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4日在宜興市第十六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市長 張立軍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4年工作回顧
2014年是巨觀環境嚴峻複雜、困難挑戰集中顯現的一年。一年來,市人民政府在中共宜興市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咬定全年目標不放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在特殊年景中繼續保持平穩健康態勢。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48億元,可比價增長8.5%;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4.5億元,增長9.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65億元,增長11.7%;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02億元,增長8.4%;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9600元、20200元,增長9.2%和10.5%。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於無錫平均水平。
一、千方百計應對挑戰,經濟發展穩中有進
金融風險應對有力。健全政銀企三方聯動機制,打出了對上爭取、掛鈎協調、積極預防、有效處置等一系列“組合拳”,堅決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全力爭取上級支持,促成省級層面召開專題協調會,推動政銀企共建經濟金融安全示範區。積極化解擔保難、轉貸難等制約,實施企業代償貼息扶持政策,高效運轉市鎮兩級貸款周轉金平台,幫助千餘家企業轉貸近300億元。建立預防惡意逃廢債務信息通報甄別制度,完善市鎮兩級分類處置模式,依法查處三得利惡意逃廢債務等75起典型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80餘人,挽回經濟損失6個多億。採取綜合措施鞏固政銀企合作關係,小微企業新增貸款增幅高於全市14.3個百分點。工業經濟穩健運行。緊緊扭住實體經濟不動搖,發揮企業穩增長主力軍作用,完成工業總產值3450億元,產值超10億元企業達50家。規模企業產銷平穩,工業50強產值增幅高於全市7.4個百分點。支柱產業兼併重組步伐加快,中超集團、江南電纜、新遠程等重點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股權收購、資產併購等途徑,實現與一批中小企業聚合發展。骨幹企業戰略合作穩步推進,宇星工貿與上海華誼合作的著色新材料項目即將試生產,銀環與寶鋼、中廣核、華能等三大央企成功結盟。開展“項目競賽年”活動,紅牛飲料二期、興盛新材料一期正式投產,丹森樹脂、雅克複合材料等項目基本竣工。全市完成工業投入331.5億元,增長2.9%,技改投入占比達70%。五大主導產業投入占工業投入總量的52%。獲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國家級先進集體。服務業質態加快提升。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升至43.4%,投入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提升3.3個百分點。服務業重點項目開工率超95%,八佰伴購物中心建設進度過半,九如城康復醫院、體檢中心等設施土建完工。大力打造便民消費環境,8家農貿市場完成升級改造,7家品牌超市進駐農村,13家門店被納入示範早餐工程。
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全社會物流總額達3450億元。電子商務加快興起,設立電商網店超4000家,躋身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市。旅遊業品牌持續打響。4A級景區增至8家。啟動國家5A級景區創建,陽羨生態旅遊度假區晉升為省級旅遊度假區,陽羨湖、陽山盪獲批省級水利風景區。積極藉助高鐵、網際網路、青奧會開展旅遊行銷,與23家單位建立旅遊合作新平台。成功舉辦第三屆國際素博會等系列活動。鄉村旅遊蓬勃發展,正式推出“宜幫菜”品牌,58家客棧民宿加盟“智慧鄉村旅遊”,湧現出湖氵父洑西村、太華乾元村等鄉村旅遊新熱點。宜興成為華東地區假日自駕游、休閒度假游的重要目的地,年接待遊客數突破1700萬人次。現代農業增收增效。糧食生產保持豐收,提前完成“十二五”糧食擴儲任務。“三資”投入農業較上年增長33%,新增高效設施農業1.1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8.5萬畝。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比重增至83.8%。2個家庭農場被評為省級示範。全市工商登記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省示範社數量均居無錫首位。西溪河二期等中小河流治理項目紮實推進,中央小農水重點縣年度建設任務全面完成。獲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市、省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市等稱號。
