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豐牌樓神獅舞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宜豐牌樓神獅舞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舞蹈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三國時期
  • 認證時間:2010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江西省宜春市宜豐縣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主要價值,保護措施,

簡介

牌樓神獅舞屬南派獅舞,起源於江西省宜豐縣澄塘鎮牌樓村,並流傳、興盛於該村,它是南方地區稀有的綜合了多種藝術形式的民間舞蹈。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牌樓神獅舞的由來頗具傳奇色彩,據《宜豐縣誌》及《周氏族譜》記載,牌樓神獅舞相傳由該村下房祖公周志文於1387年所創。每到正月初十至十五,村人都要請出獅子游鄉。獅子游鄉時,先由100支神銃開道,接著是100多人的旗、傘隊伍出場。鼓樂聲中,頭戴黃帽、儺面,身穿黃衣,手執龍頭杖和破蒲扇的“土地公”邊舞邊走,把伏地而睡的雙獅喚醒,高蹺隊緊跟其後,先後表演刀、槍、劍、棒等武術套路及拳術。後面的唐僧師徒則戴著儺面,踩著節拍邊走邊舞,尾有小吹打演奏。其表演場面非常壯觀,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

歷史淵源

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舞蹈藝術,據考證,舞獅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開始流行,至今已有千年歷史,在一千多年的發展中,形成了南北兩種表演風格。
我縣的澄塘、花橋、潭山、黃崗、石市等鄉鎮均有舞獅活動,但起源較早,最具特色,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當屬牌樓村的“神獅”。幾百年來(除文革期間)該村上下兩房一直傳承著這一文化瑰寶。
牌樓神獅舞其表演風格屬南獅,它起源於江西省宜豐縣澄塘鎮牌樓村,並流傳、興盛於該村,且其活動範圍也僅限於該村及附近村落。

基本內容

牌樓神獅平時安放在祠堂里(現放在村部)。每年正月初十至十五才舉行相關活動。活動開始前,村民要到祠堂請下神獅,由周姓老者用新毛巾為它洗臉,然後在祠堂正大廳的架子上安放5天,供人朝拜。在此期間,那些想生兒育女的的人,只要到神獅胯下銅鈴處(即生殖器旁),解下一綹苧麻帶回家,吊在床門上以遂其所願。待生育後,香客要將數倍的苧麻染色後還給神獅。並贈三角旗一面以還願。三角旗越多,表示神獅顯靈的次數越多。
舞獅活動實則始於頭年的臘月。每年臘月二十日神獅開禁,即從臘月二十日這天開始,每日早上(7點左右)、晚上(6點左右)各打銃一次,直到第二年的正月十五日止。其中大年三十除早、晚打銃外,晚上9點左右還要打關門銃,第二日凌晨打開門銃。
據村中九旬老人周焱奇介紹,舞獅隊在全盛時期,有舞獅人16人(分為四班輪換),引獅人2人,三管銃100支120人,高蹺6人,唐僧師徒4人,樂手10人,擎三角旗、涼傘、錫制器具140多人,加上組織者及後勤人員,參與演出者多達300多人,主要演出人員30多人。如此龐大的陣容,在獅舞中極為罕見。
舞獅時的佇列順序與游鄉時又略有不同,它一般先由100支神銃開道,接著是100多人的旗傘隊伍出場。鼓樂聲中,臉上掛“土地”儺面,頭戴黃帽,身穿黃衣,手執龍頭杖和破蒲扇的“土地爺”邊舞邊走,把伏地而睡的雙獅喚醒。獅起立,抖動,甩頭,咬尾,跨步,聳肩,翻滾,下壓……舞獅的最後一個動作為:前肢站立在後肢上“豎牌樓”。它先後要完成20多個難度較大、姿態優美的動作。舞獅人的動作雖簡單,但很有特色。跨步,聳肩節奏明快,剛勁有力,兩臂隨著鑼鼓的節奏,不停地上下聳動。兩手腕帶動手掌不停地擺動,上壓,都表現了一種幽默、灰諧的情趣。
高蹺隊緊跟其後,6名高腳戲表演者頭扎紅布,身穿“兵”字背心,先後表演刀、槍、劍、棒等武術套路及拳術。後面的唐僧師徒四人則頭掛儺面,踩著節拍邊走邊舞,在神獅的引導及眾兵勇的護衛下踏上取經路。最後是樂隊的小吹打演奏。
神獅在村中最後一戶人家送完福後(即箍完屋場後),神獅舞的表演活動也就結束了。活動結束後,便是曬獅,即對神獅清洗、曬乾,便於存放。當獅子曬乾後,隨即把神獅存放在祠堂懸空的架子上。安放神獅時,要進行一些諸如打三管銃、鳴爆、裝燈的儀式。

基本特徵

牌樓神獅舞以“舞樂”為重,綜合了多種民間藝術,其中包括了儺舞、高腳戲、武術、小吹打等。它陣容龐大,氣勢不凡,參與演出者達300多人,主要演出人員30多人,如此龐大的陣容,在獅舞中極為罕見。

主要價值

牌樓神獅舞中蘊含著獨特的祭祀和祈福習俗,較為完整地保留了我國南方地區遠古時代圖騰信仰和生殖崇拜的習俗,其表演場面非常壯觀,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正月初十這一天,村民要到祠堂請下神獅,由村中老者用新毛巾為它洗臉,然後在祠堂正大廳的架子上安放5天,供人朝拜。在此期間,那些想生兒育女的的人,只要到神獅胯下銅鈴處(即生殖器旁),解下一綹苧麻帶回家,吊在床門上以遂其所願,待生育後,香客要將數倍的苧麻染色後還給神獅,並贈三角旗一面以還願。

保護措施

經過幾年的努力,牌樓“神獅舞”先後列入縣、市、省三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牌樓村還被確定為全縣民俗文化重點村,並得到了縣、鎮、村三級的大力扶持,表演服飾器具得以配齊,並先後舉辦了多次南獅研討會和神獅舞邀請賽,編輯出版了《牌樓神獅》一書,開設了神獅舞傳承人培訓班,建立了一支相對穩定的演出隊伍,牌樓“神獅舞”不斷發展壯大。
如今,聲名遠播的牌樓“神獅舞”已成為宜豐縣的一張文化名片,演出人員已達100多人,宜豐每年都要撥付專項經費,定期舉辦圖片展覽、非遺陳列、巡迴演出、“龍獅”大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2010年春節期間,牌樓“神獅舞”還參加了澳門舉辦的內地民俗文化展演,為提升宜豐縣對外知名度產生了積極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