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劉德方,男,1938年出生於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下堡坪鄉譚家坪村。
劉德方能講400多個故事。1987年以來,有關專家對劉德方進行了8次實地考察。1994年春,縣裡派人進山將劉德方講的故事錄下8盤磁帶。1996年縣鄉文化部門與劉德方合作,開始用文字記錄下了380多個故事。1999年10月,由余貴福採錄、黃世堂先生整理的長江三峽民間故事家劉德方傳講故事選集《野山笑林》由大眾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這本書所載213個故事是從劉德方傳講的420多個故事中精選整理出來的,第一次用文字形式公開發行。2004年1月,由區文聯主席楊建章先生撰寫的農民故事家劉德方傳記《奇遇人生》由大眾文藝出版社發行。這本傳記小說以“天地玄黃,滿目滄桑,話斯人;禍福變幻,一路奇遇成故事。”為主題,全部記錄了劉德方一路奇遇、大苦大樂、大悲大喜、大起大落,實乃罕見的人生旅程。
2004年11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組成的專家團到夷陵區考察後,稱劉德方是“活態的民間文化瑰寶”。 2004年12月8日,劉德方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團命名為“中國民間故事家”。2006年成立劉德方民間藝術研究會,區文聯與區廣播電視局聯手,將劉德方的故事製成音像製品,由揚子江音像出版社出版社製作的《劉德方笑話館》DVD影碟,正式出版發行。由劉德方傳唱的三峽情歌選集《郎啊姐》已由中國三峽出版社出版發行。這一書一碟已納入“湖北省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重點項目”。另外文化部門整理出版了劉德方傳唱的民歌集《郎啊姐》。至此,為劉德方奇人、奇遇、奇藝著書立說已有“三書一碟”傳世,使劉德方傳講傳唱的部分故事、山歌、民歌得到有效保護和傳承。
劉德方的民間故事文武兼備、葷素搭配、老少皆宜。他講故事,吐詞清晰、表達準確、內容簡練、生動自然、富有吸引力和爆發力,他善於在故事的結尾一語道破主題,引得聽眾捧腹大笑。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寧夏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月1日)
叢書名: 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叢書
平裝: 126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227040484
條形碼: 9787227040484
尺寸: 23 x 15.4 x 0.8 cm
重量: 240 g
內容簡介
《宜昌民間故事家:劉德方》內容簡介:在人類尚沒有“文化遺產”的概念之時,廣大民間各種世代相傳的文化中,唱主角也是這些傳承人。他們就是數千年來一直活躍在民間的歌手、樂師、畫工、舞者、戲人、武師、繡娘、說書人、各類高明的工匠以及各種民俗的主持者與祭師。這是一種智慧超群者,才華在身,技藝高超。擔負著民間眾生的文化生活和生活文化。黃土地上燦爛的文明集萃般地表現在他們身上,並靠著他們代代相傳。有的一傳數百年,有的衍續上千年。
這樣,他們的身上就承載著大量的歷史訊息。特別是這些傳承人自覺而嚴格地恪守著文化傳統的種種規範與程式,所以往往他們的一個姿態、一種腔調、一些手法直通著遠古。常常使我們穿越時光,置身於這一文化古樸的源頭裡。所以我們稱民間文化為歷史的“活化石”。
圖書目錄
序言
開篇
夷陵 下堡坪 譚家坪
夷陵
下堡坪
譚家坪
生活剃德方
苦難的前半生
幸福的晚年生活
故事劉德方
學故事
講故事
寫故事
故事味
文化劉德方
打薅草鑼鼓
打喪鼓
唱皮影戲
品牌劉德方
民間故事集《野山笑林》
民間歌謠集《郎啊姐》
故事光碟《笑話館》
傳記小說《奇遇人生》
劉德方民間藝術研究會
意義劉德方
地方文化身份
民間藝人保護
學理思想的淵藪
故事代表作
毛狗子精兄弟
蟒蛇精
楊二黑開店
好吃佬婆婆
有肉了,連臉都不要了
畫虎
洛陽橋
皮匠駙馬
圓夢
後記
相關報導
宜昌老人劉德方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故事家”
央視國際 2005年06月09日
2005年6月8日上午,67歲的宜昌老人劉德方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式授予“中國民間故事家”稱號。這是繼20世紀80年代產生的故事大王劉德培後,宜昌市出現的第二位國家級民間故事大王。
劉德方,宜昌市夷陵區下堡坪鄉譚家坪村人,唯讀兩年書就因病休學,之後就迷上了故事。成年後,劉德方先後遠離家鄉築河堤,修鐵路,長期在外,與五湖四海的人接觸,聽天南地北的人講故事。
