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斯策略

宜斯策略

宜斯策略,英語簡稱ESS,音譯簡稱“宜斯”,是指生物為生存和繁衍而採取的一種比較穩定的策略,中文意思是一目了然、“宜於如此”。即如果種群的大部分成員採用某種策略,而這種策略的好處是其他策略所比不上的,則這種策略就是進化上的穩定策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宜斯策略
  • 外文名: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
  • 又名:進化上的穩定策略
  • 學科:生物學 
  • 概念 :社會生物學 
  • 含義:隨大流
基本含義,內容出處,典型案例,理論爭議,

基本含義

“宜斯策略”社會生物學家所下的定義是:“凡是種群的大部分成員採用某種策略,而這種策略的好處是其他的策略所比不上的,這種策略就是進化上的穩定策略,或稱宜斯策略。”該概念對於個體來說,最佳策略是看群體中大多數成員在於什麼,自己也去照樣乾。換言之自己要“隨大流”。
社會生物學的解釋是:由於種群的其餘部分也是由個體組成的,而這些個體都力圖最大限度地擴大其各自的成就,因而能夠持續存在的必將是這樣一種策略:它一旦形成,就獲得了無與倫比的威力,任何與之相異的個體的策略都無法與之抗衡。在環境的一次大變動之後,群體內可能會出現一個短暫的不穩定階段,甚至可能出現波動,但一種“宜斯策略”一旦確立,就會穩定下來;偏離宜斯策略的行為就要受到懲罰。

內容出處

宜斯策略最早是美國教授成爾遜,在其創立的社會生物學裡提出的。是一種有利於個體和種族生存發展的一種策略,這種策略就是進化上的穩定策略,或稱宜斯策略。就是說,對於個體來講,最佳策略是看群體中大多數成員在乾什麼,你也去照樣乾。

典型案例

宜斯策略”解釋動物的侵犯行為
動物自然不懂什麼策略,也不會在搏鬥之前進行什麼“得失權衡”。但是仔細研究一下,如果動物不按“策略”行事,那它就很難成功,不是喪命就是傷殘,其結果是被自然選擇無情地淘汰掉。因此,凡是成功的生存下去的動物,在侵犯行為方面必定是遵從了某種策略的。
例如,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競爭雙方到達競爭地點的時間不同,姑且稱先來者為“居民”,後到者為“入侵者”,這樣一來,先來後到本身就形成了一種不對稱性。在這種前提下,完全有可能形成兩種宜斯策略:一種是“居民,進攻;入侵者,退卻”,另一種是“入侵者,進攻;居民,退卻”。哪一種策略為群體的大多數所採用,哪種就是“宜斯策略”。
如果所有的個體都遵從“居民進攻,入侵者退卻”的策略,那么大家都不會受傷,一旦進入別人的領土,逃走了之。但假如有個傢伙自己獨斷獨行,反其道而行之,採取“入侵者進攻”的策略,那就要大吃苦頭,難得有勝利的機會,因為所有的居民都會猛擊入侵者。

理論爭議

宜斯策略,這種策略導致在現代社會中出現人云亦云,人為而從之。甚至用名人的格言即可駁斥它,比如“只有死魚才順著水漂。但是牽扯到策略的問題,都是生死攸關的大事,不可感情用事,亦不得有絲毫犬儒主義。要知道生物在其進化征途上的任何冒險行為都是以其生存和生殖(未來後代的生存)為代價的。比如獅子見著羚羊要獵殺,羚羊見了獅子要逃跑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