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博物館館藏文物圖錄·陶瓷卷》是2019年7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宜昌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宜昌博物館館藏文物圖錄·陶瓷卷
- 作者:宜昌博物館
-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7月
- 頁數:179 頁
- 定價:21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0106173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陶瓷類文物在宜昌博物館數萬件藏品中占有很大比例,其中不乏別致典雅、獨具代表性的器物。
《宜昌博物館館藏文物圖錄·陶瓷卷》挑選其中的精品,分陶器和瓷器兩篇,以年代為序,展示從新石器時代城背溪文化到中華民國時期的館藏陶瓷器。
陶器的產生與農業的出現和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繫。城背溪文化是長江中游新石器時代中期早段的典型代表,該時期陶器普遍夾炭,可以很明顯的看出稻殼和稻草的痕跡,表明城背溪已具備了早期稻作農業。該時期陶器多用泥片貼築法,胎壁厚薄不均,外表布滿交錯繩紋。基本器形可歸納為罐釜、盤缽和支座三大類。
城背溪文化十字紋陶支座,出土於秭歸朝天嘴遺址。夾砂紅陶,圓盤形頂,中段為上窄下寬的四棱方柱形,喇叭形底。頂面飾十字形戳印紋,中段飾四條縱向按窩紋,頂部與底部外緣各飾一周橫向按窩紋。其造型凝重、紋飾繁縟。陶支座是宜昌區域新石器時代陶器的典型代表,早見於楊家灣遺址,從分布範圍來看,主要集中在湖北西部的西陵峽沿岸及毗鄰地區。從城背溪文化到大溪文化,陶支座延續了一千餘年,其紋飾經歷了由繁到簡的發展歷程。學界研究推測,陶支座少部分可能作炊器的附屬檔案使用,大部分則可能為一種宗教祭祀器具。
大溪文化年代大致與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中期相當,該時期陶器以夾砂和泥質紅陶為主,也有少量白陶發現。大溪文化流行彩陶,多用黑彩繪製在細泥質紅陶器表面,也有少量在磨光黑陶表面用紅彩繪製,紋飾主要有弧線紋、條帶紋、繩索紋、人字紋、菱形紋、回紋等。
館藏大溪文化陶器中,以大量彩陶片引人注目,它們多為楊家灣遺址出土,紅底黑彩,筆法簡練、紋飾流暢,體現了早期人類的審美需求,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美學價值。就大溪文化的彩陶與陶器形制看,其與仰韶文化之間曾有過密切的交流。
屈家嶺文化大體和仰韶文化晚期時代相當,該時期陶器以夾砂和泥質紅陶為主,並有一些灰陶與黑陶,也有少量白陶。陶器以素麵為主,少量飾有弦紋、籃紋、刻劃紋、附加堆紋與鏤刻。部分細泥質磨光陶器也有用黑彩或橙黃彩繪製的紋飾。
圖書目錄
前言
陶器
城背溪文化小口冬瓜形陶罐
城背溪文化十字紋陶支座
城背溪文化刻印葉脈紋陶支座
城背溪文化細繩紋陶釜
城背溪文化圜底陶釜
城背溪文化人形陶支座
大溪文化斜腹陶碗
大溪文化陶尊
大溪文化陶尊
大溪文化高圈足陶盤
大溪文化高圈足陶簋
大溪文化鼓腹紅陶壺
大溪文化鏤孔陶支座
大溪文化豬嘴形陶支座
大溪文化葉脈紋陶支座
大溪文化圈足陶盤
大溪文化扁鼓腹陶杯
大溪文化斜弧壁陶碗
大溪文化高圈足陶碗
大溪文化陶簋
大溪文化黑陶簋
楊家灣刻劃符號
屈家嶺文化鏤孔圈足黑陶碗
屈家嶺文化黑陶碗
屈家嶺文化雙腹黑陶碗
屈家嶺文化斜腹豎條紋陶杯
屈家嶺文化斜腹豎條紋陶杯
屈家嶺文化雙腹黑陶豆
屈家嶺文化雙腹高圈足磨光黑陶豆
屈家嶺文化鏤孔高圈足黑陶盤
屈家嶺文化折腹高圈足陶盂
屈家嶺文化折腹高圈足陶盂
屈家嶺文化折腹黑陶盂
屈家嶺文化扁腹黑陶盂
屈家嶺文化戳印點線紋陶球
屈家嶺文化戳印點線紋陶球
雙耳豎條紋陶罐
管流袋足陶盍
管流袋足陶盍
束腰橋形鏨陶鬻
敞口弦紋陶燈形器
敞口弦紋陶燈形器
大敞口圜底陶缸
小平底陶罐
羊角形陶杯
竹節柄黑陶豆
尖底附加堆紋陶尊
三角暗紋磨光黑陶罐
三角暗紋磨光黑陶罐
三角暗紋磨光黑陶罐
短頸磨光黑陶罐
折腹磨光黑陶罐
鼓腹磨光黑陶罐
三角暗紋磨光黑陶罐
高圈足弦紋黑陶簋
……
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