二、全力以赴推動改革,開放創新增添活力
重點改革穩妥實施。財稅領域改革力度加大,整合完善促進經濟和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政策,進一步提升財政扶持績效。全口徑預算體系基本建立,9個部門試點預決算信息公開。強化鎮級政府性債務管理,資金、土地、項目“三位一體”管控模式構建到位。提升國資經營管理水平,國有資產年度收益實現較大幅度增長。審批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工商登記“先照後證”全面啟動,丁蜀鎮“強鎮擴權”第二批下放事項承接到位。電子化招投標正式啟用,政府投資工程招投標制度體系更趨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啟動試點,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界定基本完成,山林延續承包工作有序開展。營改增試點、戶籍制度改革、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取得積極進展,單獨兩孩新政得到落實。開放合作穩步推進。務實開展招商活動,萬石國際石材交易中心、太華中華親情林等重大項目成功落戶,實現工商登記註冊外資4.2億美元,到賬市外內資85億元。外貿總量保持平穩,完成進出口總額56億美元,陶瓷行業進出口同比增長16.1%。新申報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國際知名品牌14個,江潤銅業升級為全市首家海關AA類管理企業。境外投資、服務外包超額完成年度目標。凌志環保、中超科耐特成功登入“新三板”,10餘家企業在上海股權託管中心、天津股權交易所順利掛牌。與美國海威市結為友好城市。科技創新氛圍趨濃。實施六大產學研合作工程,發揮科技鎮長團、“海創智庫”等資源優勢,加大科創要素引育力度,新增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1家,承擔省級以上科技計畫項目79隻,高新技術企業增至277家。新建“千人計畫”專家工作站10家,引進省“創新團隊”2個。順利通過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驗收考察。“蘇科貸”貸款規模居全省縣級市前列。宜剛環保獲省科學技術一等獎。園區發展再上台階。環科園緊抓部省共同推進發展機遇,確立“環境醫院”發展模式,探索環保產業整合轉型新路徑;國際環保展示中心正式啟用,國家環保設備檢測中心主體完工,中節能等大型環保央企成功落戶,環保主題園區的品牌影響進一步擴大。開發區與芳橋街道實現統籌發展,承載重大項目優勢凸顯,引進超10億元項目2隻,清華科技園、阿爾特汽車創意研發產業園等高端載體相繼建設,規模工業產值增幅、工業投入增幅分別高於全市14個、9個百分點。陶瓷產業園被評為省新材料特色園區、省智慧財產權試點園區。全市各級各類園區產出貢獻率達90%。
三、堅定不移做優形態,城鄉面貌持續提升
規劃體系深度拓展。適應城鄉新一輪發展方向,相繼組織城市空間發展多情景研究、宜南山區可建設資源調查,科學編制中心城區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布點、綠道建設等規劃。制定農村農戶建房規劃管理辦法,完成100個規劃保留村莊的詳規編制。重大工程高效實施。全年組織政府投資工程81隻,完成投資57.4億元。市文化中心主體建築群展現英姿,各功能館內部裝修、設計布展等工作進展順利;實驗國小城東分校主體工程加快推進;新莊大橋、梅林大橋建成通車,太湖大道一期、北市河二期綠化工程全面完工。繼續提升老城形態,荊溪南路、解放東路、土城路綜合改造如期竣工,宜城、丁蜀8個老小區環境整治到位。陽靈隧道全線貫通,滆湖東路、104國道洑東段建成通車,范蠡大道、范蠡大橋建設有序推進,100公里農村公路提檔升級。燃氣管網擴面、供電網路擴容等工程加快實施。管理體制不斷最佳化。大力開展省優秀管理城市創建,在全市域構建分級管控、精細管理新機制。積極改善城區重要節點管理秩序,人民南路創成省級城市管理示範路。城區大排檔集中經營管理紮實推進、初見成效。全面啟動林蔭大道三年行動計畫,完成7條主幹道林蔭化改造。試點運行城區學生上下學公交專線。提升改造13個城區平交道口。強勢治理城管難點,加大計程車行業整治力度,嚴厲整頓非法營運等亂象,實現礦產品“開採、生產、運輸、裝卸”全過程監管。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獎。被住建部列為全國首批中德低碳生態試點示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