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莢蒾(莢蒾科莢蒾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宜昌莢蒾(學名:Viburnum erosum Thunb.)是莢蒾科莢蒾屬的植物。分布於中國陝西南部、山東(嶗山)、江蘇南部、安徽南部和西部、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北部、廣西北部、四川、貴州和雲南。日本和朝鮮也有分布。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達3米;當年小枝連同芽、葉柄和花序均密被簇狀短毛和簡單長柔毛,二年生小枝帶灰紫褐色,無毛。葉紙質,形狀變化很大,卵狀披針形、卵狀矩圓形、狹卵形、橢圓形或倒卵形,長3~11厘米,頂端尖、漸尖或急漸尖,基部圓形、寬楔形或微心形,邊緣有波狀小尖齒,上面無毛或疏被叉狀或簇狀短伏毛,下面密被由簇狀毛組成的絨毛,近基部兩側有少數腺體,側脈7~10 (~14) 對,直達齒端;葉柄長3~5毫米,被粗短毛,基部有2枚宿存、鑽形小托葉。
宜昌莢蒾
宜昌莢蒾線稿圖
復傘形式聚傘花序生於具1對葉的側生短枝之頂,直徑2~4厘米,總花梗長1~2.5厘米,第一級輻射枝通常5條,花生於第二至第三級輻射枝上,常有長梗;萼筒筒狀,長約1.5毫米,被絨毛狀簇狀短毛,萼齒卵狀三角形,頂鈍,具緣毛;花冠白色,輻狀,直徑約6毫米,無毛或近無毛,裂片圓卵形,長約2毫米;雄蕊略短於至長於花冠,花葯黃白色,近圓形;花柱高出萼齒。果實紅色,寬卵圓形,長6~7 (~9) 毫米;核扁,具3條淺腹溝和2條淺背溝。花期4~5月,果熟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00~1800 (~2300) 米的山坡林下或灌叢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陝西南部、山東(嶗山)、江蘇南部、安徽南部和西部、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北部、廣西北部、四川、貴州和雲南。日本和朝鮮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種子含油約40%,供制肥皂和潤滑油。莖皮纖維可制繩索及造紙;枝條供編織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