他記憶驚人,往往只聽過一遍的故事,就能背下來。半個多世紀來,劉德方能講出400多個故事,能演唱幾十首淳樸豪放、情感濃烈的山歌民調,成為地方文化的特殊人才。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著名的民間文藝專家李耀宗先生在考察劉德方後現場題詞,“劉德方先生是活態的民間文化瑰寶。”(記者何輝 李風)
背景資料:民間故事家劉德方
德方小時候唯讀過兩年半書,但他聰明過人,善於強記,他聽過一遍的故事,能有聲有色地講出來;他看過的書,能八九不離十地複述細節;他聽過的山歌調子,能原板原味地演唱。就目前已經掌握的材料計算,他背記的民間故事、山民歌詞、皮影戲唱詞和喪鼓唱詞共約1000萬字,湖北宜昌縣正派人幫他整理成書。
德方的民間故事有專講才子佳人說四言八句,詠詩作對的;有鞭撻遊手好閒、不學無術、不思進步的,有貶惡揚善、歌頌人民勤勞和見義勇為的,有教子識書達禮、尊老行孝的,有勸人多做好事、積德行善的,有專供成年人開心一樂的。只要他那故事匣子一打開,一個個活鮮鮮的人物就會蹦到你的面前。在故事的結尾處,他往往來個急轉彎,一語點破主題,引得聽眾捧腹大笑。
在德方的故事長卷里,有許多文學水平很高的段子,如“窗外竹葉飄,山中樹木搖,平地灰塵起,大海起波濤”,寫風不見風;“半夜裡北風聳,開門一籠統。黑狗子身上白,白狗子身上腫,咣當一泡尿,沖個大窟窿”,寫雪不見雪;“頭戴鳳,鳳站頭,頭動鳳點頭;身穿龍,龍蟠身,身動龍翻身”,講究對仗工整,等等。他所講的愛情故事大多生動有趣。《王俊與錢青》就是一則:講的是才子王俊,來到洞庭湖高員外家中,為其表弟錢青替身娶親,因湖中天氣惡變,不能如期回府,又不能誤了吉日良辰,臨時決定在新娘家中“抹桌子”成親。那王俊入得洞房3日,夜夜燈下看書,不與小姐上床。小姐有話又不好直講,詠詩打探“新郎”:“紅粉佳人少年郎,為何夜夜不同床,鴛鴦枕頭為誰繡,紅羅帳中為誰忙。牡丹芍藥歸羅帳,梔子怎不插海棠。”王俊詠對道:“月里嫦娥狀元郎,紫袍金帶象牙床,雖知鞭弓隨身挎,萬卷詩書腹中藏。有得一日天開眼,定到朝中伴君王。”小姐方知王俊的遠大抱負,量他必成大器……類似的愛情故事,德方講起來,如數家珍。
1960年臘月的一個夜晚,是德方難以忘記的日子。就在這個晚上,命運之神將他帶進一個博大精深的皮影藝術世界,使他後來成為一位職業的民間藝人。那天德方跑到鄰近的樓子山村,看一位老藝人易道三唱皮影戲《金恩走國》。他不僅被戲裡的忠臣金恩受奸臣所害、逃往國外的故事所感動,而且還迷上了皮影戲。
就在德方看戲的第二天,易道三因年事已高,宣布歇鑼了。德方所住的譚家坪村,聞訊買下易師傅的全套皮影家什,準備搭台唱戲。當他們背回這些古董,又發愁了,“誰來唱呢?”第三天,村里召開民眾會,挑選出10多個小伙子當眾應試,可他們就是唱不上腔。著急的大隊長喬鳳獻把目光投向了德方:“德方子,你來試試看!”德方不敢推辭,起身走到台前,緊張而又沉著地提起皮影子,試著演唱了一段《金恩走國》,台前立刻響起一片掌聲。喬大隊長臉上露出笑容,一拍大腿:“德方子,就你唱,今天晚上就給我唱!”這天晚上,譚家坪村委會前的場子裡擠滿了人。德方初次登場,不負眾望,一部《金恩走國》唱到天亮。人們向他投去羨慕的目光。他們哪裡知道,這是他三天前從易道三那裡學來的。那天晚上,他邊聽邊記,將一出《金恩走國》的唱詞全背了下來。
真是神了!譚家坪一夜之間蹦出個唱戲的師傅。第二天臨近的劉家河村聞訊派人來接他去唱戲,一氣唱了四整夜。德方初出茅廬一舉成名,看戲人都叫好,皮影前輩易道三也盛讚“後生可畏”。打這以後,他便一發而不可收,唱本越記越多,嗓子越唱越亮,範圍越唱越大,足跡遍布鄂西。
唱山歌是德方的又一絕活。農村大包乾以前,生產隊集中幹活,他是站在田坎上的“鑼鼓師傅”。德方的鑼鼓山歌有《垂金扇》、《官懷胎》、《私懷胎》、《十勸》、《十送》、《十夢》、《十八相送》、《探妹》、《探郎》、《相思苦》、《七盤鼓兒車》、《燈草花兒黃》,多達30多首長串唱本。這些山野味濃的台詞兒配上“流聲子”、“對聲子”、“五句子”“趕五句子”、“半聲子”、“全聲子”、“細號子”、“洛陽調”、“揚歌”等巴山民歌腔調,原汁原味,優美動聽。
德方的民間故事和唱詞兒,源於生活,來自民間,服務於民間。
村里村外遇有生兒打喜的,結婚祝壽的,都願請他去當“支客先生”。他能按照東家開上來的親戚名單,量其身份,分別送上一段美好的祝詞,詞在胸中,歌隨口出,唱得大家無不折服。遇有“白事”,德方便應邀去作“都官”。妥當安排,滴水不漏。
1998年9月14日,中國民間故事研究專家、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王作棟專程進山,對劉德方其人其藝作了全面考察,作出“鑑定”。他在第二條中寫道:“劉德方達到並超過了國際公認的民間故事‘百則級’傳承人標準,是一位地道的農民故事家。”在第五條中寫道:現年60歲的劉德方記憶清晰,思維敏捷,正值文化工作者對他所傳承的大量民間文藝資料(故事、民歌、喪鼓詞、皮影戲文)、民俗資料(支客、都官的常用語,責任事項,待主待客禮儀)和他本人的生平資料進行系統採錄的黃金時。對劉德方本人及其講述的故事深入研究,從長遠看,將對構建和改善中國故事學提供新的科學依據。他
的民間故事、民間笑話、神話傳說等,具有民間文學、語言學、社會學、倫理學、民俗學、美學等多學科研究價值。(人民日報 彭明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