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梧葉

宜梧葉

宜梧葉,中藥名。為胡頹子科植物福建胡頹子Elaeagnus oldhami Maxim.的葉。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等地。具有斂肺定喘之功效。常用於哮喘,久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宜梧葉
  • 別稱:胡頹子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桃金孃目
  • :胡頹子科
  • :胡頹子屬
  • :福建胡頹子
  • 分布區域:福建、台灣、廣東等地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性狀鑑別,相關論述,附註,

入藥部位

葉。

性味

味苦、酸,性微溫。

歸經

歸肺經。

功效

斂肺定喘。

主治

哮喘,久咳。

相關配伍

治哮喘:(1)胡頹子葉、千日紅各3份,枇杷葉2份。研末,混合。每日3次,每次6g,開水送服。(2)胡頹子葉研末,每次6g,調稀飯服。(《福建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或研末。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曬乾。

形態特徵

常綠直立灌木,高1-2米,具刺,刺粗壯,長10-40毫米或更長,基部著生花和葉;當年生枝密被褐色或銹色鱗片,一年生枝灰色或灰黃色,多年生枝鱗片脫落,黑色。葉近革質,倒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3-4.5厘米,寬1.5-2.5厘米,頂端圓形,稀鈍圓形,向基部漸窄狹,急尖或楔形,全緣,上面幼時密被銀白色鱗片,成熟後脫落或部分脫落,微具光澤,乾燥後褐黃色,下面密被銀白色和散生少數深褐色鱗片,側脈4-5對,兩面略明顯;葉柄褐色,長4-7毫米。花淡白色,被鱗片,數花簇生於葉腋極短小枝上成短總狀花序;花梗長3-4毫米;萼筒短,杯狀,長約2毫米,在裂片下面略收縮,子房上先膨大後收縮,裂片三角形,與萼筒等長或更長,達3毫米,頂端鈍形,內面無毛或疏生白色星狀柔毛,包圍子房的萼管卵形,長約1毫米;雄蕊的花絲極短,花葯矩圓形,長1.5毫米,達裂片的1/2以上;花柱直立,無毛。果實卵圓形,長5-8毫米,幼時密被銀白色鱗片,成熟時紅色,萼筒常宿存;果梗在花後不伸長。花期11-12月,果期次年2-3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m以下的空曠地區和山坡灌木叢中。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等地。

性狀鑑別

本品略皺縮,有的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後呈倒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2-5cm,寬1.5-3.5cm,先端圓,基部漸窄,全緣,或微波狀而反卷,上表面褐黃色,下表面密被銀白色鱗片,散在少數褐色斑點,葉柄長0.4-0.8cm,葉片近革質或革質,質脆,氣微、味淡。

相關論述

1、《全國中草藥彙編》:“下氣定喘。主治哮喘。”
2、《福建藥物志》:“斂肺定喘。治哮喘,久咳。”

附註

本省民間所用胡頹子除本種外,尚有用蔓胡頹子和胡頹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