膏挑不起,可憐風味似淮南。”
工藝特徵
宜豐霉豆腐又稱豆腐乳,其製作工藝古老而獨到。宜豐霉豆腐在幾百年的傳承、發展中,其製作工藝在選材、浸泡、磨漿、煮漿、霉制、配料、裝罐等方面有了自己的獨到之處。每年立冬一到,宜豐城鄉家家戶戶都製作霉豆腐,因為立冬到冬至時節製作的腐乳最為正宗。
宜豐霉豆腐製作全部選用當地的黃豆、井水、紅椒、山茶油等為原材料。對黃豆的挑選十分嚴格,在大豆浸泡前,還要人工剔除其雜質及霉變大豆。浸泡大豆用水也十分講究,一定要選用含鈣、鎂在300PPM以下的井水或山泉水。宜豐霉豆腐製作很注重煮漿,需要控制好蛋白質的適度變性。宜豐霉豆腐富含多種維生素B族,各種胺基酸及酵母等物質,所以它不僅能增強食慾,有助消化。
宜豐霉豆腐的食用習俗及製作工藝文化內涵豐富,我們不僅可以從中看到當地純樸、節儉的民風,嗜辣的飲食習慣,及自古以來氣候潮濕的地理風貌,還可從中尋找到一些有關霉豆腐製作工藝的傳說、詩文、諺語(如“搞酒,做豆腐稱不得老師傅”)等。
宜豐的霉豆腐製作,遍布全縣16個鄉鎮。特別是近十年來,宜豐縣城鄉出現了一批從事霉豆腐製作的企業,其中尤其以宜豐賓館製作的最受歡迎。
工藝流程
製作宜豐腐乳選用的原材料全部是當地的優質黃豆、井水、紅椒、山茶油等,對黃豆的挑選更為嚴格,浸泡前一般先要經過谷篩、風車幾道關卡,剔除大豆中的雜質,最後還要靠人工把細小的雜質及霉變的大豆揀出來,以保證其上乘的品質。
大豆浸泡也有嚴格要求,首先,一定要選用含鈣、鎂在300PPM以下的軟井水或山泉水浸泡,否則會影響腐乳的質量;其次,浸泡的時間也有要求,冬季浸泡12至16小時,春、秋兩季浸泡8至12小時。
在磨漿時要注意適量加水與調節上、下磨盤的鬆緊度,還要掌握好出漿率,一般每千克出漿率在10千克左右最為合適。
煮漿是腐乳製作成敗的關鍵,要求是把握好火候和控制好蛋白質的適度變性。
接下來是搖漿、放石膏水。放石膏水要邊攪拌邊放,等豆漿凝結成豆腐腦之後舀入模板成形。
在豆腐濾乾水份後切成小方塊後便可進入霉製程序了。首先將冷卻至常溫的四方小塊豆腐,送入發酵房,均勻放在鋪有乾淨稻草的木格內,溫度控制在攝氏15至20度。如果霉房溫度掌握得好,兩天之後毛霉開始發芽生長,三天之後菌絲生長旺盛,五天后豆腐塊上已全部布滿菌絲。此時如毛霉頂端生著淡黃色孢子,便可開窗涼花,時間一天。第七天即可搓毛醃製、裝壇。在裝壇前,把小塊豆腐放入已配好料的辣椒粉中拌勻,然後裝入玻璃罐中,並加入適量的酒和植物油,進行醃製,最後封口。它的保質期一般為12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